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收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蒙古黄芪种苗,制定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为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共收集35份蒙古黄芪种苗,测定各产区种苗单株鲜重、根长、根粗、芽体长、芽体个数、病斑度等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种苗分级。后将不同等级种苗移栽,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蒙古黄芪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6.17 g,根长≥39.09 cm,根粗≥6.07 mm;二级种苗的单株鲜重为5.73~6.16 g,根长为31.32~39.08 cm,根粗为5.64~6.07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为3.27~5.72 g,根长为25.11~31.31 cm,根粗为5.02~5.63 mm。结论:黄芪产量随着种苗等级降低而减少,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进行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红芪留茎高度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试验基地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月上旬红芪现蕾前剪茎,留茎50 cm的主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不剪茎(CK)提高了44.63%,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最高,药材品质也最优。说明红芪留茎高度约为50 cm时较为理想,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干热河谷地区,对条播和平地撒播的银合欢,测定不同刈割处理对植株地上生物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重以平地撒播刈割留茬高度40cm处理最大,为1.05kg/m2,条播刈割留茬30cm最小,为0.87kg/m2,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地上干物质量以条播刈割留茬40cm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适宜的刈割高度能较好的促进银合欢植株的株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品质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芪在7月上旬现蕾前剪茎,且留茎50 cm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主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CK提高了30.86%,差异极显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也最高,药材品质最优。红芪留茎高度约50 cm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短截留芽型式对全年桑叶产量影响试验,认为秋冬期重剪稍留条长度50cm,夏剪留新稍长度40 cm,并保留2个生长芽的短截留芽四季条桑收获技术,全年桑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晰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胁迫的适应性。[方法]分别采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对斜茎黄芪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每种溶液均设置0(CK)、10、20、30、40 mmol/L 5个浓度梯度,每种溶液每个处理浓度设置3次重复。计算不同盐溶液处理下斜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测定幼苗株高、根长。[结果]随着盐溶液浓度逐渐升高,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CK组相比,NaCl、Na2SO4、Na2CO3处理组在盐溶液浓度为40 mmol/L时,斜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P<0.05)降低,幼苗株高及根长显著(P<0.05)降低。Na2SO4处理组在盐溶液浓度为10 mmol/L时,幼苗根部较CK组长5.5%,低浓度Na2SO4溶液促进了幼苗根部生长;Na2CO3溶液处理对斜茎黄芪种子造成严重的盐害,各浓度处理组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显著(P<0.05)低于CK组,且各处理浓度之间差异较大。[结论]斜茎黄芪种子对3种盐胁迫的耐受程度为Na2SO4>NaCl>Na2CO3。低浓度Na2SO4溶液对斜茎黄芪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Na2CO3溶液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穴盘规格对草莓苗生长及定植后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四种规格中,“15穴”规格繁育的草莓苗株高、株幅、茎粗、叶面积、根长、根数、地上鲜重和根鲜重等性状分别为14.60cm、295.84cm2、0.40cm、93.76cm2、15.5cm、17.67、4.33g、0.99g,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定植后,不同规格穴盘繁育的苗在果实成熟期方面,“50穴”始花期最大可提前11d,成熟期最大可提前8d;产量方面,以“50穴”繁育的苗为最优,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分别为28.29g、419.87g;品质方面,“50穴”繁育的苗可溶性蛋白(17.62 mg/100mg)、维生素C(72.62 mg/100mg)、可溶性糖(4.31%)等的含量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香橼当年生春梢和夏梢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留叶量处理下插穗茎粗、新芽数、新叶数、最长芽长、根层数、根总数、最长根长、二级侧根数量以及统计生根株数、死亡株数、发芽株数和长二级侧根株数等11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采用“成熟枝条+留两个半片叶”浸泡生根粉最有利于香橼侧根萌发,特别是当年生春梢越粗对插穗生根和新稍的萌发越有利,留叶处理对不定根和新梢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但会抑制插穗根系生长和二级侧根萌发。  相似文献   

9.
刈割对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半干旱区刈割对牧草根系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和野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牧草根系特征对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刈割可降低牧草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在刈割留茬3 cm高度时,早熟禾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43.91%,51.85%,25.52%;白三叶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27.27%,47.04%,27.35%;毛苕子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20.34%,39.80%,40.39%。野外早熟禾刈割留茬9 cm时根长密度最小,白三叶在刈割留茬3 cm时根长密度最小,毛苕子刈割留茬6 cm时根长密度最小。该研究对半干旱区牧草刈割留茬高度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硅肥对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抗倒伏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以‘青引2号’和‘青永久50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个硅肥处理(0、45、90、135 kg·hm-2),研究施硅对燕麦抗倒伏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硅量增加,燕麦的根直径、根体积、根鲜干重,以及基部第2、3茎节的茎粗和秆壁厚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青引2号’和‘青永久507’分别在施硅量为45和90 kg·hm-2时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鲜干重、茎粗、秆壁厚增加,茎秆基部第2、3茎节节长缩短,茎秆力学特性增强,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2 323.08和2 038.43 kg·hm-2。可见,施用硅肥可提高高寒区燕麦的抗倒伏能力及种子产量,但不同燕麦材料要根据其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硅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不同冬伐方式对次年上半年产叶量和产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进行低刈(即冬留长枝,剪留下半年新枝30-50cm)和根刈(即剪留地面10~15cm)两种冬伐处理形式,调查不同冬伐形式对桑树第2年上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桂桑优62”低刈平均每1/15ha养蚕数量...  相似文献   

12.
留茬高度对闽牧42牧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置留茬高度分别为 0、6、12cm 3个处理 ,对闽牧 4 2牧草影响的结果表明 :留茬高度为 6cm时 ,闽牧4 2牧草的平均再发植株数、干草产量分别是 12 9 1株 /m2 和 4 1 83t/hm2 ;0cm时 (与地面平割 ) ,可明显降低闽牧 4 2牧草的平均再发植株数 (P <0 0 1) ,进而显著降低牧草的产量 (P <0 0 5 ) ,与留茬高度 6cm相比 ,平均干草产量下降了 13 3% ,再发植株数降低了 13 2 %。而留茬高度为 6cm和 12cm之间的平均干草产量差异不大 (P >0 0 5 ) ;留茬高度对闽牧 4 2营养成分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P >0 0 5 )。故收割时适宜的留茬高度为 6cm。  相似文献   

13.
明确高温季节苜蓿留茬高度的再生效应,对优化四川丘陵区人工苜蓿草地刈割制度,提高饲草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老枝存活率从8.9%增加到72.9%;与留茬高度为0~3cm的处理相比,留茬高度4~5cm处理在30~50cm土层苜蓿根系干重占全部根系干重的百分比增加1~2。(2)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其新枝萌发高峰期(刈割后8~20d)的单株苜蓿新枝数量增加量从0.35增加到0.50;新枝重量快速增长期(刈割后27~41d)的单株重量增加量从3.09g提高到9.40g。(3)7~8月苜蓿草地留茬高度低于3cm时,全年鲜草产量和当茬产量呈逐年降低趋势;留茬高度高于4cm时,全年鲜草产量和当茬产量在试验期间没有显著降低。四川丘陵区在高温季节(7~8月)适当提高苜蓿留茬高度,有利于提高其安全越夏能力和产量;留茬高度以4~5cm为宜,不宜贴地收获。  相似文献   

14.
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是新培育的重要沙生草种,适宜于沙化地区的人工建植。为探索高海拔地区大颖草种植技术,本文通过小区试验和产量分析,研究播种技术与大颖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颖草播种量为30 kg·hm-2,行距为30或35 cm时,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和种子产量明显较大;当播种量达到30或40 kg·hm-2,行距在20~40 cm时,干草产量均达到最佳值。对播量和行距进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后发现,大颖草干草产量与单序籽粒重、根长、穗宽、主穗长、茎粗及正二叶宽呈正相关性;大颖草的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重、单序籽粒数、穗宽、正二叶宽、株高及第二节间长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播种量为30 kg·hm-2,行距为30 cm时,大颖草各项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均较好。本试验可为大颖草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地区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柳蒿饲用分株繁殖的最佳种植密度,提高其产量,试验将2019年5月24日采集的野生柳蒿分株种植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试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置8.3万株/hm2(行株距为30 cm×40 cm)、11.1万株/hm2(行株距为30 cm×30 cm)、16.7万株/hm2(行株距为20 cm×30 cm)、25.0万株/hm2(行株距为20 cm×20 cm)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穴播,每穴2株,小区面积为15 m2(3 m×5 m)。移栽后浇透水,后期根据降雨干旱情况浇水,保证生长良好,不施肥。于2021年6月25日测定株高、每平方米株数、单株叶片数、茎粗、叶长、叶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各项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平方米株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株高、茎粗、叶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平方米株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草产量、叶宽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留茬高度.试验以青贮用玉米品种吉祥1号为青贮材料,乳熟后期分为20、30和40 cm 3个留茬高度收割,桶内压实制作青贮.体外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 显示,留茬40 cm组的全株玉米青贮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7.
为明晰不同留茬高度对油莎豆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揭示氮代谢与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适宜刈割高度。本研究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比较6个不同留茬高度:留茬50 cm(R50)、留茬40 cm(R40)、留茬30 cm(R30)、留茬20 cm(R20)、留茬10 cm(R10)和未刈割(CK)下油莎豆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氮代谢相关指标和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刈割(R10和R20)对植物的物质积累等有抑制作用,中度刈割(R30和R40)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刈割后R10和R20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受到严重干扰,但R40处理(7,14和21 d)则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R30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7,14,21和28 d)、谷氨酸合成酶活性(5个时期)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7,21和28 d)均高于其他处理;R40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21和28 d)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1和14 d)均高于其他处理。适宜的刈割高度不仅能利于地上部分再生,通过“源-库”关系的调节,同时还会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R30和R40处理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2366.09和11506.62 kg·hm-2,R40处理的千粒重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597.53 g和27.85%,R30处理的总粒数、单穴粒数、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99 万粒·hm-2、169粒·穴-1、8.01%和18.78%,均最高。相关性分析可知,刈割后5个时期油莎豆叶片中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与油莎豆地下块茎产量、块茎中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刈割R30和R40处理较其他处理可以促进油莎豆叶片氮代谢,有利于地下块茎产量和品质改善,故留茬30~40 cm为相对适宜的留茬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特征及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灌溉处理(T1:80%田间持水量,T2:60%田间持水量,T3:40%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并测定各处理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光合特征和生长指标.结果 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和茎粗随灌水量的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寒山区夏季桑树不夏伐、连续高温养蚕、蚕病发生较严重等问题,探讨百色市那坡县高寒山区不同夏伐方式对下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通过对高寒石山区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进行5种夏伐处理形式,总结出适合高寒石山区的夏伐形式,结果表明:不同夏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采取常规根刈即平地面剪伐(处理1)、离地面10 cm(处理2)、离地面20 cm(处理3)、离地面30 cm(处理4)、离地面40 cm(处理5)这5种不同剪伐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根刈比较,发现下半年的桑叶量、养蚕量、产茧量都是处理3增量最高,处理4次之,处理3分别比根刈平均增45.80%、46.35%、45.82%;处理4分别比根刈平均增35.66%、36.17%、35.67%。两个桑树试验点中处理3、4比对照区处理1提前发芽4~5 d,采叶养蚕比处理1提早8~9 d。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个砷(As)浓度处理(10、100 mg·kg-1)对海滨雀稗5个部位[茎、新叶、老叶、粗根(D>0.5 mm)、细根(D<0.5 mm)]生长及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s处理下,海滨雀稗各部位生长均表现为抑制,各部位的耐受性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明显的是茎,表现出了低耐高不耐的特点,粗根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了较耐的特点;海滨雀稗各部位As含量表现为细根>粗根>茎>新叶>老叶,且差异显著;根系对As胁迫的响应体现在粗根生长受到促进,细根生长受到抑制,即随着As浓度的增加,D>0.5 mm径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所占比例逐渐升高,D<0.5 mm径级所占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