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选复方中药增免颗粒药材提取工艺。方法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参考因素,总多糖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选择优良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组合为A3B3C2,即加水量为12倍,每次3h,煎煮2次。结合药材的吸水率试验,在第一次加水时需要比正常水量多加入2.1倍药材量的水量。结论:本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复方中药增免颗粒药材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立藏药绿萝花总化学成分的水提工艺,给绿萝花药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研究材料。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结合单因素考察,对药材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以水提后的总化合物干膏重量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水提工艺为:浸泡时间0.5 h,加水量20倍,加热时间1 h,煎煮次数3次。表明水提工艺组合稳定可靠,水提干膏平均收率为23.11%(23.12%、23.17%、23.05%),均接近正交方案中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麻黄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并且建立其质量标准,以出膏率、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总生物碱含量为响应值,选取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TLC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麻黄配方颗粒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4次,提取时间2 h,加水量10.8倍,验证试验的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TLC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稳定。麻黄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参数合理可靠,具有可行性;质量评价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芪参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干膏率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的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为提取工艺的考察因素,对芪参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工艺有极显著影响,而加水量对工艺无显著性影响,故确定芪参口服液最佳煎煮条件为加水量10倍,煎煮3次,每次1h.该制备工艺操作可行,质量可控,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产速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提取时间,水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乙醇沉淀中的乙醇用量进行了筛选.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提取时间6 h;水提工艺每次加水12倍量、浸泡1 h、煎煮0.5 h、煎3次,2倍量乙醇除杂质.  相似文献   

6.
筛选并确定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口服液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水提、醇提、水提醇沉3种提取工艺,以栀子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结合实际生产流程繁简、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工艺。其中水提工艺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醇提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水提醇沉工艺以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基础,进行醇沉终浓度和醇沉时间单因素试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最佳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30 min,每次煎煮1 h,煎煮2次。考虑成本、工时等因素,采用水提工艺时具有成本低、提取效率高、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究复方蒲公英的最佳水提工艺。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提过程中的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复方培养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溶剂用量为11倍、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80 min时,复方蒲公英的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最高,分别为23.23 mg/mL和26.72%。提示该工艺参数为复方蒲公英的最佳水提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固物收率和有效成分小檗碱含量作为考察指标,探讨双黄败毒颗粒提取工艺中的几个影响因素。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表明,提取次数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加水量,而提取时间影响不大。选用提取3次、加水10倍量、每次提取1.5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通肾颗粒中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参考因素,以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1:12的加水量,煎煮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各活性部位提取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紫花地丁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紫花地丁为试验材料,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4个单因素对水提醇沉法提取紫花地丁多糖效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提取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90%。此优化条件下,百合多糖的提取率可达6.27%。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简单可行,为紫花地丁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桑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桑叶粗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进行桑叶粗多糖含量测定,比较得出桑叶水提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当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为2 h,煎煮2次时桑叶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4.94%。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桑叶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倍水,煎煮2 h,煎煮3次。乙醇浓度对桑叶粗多糖的含量及得率影响很大,70%乙醇醇沉所得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质量最大,40%乙醇醇沉所得桑叶粗多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41.5%,显著高于其他乙醇浓度(P < 0.05),提示乙醇浓度越高,桑叶粗多糖含量越低,但得率越高。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2 h,煎煮3次,采用70%乙醇醇沉。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优化蒲公英水提条件及其对大肠杆菌体内外的抑菌作用。试验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数3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利用最小抑菌浓度试验(MIC)、抑菌曲线试验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利用BALB/C小鼠研究水提液对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蒲公英水提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提取液料比20 mL/g。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25 g/mL,0.5 MIC、1.0 MIC、2 MIC均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模型组小鼠的脏器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和给药组小鼠(P<0.05)。模型组小鼠脾脏出血、充血现象明显,肠绒毛结构被破坏、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用药组小鼠的脾脏和十二指肠的损伤明显减轻。与空白组和药物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蒲公英提取液具有体内、体外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君子汤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四君子汤中的有效成分甘草酸单铵盐含量为指标,药物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四君子汤的煎煮工艺。结果表明,考察因素对甘草酸单铵盐提取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用水剂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对工艺有显著影响;四君子汤最佳煎煮条件为:浸泡30 min、加水量10倍、煎煮时间2 h,煎煮3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银杏叶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试验以银杏叶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从银杏叶粉中提取可溶性银杏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次数为3次的条件下银杏叶多糖的得率最高,为6.19%。  相似文献   

15.
猪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浸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浸提工艺中浸膏的水溶性固形物浸出率为质量控制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 L9( 3 4 )对天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浸提工艺进行优选。试验以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加水量为因素 ,每个因素分 3个水平。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最大 ,差异显著 ( P<0 .0 5 )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影响次之 ,加水量影响较小。并得出用 1 0倍加水量在 75℃下提取 1 h,共提取 3次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康胶囊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收率、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总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工艺因素依次为:B第1次加水量>D第2次加水量>A第1次提取时间>C第2次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第1次1.5 h,加水8倍量,第2次提取1 h,加水6倍量。结论:该工艺简便、可行,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水浴提取法提取七味地藿颗粒中的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显色体系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该方剂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90℃,提取次数为3次时,七味地藿颗粒多糖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28.01%。该优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可作为工业化生产七味地藿颗粒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主要影响因素:产品配方、原料理化性质变化、生产工艺参数,其中各占比重大概为40%、30%、30%。1产品配方对颗粒硬度的影响产品配方对颗粒硬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料的品种及配伍上,一个成熟的配方不仅要考虑营养成分,还要考虑不同调质条件和制粒工艺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所必须具备的工艺条件,否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加味三味拳参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试验采用水提醇沉工艺,以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加水倍数、煎煮时间、醇沉乙醇浓度三个重要参数进行筛选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加味三味拳参口服液中拳参和诃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制备工艺为加15倍量水、煎煮时间60 min、醇沉浓度55%;防腐剂为0. 2%苯甲酸、增溶剂为1. 5%吐温-80,加味三拳参口服液pH值为4. 08(自然);薄层色谱中,口服液样品与药材对照品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说明通过上述制备工艺制得的口服液质量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猪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浸提工艺中浸膏的水溶性固形物浸出率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对天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浸提工艺进行了优选。实验以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加水量为因素,每个因素分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最大,差异较显著(P<0.05),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影响次之,加水量影响较小。并得出用10倍加水量在75℃下提取1h,共提取3次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