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809、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孢子不同类型施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809、拟康氏木霉886、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均在66.81%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防效最高,达到81.46%。当黄瓜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均比CK显著上升,以厚垣孢子886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其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分别较CK增加了85.33%、108.43%、235.29%、144.38%、272.32%。同时,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比CK显著上升,厚垣孢子886的促进效果仍最显著,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97.47%、86.05%、172.49%、201.91%。  相似文献   

2.
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应用生防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对黄瓜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3株木霉菌,即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3种施用方式分别为T1(木霉与病原菌同时接种)、T2(先接种木霉菌,2 d后接种病原菌)和T3(先接种病原菌,2 d后接种木霉)。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在64.78%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的T2施用方式的防效最高,达到81.54%。在播种后8~14 d,所有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比CK1(只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显著上升,3种施用方式中以T2处理对上述6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并以拟康氏木霉886在播种后14 d的6项指标增加幅度最大,该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10.06%、74.39%、37.23%、54.45%、88.00%和51.11%。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代谢活性,增强了幼苗质量,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在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809、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886和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氧化能力及对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均在66.81%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防效最高,达到81.46%;当黄瓜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与CK(即只接种病原菌)相比,经哈茨木霉菌809、拟康氏木霉菌886、棘孢木霉菌525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保护性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的变化幅度最显著;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比CK下降了47.74%、41.40%;而叶片中的POD、CAT、APX、SOD活性则分别比CK增加了318.11%、155.36%、157.09%和300.34%。研究表明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均能通过改善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能力,增加保护酶活性,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宿畅  廉华  马光恕  李梅  高玉刚 《植物保护》2021,47(2):142-149
采用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木霉,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研究木霉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性酶活性及防治枯萎病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木霉处理均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增加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64%以上。播种后8~14 d,各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不同程度下降,保护性酶活性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先接种拟康氏木霉886,2 d后接种病原菌的T886-F处理的提高程度最显著。播种后14 d,该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比只接种病原菌的F处理分别下降了37.02%和14.80%,同时,叶片的SOD、POD、CAT、PPO活性分别比F增加了46.82%、34.93%、18.75%和11.63%。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均能通过改善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能力,增加保护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防治黄瓜枯萎病。在实际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剂,有利于促进黄瓜的生长、提高幼苗抗病性、提高病害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木霉菌剂的高效使用、保障黄瓜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于2019年5—8月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菌株,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菌剂施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以及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应用效果最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到83.98%;与CK(只接种病原菌)相比,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效果最好;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降低叶片中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促进效果最好;在播种后30 d,黄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19.96%、213.75%、139.29%、97.53%、101.15%、70.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则分别比CK下降了46.10%、60.28%。研究表明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菌剂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能力,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2021年5—8月,采用筛选出的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73,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菌液施用方式对向日葵幼苗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向日葵菌核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73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提高两者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效,其中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的T1处理(播种前5 d用100 mL·盆-1木霉菌悬浮液拌土+接种菌核病菌前2 d用100 mL·盆-1木霉菌悬浮液灌根)应用效果最好,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效达到98.58%。与CK1(只利用向日葵菌核病菌灌根且不施用木霉菌悬浮液)相比,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73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提高向日葵幼苗株高、茎粗、全株鲜重和根冠比,其中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的T1处理对向日葵幼苗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的促进效果最好,株...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准确检测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在土壤中的定殖量,构建了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防治黄瓜枯萎病后土壤中的棘孢木霉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对棘孢木霉DNA特异性强,R~2为0.998,检测限点为15 fg/μL;在灭菌土壤中检测到的棘孢木霉DNA的拷贝数大于1 866 fg/μL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64.29%;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内,检测到土壤中的棘孢木霉定殖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第7天时,棘孢木霉DNA拷贝数为320 ng/μL,56 d后棘孢木霉DNA拷贝数迅速上升,最高可达5.16×10~4ng/μL,且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4.29%~76.81%。研究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土壤中棘孢木霉数量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检测生防菌棘孢木霉施用后的定殖量和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简称Rs)侵染引起的苗期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对黄瓜立枯病菌R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437、哈茨木霉T.harzianum 670和752,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对黄瓜幼苗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菌肥在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同时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棘孢木霉菌肥对连作4年的黄瓜根际棘孢木霉菌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DNA拷贝数变化和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菌肥对黄瓜幼苗期和速长期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24%和76.81%,均与药剂对照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棘孢木霉菌的DNA拷贝数出现2个高峰期,即黄瓜苗期和盛果期,其DNA拷贝数分别为235 000.00 ng/μL和80 500.00 ng/μL。黄瓜速长期、盛果期、生长末期的尖孢镰孢菌DNA拷贝数分别为15.41、54.87和18.36 ng/μL,且显著低于同一时期药剂对照和清水对照。黄瓜幼苗期、速长期、开花期和盛果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分别为2.24、1.98、2.52和2.12,均高于药剂对照。由此可见,棘孢木霉菌肥在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同时,还可以改善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野生木霉菌拮抗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峙培养、非挥发性抑制物、挥发性抑制物、几丁质酶活性检测及活体接种试验,对4株初筛效果好的木霉菌株的拮抗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4株木霉菌中菌株YZ1303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平板对峙效果较好,但是几丁质酶活性最低;菌株SH2303的非挥发性抑制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为41.33%,并且在盆栽试验中防效最高;菌株HF3407的几丁质酶活性较高,并且挥发性抑制作用和盆栽试验防效较好。总之,建立一种可全面反映木霉菌生防功能的拮抗菌株筛选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筛选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抑制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峙培养结果显示木霉菌和病原菌之间形成了较明显的抑菌圈,其中菌株TN对枯萎病菌抑制作用较强.接种木霉菌植株显著提高了植株中肉桂醇脱氢酶(CAD)、多酚氧化酶(PPO)、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咖啡酸过氧化物酶(CA-POD)和绿原酸过氧化物酶(CGA-POD)的活性及总酚、类黄酮、木质素的含量.接种木霉菌可诱导根系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C4H、CAD、CCOMT、G6PDH、PAL和PR-1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 5.64、5.31、4.28、15.33、7.36 和 6.45 倍.表明木霉菌诱导的黄瓜根部对枯萎病的抗性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筛选与田间防效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抑制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峙培养结果显示,木霉菌和病原菌间均形成了较明显的抑菌圈,对病原菌的抑菌率达66.7%~85.8%,其中菌株TG、TM对枯萎病菌抑制作用较强。木霉菌可有效提高根系对病原菌的抗性,黄瓜植株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细胞大量死亡,而先接种木霉菌再接种病原菌后则减小了对根系的伤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TG和TM孢子悬浮液浓度在108个/mL时防效最好,分别为54.9%和49.4%。接种木霉菌植株根系抗性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植株,呈双峰趋势。在第6天时抗性基因表达量最高,WRKY6、MYB、PR-1、PAL、GST和GLU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5.15、5.22、6.07、6.00、3.16、和16.15倍。表明木霉菌通过激活与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提高了对病原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栽培香菇剩余的菌糠为原料,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香菇菌糠对绿色木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增效作用。菌糠提取液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促进作用,促进率分别为18.20%和9.82%;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1.85%和87.78%。香菇菌糠与木霉混合使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70.26%,黄瓜的地上部分鲜重和根重分别增加了65.06%和58.10%。与单用木霉相比,加入香菇菌糠后绿色木霉在土体土、根际土和根系中定殖数量分别提高了251.39%、208.21%和104.76%,黄瓜枯萎病菌数量分别减少了56.98%、77.72%和76.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