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式PCR扩增山羊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勒虫是一种危害动物的重要血液寄生性原虫,常寄生于牛、羊、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在中国的东北、西北等地较为流行。采集安徽定远县某山羊场疑似焦虫病的山羊血样,首先采用血涂片法检查,再用Blood DNA&Tissue kit提取血液基因组,参照Kim和Wei的方法设计2对引物用于泰勒虫18S rRNA基因的扩增,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涂片检查明显可见红细胞内有典型的虫体,大小为0.6~2μm,初步怀疑为泰勒虫(Theileria);PCR扩增可扩增出359 bp大小目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一致;基因序列同源性表明,该泰勒虫分离株基因与已报道泰勒虫毒株(JQ926740.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9.72%;在遗传进化方面,所分离的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Theileria luwenshuni)Nanjingdong(JQ926740.1)最接近,而且在一个分支上。本试验所建立的套式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敏感性较高,最低测出量是3.8 fg/μL。本次分离的羊血液原虫为吕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陕南地区白山羊泰勒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21份来自陕西省陕南地区白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血液涂片染色后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112份血液涂片的红细胞中存在大小约1μm,呈圆点形、卵圆形或短杆状多形性虫体。基于泰勒虫SSU rRNA基因位点对提取的血液样品DNA进行套式PCR扩增。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白山羊的血液样品中泰勒虫阳性率为92.6%(112/121),且该结果与形态学检测结果相一致。通过比对发现,所获得的泰勒虫分离株与获取自GenBank中的吕氏泰勒虫相应基因序列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进一步构建遗传进化树发现,获得的泰勒虫分离株与吕氏泰勒虫(登录号:JN676988、AF081136)归于同一支,提示陕南地区白山羊感染的泰勒虫种为吕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20,(3):61-68
为了解腾冲市牛、羊感染梨形虫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选择腾冲市11个乡镇为采样点,采集牛、羊血液样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包括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在内的梨形虫科18S rRNA基因约1 600 bp片段,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进行虫种鉴定。共采集758头牛、羊的血样,检出阳性207头,总阳性率27.31%。其中牛、羊阳性率分别为45.02%(149/331)、13.58%(58/427)。11个乡镇的牛均有检出,6个乡镇的羊有阳性。检出虫种包括巴贝斯虫(Babesia)和泰勒虫(Theileria)两属共13种,均为蜱传血液原虫,泰勒虫占82.13%(170/207),巴贝斯虫占17.87%(37/207)。巴贝斯虫种类包括:狍巴贝斯虫(B.capreoli)、猎户巴贝斯虫(B.venatorum)、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牛巴贝斯虫(B.bovis)、微小巴贝斯虫(B.microti)等5种;泰勒虫种类包括: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环形泰勒虫(T.annulata)、水牛泰勒虫(T.buffeli)、东方泰勒虫(T.orientalis)、瑟氏泰勒虫(T.sergenti)、绵羊泰勒虫(T.ovis)、附膜泰勒虫(T.velifera)和一种新的未命名泰勒虫共8种。牛感染6种泰勒虫和4种巴贝斯虫,羊感染3种泰勒虫和2种巴贝斯虫。该结果表明腾冲市养殖的牛羊存在梨形虫病的广泛流行,且虫种丰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查明甘肃省羊血液原虫病的病原 ,制订控制技术而开展本调查。方法 于 1 998~ 2 0 0 1年在病情流行的 1 1个试点对羊只进行检查。结果 检出病原为羊泰勒虫 ( Theileria.sp)和绵羊边虫 ( Anoplasma ovis)两种 ,主要致病病原为羊泰勒虫 ,羊泰勒虫病发病季节为 2~ 6月 ,4月下旬到 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流行区查出硬蜱 4属 7种。麻点璃眼蜱属我省首次发现和报道。黄羊感染羊泰勒虫病目前未见资料报道。结论 羊泰勒虫人工传播试验证实青海血蜱是我省羊泰勒虫传播媒介 ,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羊泰勒虫吉林省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根据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吉林省的绵羊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459 bp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将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与已发表的羊泰勒虫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序列分析显示,羊泰勒虫吉林省分离株与羊泰勒虫China 1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吕氏泰勒虫在中国不同地区山羊和绵羊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基于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位点的PCR检测方法,对采自中国河南、甘肃、陕西、山西、贵州、云南、新疆7个地区的281份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测序以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羊吕氏泰勒虫总感染率为35.23%(99/281)。不同采样点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南省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最高(98%,49/50),新疆最低(0)。绵羊和山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51.67%(31/60)和30.77%(68/221),差异极显著(P0.01);放牧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41.55%,86/207)极显著高于舍饲羊(17.57%,13/74)(P0.01);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在春、夏、秋及冬四季分别为56.00%(28/50)、42.75%(59/138)、9.43%(5/53)和17.50%(7/40),差异极显著(P0.01);≥12月龄和12月龄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33.50%(67/200)和39.51%(32/81),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羊吕氏泰勒虫分离株与中国流行的吕氏泰勒虫分离株同源性高达99.60%以上,且位于同一分支上。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羊吕氏泰勒虫的流行现状及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博州市7个试验点的羊只血样(N=1 520)及羊体表的蜱虫(N=1 088),经18S rRNA进行PCR检测及序列比对等方法进行了羊泰勒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血液源性和蜱源性羊泰勒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1.64%(329/1 520)和3.68%(40/1 088);经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与预期片段相符,说明二者感染均为绵羊泰勒虫;放牧羊(26.81%,233/869)的感染率高于舍饲羊(14.75%,96/651);此次对采集的绵羊血液及体表蜱虫检测未发现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试验结果表明:绵羊泰勒虫在新疆博州的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可补充羊泰勒虫病的区域性流行病学数据,以期为后续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吉林省部分地区蜱虫和羊体内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5个地区的340份羊血液样本和841份蜱虫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蜱虫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4.64%(39/841)和7.13%(60/841);羊血液样本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17.06%(58/340)和10.00%(34/340),混合感染率为3.24%(11/340)。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感染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泰勒虫与吕氏泰勒虫处于同一分支,与吕氏泰勒虫河南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与韩国株、俄罗斯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吉林省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本调查结果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的羊泰勒虫种类,采用血涂片镜检和PCR方法对羊泰勒虫进行鉴定和遗传学分析。血涂片镜检观察发现,血涂片红细胞中存在圆形虫体。对羊泰勒虫MPS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PSP编码的蛋白包含3个N-糖基化位点,14个潜在抗原表位,含有信号肽结构。建立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到的3个虫株与Theileria luwenshunli(GQ281044)同源性为100%,亲缘关系较近,分离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陕西麟游县山羊吕氏泰勒虫感染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采自陕西麟游的209份山羊血液样品进行吕氏泰勒虫18S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扩增,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调查显示,吕氏泰勒虫总感染率为61.2%(128/209);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山羊的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均差异性显著(P0.05,P0.05,P0.0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研究获得的泰勒虫分离株与吕氏泰勒虫(GenBank登录号:LC326009)位于同一分支上。该调查结果丰富了我国吕氏泰勒虫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地区及同类地区羊泰勒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