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龙竹的常压液体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压渗透法对竹材液体渗透性进行了试验测定,以单位体积增重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竹材液体渗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预处理方式对竹材液体渗透性有影响,水煮处理竹材试件的液体渗透效果较好。(2)竹材构造对竹材液体渗透性有显著影响。未剖分含竹青和竹黄竹材试件的液体渗透性小于去掉竹青和竹黄的竹材试件的液体渗透性;不含竹节试件的液体渗透性优于含竹节试件的液体渗透性;竹材纵向的液体渗透性优于横向的液体渗透效果。(3)液体种类和液体浓度对竹材液体渗透性有影响,低浓度酸性染料渗透效果较好。(4)竹材液体渗透效果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竹展平板拉伸剪切胶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展平板是竹筒最大化利用的一种方式,以竹展平板为单元制备竹质人造板可减少胶黏剂使用量,还有利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竹材是一种天然梯度复合材料,纤维含量在竹壁径向呈现梯度变异,不同纤维含量的胶合面对竹展平板的胶合性能有重要影响。以无刻痕竹展平板为研究对象,参照拉伸剪切强度测试方法,探讨不同纤维含量的竹展平板胶合面在湿态和干态条件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和破坏方式;同时,分别研究热压压力和施胶量对不同组坯方式下竹展平板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胶合的竹展平板胶合性能主要由基材性能决定,纤维含量较高的竹青?竹青组坯时的拉伸剪切强度高于其他两种组坯方式。基于不同纤维含量基材的干缩湿胀不一致,纤维含量较高的竹青面与纤维含量较低的竹黄面胶合时的湿态拉伸剪切强度保留率最低。竹黄?竹黄组坯时拉伸剪切强度随热压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而竹青?竹青和竹青?竹黄组坯时则先增大后减小。此外,竹黄?竹黄组坯时的干态剪切强度随施胶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杨树木材的防腐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ge.  DR 《山东林业科技》1999,(3):18-25
对采自山东省临沂市15株杨树的板材和圆木用不同的加压和扩散方法进行防腐处理。依据扩散区的温度,用饱和硼酸溶液对板材进行浸渍—扩散处理6~8周,获得很好的效果;圆木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因表面太光滑,防腐剂存留量不足,效果不理想。对己部分干燥的圆木用硼酸进行冷—热槽处理,然后堆垛扩散3周,获得了满意的处理结果,用硼酸进行加压—扩散处理也获得成功。用硼酸和硫酸铜进行双重连续扩散处理,靠瞬间浸渍提供防腐剂,硫酸铜的存留量和渗透量都不足。对气干的板材和圆木用CCA进行加压处理,防腐剂的吸收量充分,但渗透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木竹材防腐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防腐剂、处理工艺和改性防腐等方面阐述了木竹材防腐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木竹材防腐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木竹材防腐剂仍以含铜化合物为主,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其防腐效果和抗流失性;无机硼盐、有机杀菌剂和天然提取物已成为欧洲多数国家研究和应用的新方向;硼盐防腐剂的抗流失性依然是关注的热点,通过化学改性达到防腐效果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加压处理仍是当前防腐木生产的主要方式。随着竹材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竹材的防腐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针对竹材的防腐剂和处理技术。根据木竹材防腐研究现状,建议木竹材的防腐需重视环境因素,如土壤微生物、光照和水分等对腐朽的加速及防腐剂的影响,并指出加强防腐剂在木竹材中的存在形式和对腐朽菌作用机理的研究,对提高其固着性和抗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择ACQ、铜唑、CCA、有机酸四类13种防腐剂对毛竹材进行处理,研究竹材的室内耐腐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吸药量的增加,药剂对腐朽菌的抑制效力明显增加.ACQ防腐剂中,综合抗菌性能依次为ACQ-B、ACQ-D,ACQ-C对白腐菌的毒性最差,失重率约6%;铜唑类防腐剂对白腐菌的抗菌性最好的是CuAz-1,最差的是CuAz-2;对褐腐菌的抗菌性相差不大.通过对比,ACQ和铜唑类防腐剂的抗菌性与CCA相当,明显优于有机酸类防腐剂.  相似文献   

6.
毛竹材气干密度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称重法对毛竹气干密度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竹青到竹黄,密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从竹青至竹黄的1/3处,密度值减幅逐渐减小;但至竹黄处,密度值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竹龄的增大,竹材密度也相应增大,6年生的竹材密度达到最大。竹秆从下到上,密度逐渐增加。通过对毛竹密度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得出部位、年龄、高度3个因素对毛竹密度的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水载铜基防腐剂季铵铜(ACQ)和铜唑(Cu Az)处理毛竹竹条,采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3种参照液体,测定其在防腐处理竹材表面的接触角,并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探讨防腐处理对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黄面的表面自由能略高于竹青面,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ACQ与Cu Az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差异显著,ACQ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高于Cu Az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相比,经过防腐剂处理的竹材,大多数表面自由能有所增加,但是随着载药量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ACQ载药量达到5.2 kg·m-3,Cu Az达到2.2 kg·m-3,防腐处理材与对照样的表面自由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羽毛蛋白制备螯合蛋白铵铜硼盐防腐剂,对竹材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剂的FTIR分析表明,蛋白质与铜盐、硼盐形成了氨基酸金属盐、氨基酸盐,从而可以提高铜、硼在竹材内的固着性能。耐腐试验结果表明,防腐剂赋予防腐试件较好的耐腐性能,并且通过正交试验较佳防腐效果的防腐剂配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立地条件对毛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江西省14个毛竹主产区不同立地条件毛竹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与立竹度、胸径、郁闭度和竹腔厚显著相关;竹高随土壤厚度、全N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高,坡位与竹高、胸径和竹腔厚显著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郁闭度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增加而增加,而随海拔和土壤厚度增加而降低;竹材重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海拔和速效P对竹材重量影响达差异显著;有机质和全N含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母岩和土壤质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影响竹材杆壁厚大小的立地因子依次为全N、母岩和速效N,并随其含量的增大而增厚,同时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岩和全N含量的竹材杆壁厚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竹层积材中甲醛释放量过高的问题,以碳化竹片为原料,利用木质素作为脲醛树脂胶黏剂的甲醛捕捉改性剂,对脲醛树脂胶黏剂进行共混改性后压制双层竹层积材。采用木质素添加量和组坯方式的双因素分析法,探讨木质素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对竹层积材甲醛释放量及胶合性能的影响;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木质素改性后的竹层积材胶合界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木质素的加入使竹层积材的甲醛释放量明显降低,各组坯方式下竹层积材的甲醛释放量差异较小,均可达到GB 18580—2001标准规定的E2级;随着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加,竹层积材的剪切强度逐渐增大,竹黄面与竹黄面无节组坯试件(II)、竹黄面与竹青面无节组坯试件(IO)及竹黄面与竹黄面有节组坯试件(Node)的剪切强度均在木质素添加量为4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7.6,8.0和8.5 MPa,相比空白组分别提高了85%,70%和41%;对于竹黄面与竹黄面组坯试件,带节试件的胶层剪切强度大于无节组;由ESEM可知,碳化竹材胶合界面被压缩甚至压溃,表面细胞不同程度呈扁平碎片状,胶黏剂主要渗透到竹材的表层破坏细胞,多数为薄壁细胞,位于竹材表层的维管束中偶尔也会有胶黏剂存在,极少量胶黏剂可能通过裂隙进入竹材更深部位的细胞。结果表明:在相同木质素添加量条件下,组坯方式对竹层积材甲醛释放量几乎没有影响;黄-黄无节组坯试件、黄-青无节组坯试件及黄-黄有节组坯试件胶层剪切强度随着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黄-青组坯试件的胶层剪切强度普遍优于黄-黄组坯试件,黄-黄有节组坯试件胶层剪切强度均大于无节试件;ESEM分析表明,由于碳化竹片表面易被压缩压溃,木质素含量较大的高黏度胶黏剂缺乏有效渗透,致使胶黏剂集聚在压溃细胞表面,竹片胶合界面有效胶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胶层剪切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竹材防腐防霉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三种处理方法和七种防腐剂配方处理毛竹(片材)和浙江淡竹(竹竿)。气干材用热冷槽法和常压浸渍法,生材采用竹液置换法。这些方法很适合我国的国情。热冷槽法采用1.5小时热煮,48小时冷浸;常压浸渍20天左右;竹液置换法约8天,均能达到预期的药剂吸收量和透入度。此外,还进行了防腐处理竹材的室内抗霉试验和力学强度试验。野外抗腐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2.
竹材液体渗透性是影响竹材改性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采用碱液处理(80℃,质量分数1%~4%,处理时间1~4 h)竹束,分析工艺参数对竹束质量损失率、染液质量增加率的影响,解析处理前后竹材微观构造、孔隙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揭示碱液处理改善竹材液体渗透性的机理。结果显示,碱液质量分数及处理时间对竹束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碱液质量分数2%、处理时间1 h条件下,可以在保证竹束液体渗透性改善效果和处理效率的同时,使竹束质量损失率较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碱液处理后竹束导管等细胞产生明显皱缩,导管壁上规则的网状孔隙结构产生破坏,竹材部分闭塞孔隙结构重新打开,竹纤维产生剥离现象。压汞测试分析发现,碱液处理后竹材显微构造变化会导致竹束内部孔体积增大;细胞壁内部孔径40 nm左右的孔隙增多,孔径增大。竹束纤维细胞剥离可增加液体渗透通道,缩短液体渗透路径,降低液体渗透压,提升液体渗透效率。孔体积的增大导致流体在竹束内部的渗透量增大,孔径增大导致流体在竹束内部渗透的效率提高。竹束细胞壁内部小尺寸孔隙的增加,使流体有更多的渗透路径向细胞壁内部渗透,易于实现深度均匀渗透。  相似文献   

13.
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D1)1 300±100、(D2)1 900±100、(D3)2 500±100及(D4)3 100±100株·hm~(-2)毛竹林分内通过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毛竹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毛竹林密度林冠层截留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截留量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半分解以及未分解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均为对数方程,半分解以及未分解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均为幂函数方程。不同密度凋落物最大持水量0.81~1.21 mm,并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凋落物总最大持水率380.39%~402.13%。林分有效拦蓄量0.75~0.92 mm,有效拦蓄率292.92%~311.31%,并密度增大而增大。毛竹林土壤土壤含水率11.21%~13.70%,土壤容重1.19~1.34 g/cm~3,毛管总孔隙度52.89%~54.77%,土壤毛管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9.39%~10.22%。林分密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其土壤渗透性能影响均不显著。毛竹林土壤饱和蓄水量3 173.35~3286.11 t·hm~(-2),不同密度毛竹林分土壤层饱和蓄水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虽然不同密度毛竹林分土壤毛管蓄水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非毛管蓄水量差异显著。毛竹林水源涵养总量584.15~626.58 t·hm~(-2),土壤蓄水量、林冠截留量及凋落物持水量分别占96.41%~97.91%、0.79%~1.51%及1.30%~2.07%。  相似文献   

14.
Organic biocides as timber preservatives have aro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ecause metal salts especially arsenic,chrome and so on, have been suspected to be poisonous to the soil and aquatic animals,as well as the disposal of preserved timber wastes.Therefore,a number of effective organic biocides have been selected to prevent wood or bamboo from decay,mildew, stain and so on.Most of these products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rket.With people’s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rganic biocides will eventuall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imber preservation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udies on application of organic biocides as wood or bamboo preservatives,including resistant mechanisms,commonly applied types and effects against wood or bamboo fungi,approaches to detecting the amount of organic biocides in timber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ve,the authors predicte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of organic biocides in timber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15.
长宁竹海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宁竹海的苦竹、毛竹、黄竹林,杉木林及白栎林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的草本植物植冠层的水分最大截留量是乔灌层植物的2.4倍。按种类以苔草最高,为6.34 g/g(干生物量);黄竹最小,为1.19 g/g。5种林分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为4.33~14.87 t/hm2,其分解层的蓄水量高于末分解层,枯落物层最大蓄水总量为1.0~3.5 mm,依杉木林>白栎林>毛竹>苦竹>黄竹排序;土壤蓄水量以杉木林最大,白栎林次之,竹林最差;而土壤稳定渗透系数K10以竹林最大,杉木林次之,白栎林最小,表明竹林土壤抗水蚀能力强于杉木林和白栎林。  相似文献   

16.
木质材料的动态黏弹性是指在交变的应力、应变作用下发生的滞后现象和力学损耗(徐有明,2006),是影响材料加工利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木材在不同的含水率下,或经干燥、压缩等不同处理后,其动态黏弹性均会发生改变(蒋佳荔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滑动弧冷等离子体对竹条和圆竹筒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复合型防护药剂加压浸渍处理。采用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湿胀率以及竹条和竹筒的抗压强度等指标来考察防护药剂处理后对竹材性能的影响,并观察竹条和圆竹筒防护处理后的发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竹条和圆竹筒表面在加压条件下对二羟甲基二羟乙基乙烯脲(2D树脂)+戊唑醇与丙环唑(PT)+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复合型树脂防护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得以提升,表现为竹条和圆竹筒经滑动弧冷等离子体和防护药剂加压浸渍处理后质量增加率提高,而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下降。对竹条和圆竹筒的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湿胀率和抗压强度产生积极影响的顺序为:冷等离子体处理+加压浸渍防护药剂>加压浸渍防护药剂>未经任何处理的竹条和圆竹筒。此外,竹节的多少也对竹材的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产生影响,影响顺序为:无节>单节>双节。处理后,竹条和圆竹筒具有优异的防霉特性,存放半年后,圆竹筒仍能保持原来的物理特征,竹条和圆竹筒表面和端部均无发霉、腐朽和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木材防腐,节约木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木材防腐的现状,并着重从建筑木材防腐,人工林木腐,木材,竹材的蓝变菌和霉菌防治,以及新型防腐剂的研究与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新世纪初我国木材防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硅铝无机防腐处理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以毛竹为材料,采用不同热处理溶液浓度(0、25%、50%、100%)、处理温度(140、160、180℃)和处理时间(1、2h)分别对其进行处理。依照标准色度系统指定表征防腐处理前后竹材表面颜色,通过颜色总色差、明度、红绿色指数、蓝黄色指数的变化,探讨防腐处理工艺参数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衍射光谱分析防腐液与竹材结合方式,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处理前后防腐液在竹细胞腔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防腐液浓度对竹材色差变化影响较大,随着浓度的增大,竹材色差也随之增大。热处理工艺的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也符合传统木材热处理色差变化规律。微观检测发现,防腐剂不仅与纤维有化学键结合,也通过物理吸附以分子团聚形式附着填充在细胞腔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