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寻找最佳光谱检测部位,创新一种高油酸油菜种质资源筛选方法,以44个高油酸含量的甘蓝型油菜为材料,按照从主茎、一次分枝到二次分枝的顺序,采集籽粒反射光谱及油酸含量数据,分析不同部位的原始及一阶微分光谱与对应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全波长、特征波长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籽仁中油酸含量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品质育种目标之一。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结合SSR标记应用和种子无损伤品质选择技术,选育出高油酸小花生品种花育51号、花育52号和高油酸大花生品种花育951。本文主要介绍三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3.
高油酸花生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和亚油酸是花生种仁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和比例是花生和花生油的重要品质指标,花生中的油酸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普通花生相比,高油酸花生因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提高花生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即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值) 是花生品质改良的重点,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育种途径改良花生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着调控油酸含量的脂肪酸脱氢酶FAD2 基因的特点,高油酸花生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油酸含量的检测技术和高油酸花生育种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美两国高油酸花生育成的新品种以及对高油酸花生育种的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品种对花生干燥后品质变化的影响,本试验以高油酸型、高糖型和普通型花生为原料,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研究其热风干燥干后综合品质(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生育酚、硬度)和挥发性成分并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干燥后各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其中,高油酸和高糖花生的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油酸花生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普通花生次之,高糖花生最低。不同品种花生干燥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百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油酸花生和普通花生的油酸含量最高,高糖花生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二者含量成反比。不同品种花生中均检测出3种生育酚,高糖花生的总VE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和高油酸花生(P<0.05)。此外,共检测出12类81种挥发性物质,高糖花生和高油酸花生主要为醇类和烷类,普通花生主要为烷类和烯烃类。干燥过程中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花生壳的硬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花生仁的硬度均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本研究探明了不同品种花生干燥后的品质特征,为适用于不同品种花生干燥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66份苎麻材料为检测对象,常规化学方法测定苎麻粗纤维含量,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其光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苎麻粗纤维含量的校正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7,标准偏差为0.78。用16个验证集对所建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外部检验,预测值与化学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2,表明近红外光谱法用于苎麻粗纤维含量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但是,高油酸花生和普通油酸花生并不能直观区分,必须借助仪器检测油酸含量。其中,气相色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仪器,但是体积大、质量重、造价高,而且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在中小型花生生产和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R2=0.999)和油酸含量(R2=0.802)显著负相关的原理,建立了利用折光指数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数学模型,并研发了一款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利用该仪器检验了30个花生品系是否为高油酸花生,鉴定结果均与其油酸含量化学值相一致,准确率为100%。该仪器的研制填补了快速、低价、便携式高油酸花生检测仪的空白,为促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8.
郭榛  金诚谦  刘鹏  唐小涵  赵男 《大豆科学》2022,41(1):99-106
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随着我国大豆产业不断发展,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已应用到大豆品质检测技术的各个方面.本文介绍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技术检测工艺,包括大豆检测状态、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和常用建模分析方法;重点总结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是评价大豆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油酸含量受隐性等位基因ol控制,在种间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亦对其影响明显。本文对大豆油酸含量的不同种质间差异、遗传特点、性状间相关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大豆科技工作者开展高油酸大豆遗传改良、区域规划及栽培管理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促进大豆油脂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花生荚果不同成熟度对籽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油酸大花生品种"花育963"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技术和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分析技术对不同成熟度花生籽仁8种脂肪酸成分、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有害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未成熟荚果籽仁基豆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先豆;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显著低于先豆。成熟荚果基豆和先豆的油酸含量均相应显著高于未成熟荚果的基豆和先豆,而成熟荚果基豆亚油酸、山嵛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基豆,其先豆棕榈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先豆;成熟荚果单仁果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成熟荚果单仁果,其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单仁果。籽仁含油量随着荚果成熟呈上升趋势,并且成熟荚果籽仁基豆含油量极显著高于先豆。蛋白质含量在未成熟荚果籽仁基豆、先豆和单仁果之间差异不大,成熟和过成熟荚果籽仁基豆都极显著低于先豆。有害脂肪酸含量随着荚果成熟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成熟度荚果籽仁基豆显著低于先豆。本研究证明高油酸表型在"花育963"不同成熟度荚果中可稳定表达,同时可为花生脂肪酸遗传育种和花生适宜的收获期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RIL群体检测与花生高油酸含量连锁的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与花生高油酸基因相连锁的SSR标记,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选用低油酸品种花育28号和高油酸品种P76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亲本和各株系脂肪酸含量,卡方检验结果为RIL群体3个环境下低油酸株系数和高油酸株系数比值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表明P76的高油酸特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和BSA法,对1151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扩增,筛选出8对差异引物;以这8对引物对RIL群体中的19份低油酸家系(油酸平均含量44.06%)和24份高油酸家系(油酸平均含量80.75%)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2个与花生油酸含量极显著(0.001水平)相关的标记AH1TC5D06和FI298287,其中,标记AH1TC5D06在RIL群体低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84.21%,在RIL群体高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87.50%;标记FI298287在RIL群体低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84.21%,在RIL群体高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75.00%。进而利用AH1TC5D06和FI298287对RIL群体中所有株系进行扩增,检测出AH1TC5D06和FI298287与控制高油酸特性基因的遗传距离为7.4cM和19.8cM。综合分析标记AH1TC5D06和FI298287可用于花生油酸含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油酸含量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棕榈酸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货架期。为培育专门食用型高油酸花生品种,本研究以优异花生品种花育23为母本,高油酸材料DF12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自交后代进行检测,对油酸含量稳定的高油酸新种质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荚果外观品质,以及籽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了含油量为49.95%,油酸含量81.3%,蛋白含量为26.1%,总糖含量为6.01%以及荚果外观品质符合食用型花生要求的食用型高油酸花生新种质,这为高油酸食用花生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花生品种脂肪酸组成及其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花生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花生品种(系)种子总油脂含量差异不大,平均为51.34%。主要检测到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花生烯酸、二十四烷酸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品系E1高达85.61%,品系E11的油酸含量最低,仅为37.12%。含量仅次于油酸的是亚油酸,含量在1.44%~37.11%之间,其中品系E11的亚油酸含量最高,品系E1含量最低。同时,选取其中4个品种(系)进行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和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持续积累,呈先快后慢趋势,部分品系在后期油脂含量略有下降。硬脂酸含量逐渐升高,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亚油酸相反,说明油酸含量的增加可能由于生成亚油酸脂肪酸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植物性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中油脂和油酸的含量均为20%左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对调控脂肪酸合成和积累的关键基因进行编辑和改良,能够提高大豆种子中油分含量或者改善脂肪酸组成,不仅能够加快优质高油、高油酸大豆育种进程,在人类健康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大豆油成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年来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改良的育种研究及成果,并展望未来通过基因工程等改良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通过自然突变筛选和人工诱变等手段,高油酸含量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高油酸油菜和大豆品种已成功推向市场。通过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已创造了芥酸含量为70%以上的油菜种质。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得传统油料作物生产出含特殊脂肪酸的工业或能源用油脂成为可能。然而,对植物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及其酶学活性调控的分子基础知识不足,仍然是制约油脂中脂肪酸成分调控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了花生种子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建立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预测数学模型交叉验证的统计参数为: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74%,均方差(RMSECV)为1.87;亚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97%,均方差(RMSECV)为1.5;棕榈酸的决定系数(R2)为96.02,均方差(RMSECV)为0.52;硬脂酸的决定系数(R2)为73.91%,均方差(RMSECV)为0.37。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接近常规化学方法,完全能满足花生品质育种的要求,并在遗传后代中筛选出油酸/亚油酸比值高达15.00以上的材料4份。高比值材料的油酸与亚油酸总和比一般花生品种高2个百分点以上,而棕榈酸含量低3个百分点多。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从农产品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预测、分类鉴别、腐烂鉴别、实时监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在仪器硬件的研究和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澳洲坚果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澳洲坚果果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有12种脂肪酸,主要有油酸、棕榈油酸、11-二十碳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69.03 %),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1.32 %),其中油酸相对含量高达49.24 %。该结果有助于对澳洲坚果的深入研究,促进其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油酸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高油酸甘蓝型油菜突变种质的特点,分析了两组材料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油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油酸相对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根、茎、叶。不同生育期营养器官油酸含量变化表现为:根中,成熟期高,其次是苗期,然后是越冬期、蕾薹期、返青期,花期最低;茎中,成熟期最高,其次是返青期,花期较少,苗期、越冬期和蕾薹期最少;叶中,蕾薹期最高,花期次之,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最少。油菜开花2周内,角果中油酸积累以果皮为主,第3周起则转为以种子为主。果皮中油酸相对含量在开花后3周达到最大值。油菜营养器官中的油酸与成熟种子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除花期外,各生育期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表型结果说明供试品系的油酸调控基因是组成型表达的,育种上可通过检测营养器官油酸含量来预测和筛选种子高油酸含量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花生FAD2基因RNAi载体转化及转基因籽粒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构建了以花生△12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自身启动子驱动、有内含子间隔的该基因编码序列反向重复片段的RNA干扰载体的基础上,对上述干扰载体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花生胚小叶的遗传转化,以期特异调控花生籽粒中油酸、亚油酸含量。 在2个受体品种中获得105株抗性再生植株,用两对引物对其进行了PCR扩增,其中32株初步证实为转基因植株。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转基因T1籽粒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检测表明,转基因株系内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变异高于对照,多数转基因株系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