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河西灌区酿酒葡萄适宜的灌溉定额和灌溉布局,于2019—2021年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供试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灌溉定额为主区,设置3个灌水水平,即1 800 m3·hm-2 (低水WL)、2 700 m3·hm-2(中水,WM)和3 600 m3·hm-2(高水,WH);灌溉布局为副区,设置3种方式,即1管1行(C-S)、2管1行(C-D)及2管1行分根区灌溉(PRD),探究不同灌溉定额与灌溉布局对酿酒葡萄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对酿酒葡萄修剪量、产量、果实品质及葡萄园可变成本具有显著影响,WL处理葡萄果实品质最佳,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多酚及花色苷分别达27.37°Brix、30.69 mg·g-1及6.74 mg·g-1;WM处理葡萄产量最高,为10 163.2 kg·hm-2;WH处理葡萄修剪量最大,为1.53 kg·株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覆盖方式对葡萄新梢生长期新梢生长特性、膨大期果实粒径大小变化、成熟期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确定延后葡萄栽培最理想的处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覆盖处理,在两种不同的灌水水平下葡萄植株新梢生长特性、果实大小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覆盖方式下,适度调亏灌溉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均比标准灌水的高,其中适度调亏灌溉下的秸秆地膜覆盖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达到18.03%和0.20 mg·g-1;在同一灌水梯度下,覆盖相比不覆盖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植株新梢生长特性、果实大小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且地膜秸秆双重覆盖处理的效果最好,标准灌水下的秸秆地膜覆盖处理各品种指标均最大,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达到18.33%和0.22 mg·g-1;不同水分处理均能增加葡萄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度调亏灌溉的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36 381.1 kg·hm~(-2)和6.29 kg·m-3。由此可知,适度亏水处理的秸秆地膜覆盖处理时,葡萄新梢生长速度、果实大小重量、葡萄品质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高水平,该结论可以在今后设施栽培葡萄节水、优质灌溉制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三种叶面肥在新疆两种葡萄上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叶面肥对红地球葡萄和木纳格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葡萄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螯合氨基酸钙液肥、腐植酸液肥和平衡营养肥,均明显增加了2个葡萄品种叶片叶绿素SPAD值、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型Vc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中红地球葡萄和木纳格葡萄,以连续喷施4次螯合氨基酸钙液肥效果最好:每公顷产量增幅分别为8.50%和17.15%,明显高于其它两喷肥处理,品质也好于其它两喷肥处理。  相似文献   

4.
调亏灌溉对荒漠绿洲区滴灌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13a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酿酒葡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是酿酒葡萄需水关键期,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28.7%,WUE降低12.8%;新梢生长期适度亏水能提高酿酒葡萄挂果率,达到增产的目的;开花座果期或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对产量影响较小,但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有利于果实干物质积累,能够使总糖含量提高22.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9.3%,并能保持适量的单宁和花色苷,对提高葡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认为,调亏灌溉条件下,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对亏水的敏感期不同,产量对亏水的敏感期为浆果生长期,而品质则为浆果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葡萄生长,尤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效益的推动,葡萄的种植面积、栽培品种也逐年扩大化与多样化,加速了葡萄产业的发展.葡萄霜霉病是葡萄最重要的真菌型病害之一,影响其产量品质.因此,了解葡萄霜霉病的病原特性、发病特征有利于该病害的识别以及防控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赣榆区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保护产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干旱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滴灌控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3 a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滴灌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梅鹿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耗水强度达2.64~3.66 mm·d-1,耗水模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高达61.2%,WUE降低38.5%,同时导致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座果期重度亏水对产量影响较小,WUE可提高10%左右;浆果成熟期重度亏水可以显著提高酿酒葡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同时减产幅度为44.7%,WUE降低23%。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中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座果期重度亏水、浆果生长期充分供水、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是提高酿酒葡萄产量、WUE以及改善果实品质总体最优的水分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市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葡萄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葡萄品质和产量,葡萄白腐病发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葡萄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生理病害往往为侵染性病害创造发病条件或二者合一,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我县鲜食葡萄品种容易发生的生理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潍坊市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葡萄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葡萄白腐病发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番茄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水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最优灌水施肥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较好,可用于分析水肥对产量和综合品质的影响。水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所不同。产量模型中,灌水量(X1)的一次项系数为0.78,大于施肥量(X2)的一次项系数0.35,水分因素对产量的贡献比施肥大;而在品质效应模型中,施肥量(X2)的一次项系数0.22大于灌水量(X1)的一次项系数0.14,肥料对品质的影响更大。在水肥耦合作用中,产量及品质效应图均为上凸的曲面,水肥过高或过低均会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灌水和施肥要配合合理。由综合产量和品质得出最佳灌水量为2 803.36~3 420.93 m3·hm-2,施肥量为N:286.01~334.78 kg·hm-2,P2O5:143.00~167.39 kg·hm-2,K2O:286.01~334.78 kg·hm-2。  相似文献   

12.
叶面肥组配喷施对克瑞森无核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氨基酸、腐殖酸、平衡营养肥、钙液肥为基础,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和葡萄需肥规律,设计在不同时期喷布不同组配叶面肥,研究其对克瑞森无核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组配叶面肥均可明显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促进果穗发育,促使果实膨大,提高穗重和百粒重,增加葡萄产量(增幅为12.03%~27.58%),同时提...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赤霞珠’葡萄在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的品质差异,连续3 a在武威、张掖和嘉峪关果园采集成熟期葡萄果实进行品质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张掖地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24.81%),武威地区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34%和24.06 mg·g-1),张掖地区单宁含量最低(5.57 mg·g-1)。张掖地区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总含量分别达到71.99、70.51、5.61 mg·g-1,显著高于嘉峪关和武威地区;武威地区葡萄果实酒石酸和草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8.66 mg·g-1和0.32 mg·g-1,显著高于嘉峪关和张掖。‘赤霞珠’葡萄共检测出36种香气物质,其中包括9种醛、9种醇、4种酯、3种酮、2种酚和9种其他类化合物,各地区香气物质的类型及总量均表现为嘉峪关>张掖>武威。整体而言,张掖地区‘赤霞珠’果实品质较好,而嘉峪关地区‘赤霞珠’芳香物质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4.
‘阳光玫瑰’葡萄中主要葡萄病毒病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葡萄病毒病可以造成葡萄植株长势衰退、产量降低,甚至死亡。对葡萄上发生的病毒种类和侵染情况进行研究,可为我国葡萄病毒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阳光玫瑰’(Shine Muscat)葡萄是日本国家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Yamada et al.,2008),引入我国后在各地栽培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叶片反卷、畸形、褪绿斑驳、透明斑等类似病毒病的症状,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目前尚无关于  相似文献   

15.
水肥调控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施肥灌水,实现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的优质高产,就3个施肥水平(高肥、中肥、低肥)和4个灌水水平(丰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对“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葡萄纵横径和单粒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水肥互作效应对果型指数呈显著水平,可溶性固形物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可滴定酸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的施肥和适度的缺水可增加花色苷含量,提高糖酸比,葡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水分的亏缺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中肥(N 、P 、K 分别为161.92、53.97 kg?hm -2和44.98 kg?hm -2 )和中度胁迫(55%~60%田间持水量)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6.
葡萄采收后,叶片的同化作用仍在继续,营养物质开始在新梢、多年生枝蔓和根系中积累,从果实采收到落叶这段时期,树体营养积累的多少与植株越冬抗寒性、翌年长势、花芽分化、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密切关系。目前葡萄生产上存在只注重采果前管理、而忽视采果后管理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来年葡萄植株的正常生长。为确保葡萄优质、高产,要及时抓好葡萄采收后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葡萄成熟期阴雨天气较多,葡萄果穗病害发生严重,其中以溃疡病、白腐病等危害较重(匡柳青等,2014),目前已发现有20多种病原菌,且多为混合侵染,防治难度大(徐玲等,2006),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2017年,在烟台市开发区葡萄园发现一种导致葡萄溃烂的病害,主要危害成熟期果穗,枝干  相似文献   

18.
葡萄是郓城县的主要水果之一,种植面积大,在2017年6—7月份连续几场大雨,使葡萄黑痘病发生严重,导致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给果农造成经济损失。总结葡萄黑痘病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治技术,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光照、温度、降水是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3个主要气象因素。金溪县合市镇葡萄是1999年从浙江省金华市引进的,根据气候相似原理,通过对比浙江金华市、江西金溪县葡萄生长发育期气候差异,趋利避害,选择优良葡萄品种,根据近5年影响金溪县葡萄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分析如何减缓和预防气候对葡萄生长的不利影响,以期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不同生育期施入定量氮肥对葡萄叶片糖代谢及采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酿酒葡萄‘蛇龙珠’为材料,在萌芽期(A)、新梢生长期(B)、开花期(C)、果实第一次膨大期(D)、副梢生长旺期(E)和果实第二次膨大期(F)分别施入尿素300 kg·hm-2,不施氮肥(G)为对照,测定不同时期叶片糖水平、糖代谢酶活性和采收期果实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各时期施入氮肥对叶片比叶重无影响,显著增加了DBF5(花前5 d)和DAF85(花后85 d)叶绿素相对含量。F不利于叶片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C在DAF116(花后116 d)时叶片(干重)蔗糖含量最高,达到3.33 mg·g-1;与DAF85相比,A和B在DAF116时叶片果糖含量增加约13.0%,C、D、E和F分别下降了33.1%、36.3%、48.5%和27.5%; A、B、C、D和E之间淀粉含量在DAF85和DAF116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相应时期对照。E在DAF85和DAF116时叶片SS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C在DAF25、DAF55、DAF85和DAF116时,NI活性(萄萄糖浓度·鲜重-1)最高,分别为0.22、0.25、0.33 mmol·h-1·g-1和0.30 mmol·h-1·g-1。C在采收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B葡萄产量最高,达到17 178.66 kg·hm-2,较对照提高了3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