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获得优良的羊肚菌(Morchella sp.)菌种,对野生的羊肚菌子实体进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的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分离法优于组织分离法。对分离后的菌种进行纯化,由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菌丝体生长茂密且旺盛。孢子分离法得到的羊肚菌菌种经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形态和菌丝的显微观察结果均与标准的羊肚菌菌丝球形态一致,说明由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纯度可靠。孢子分离法分离得到的菌种为今后羊肚菌液体培养活性物质的研究和栽培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菌种分离及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羊肚菌子实体不同组织部位、不同消毒方式进行菌种分离,通过7种培养基配方对菌丝生长情况(萌发时间、长满斜面、菌丝长势)的影响,选择出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配方.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在菌柄处分离易获得菌种,在用0.2%的升汞水溶液浸泡消毒污染率最小,并且筛选出最佳的母种培养基为F、E配方.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单孢子菌种,利用经无菌处理的羊肚菌孢子悬液,经细胞计数板计数后稀释至每100微升含2个、1个、0.5个孢子,分别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孔中,镜检观察各孔中的孢子数并标记出含单个孢子的培养孔。室温下培养,待单孢子孔中孢子萌发的菌丝生长至培养孔底部边缘时,将菌丝转移至PDA平板中培养,对培养得到的菌丝进行ELISA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羊肚菌单孢子菌种,然后将菌种进行编号,扩大培养并保存。利用该方法分离得到3株羊肚菌单孢子菌种,分别编号为LG-01、LG-02、LG-03。  相似文献   

4.
王永斌 《北方园艺》2017,(8):150-151
羊肚菌菌种极易退化,人工栽培羊肚菌每年都需要进行菌种分离,而组织分离法是制作羊肚菌母种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制作过程中污染率高,成为制约羊肚菌生产的两大因素之一。要提高组织分离法制作羊肚菌母种的成功率必须从培养基制作、制种工具选用、种菇选择、无菌分离、适温培养、检查筛选、培养纯化、菌丝镜检等环节抓起,只有保证了这些关键环节才能获得羊肚菌的纯母种。  相似文献   

5.
黄保敬 《食用菌》2010,32(2):24-25
<正>目前羊肚菌菌种分离主要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由于子实体中空和组织结构较薄,操作过程要求极其精细,一般技术条件下分离的结果往往污染率较高,因此必须进行反复分离提纯工作,实际操作起来相当繁锁[1]。  相似文献   

6.
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1份羊肚菌标本,包括3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5个七妹羊肚菌(M.eximia)、10个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栽培出菇的子囊果,以及3个野生高羊肚菌(M.elata)的子囊果进行多批次组织分离,共计获得348份分离物。对这些分离物的交配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的检出率近似(Mat1-1-1∶Mat1-2-1=267∶278),其中153份(43.96%)分离物只检测到一种交配型基因,每种交配型基因缺失的概率相近,83份缺失交配型基因Mat1-1-1,占23.85%,70份缺失交配型基因Mat1-2-1,占20.11%。七妹羊肚菌19-37和19-43的分离物仅检测到交配型基因Mat1-2-1,而七妹羊肚菌19-44的分离物只检测到交配型基因Mat1-1-1。初步分析组织分离物的培养性状与交配型基因缺失的关联性,发现组织块萌发较慢、气生菌丝稀疏的分离物其交配型基因缺失的概率远高于萌发较快、菌丝浓密的分离物。  相似文献   

7.
以茶薪菇SM菌株为试材,研究了4种分离纯化方法对厚垣孢子分离纯化的影响,并观察其显微萌发特征。结果表明:研磨酶解方法较好,在1.0%蜗牛酶和1.0%纤维素酶,30℃、4h条件下,菌丝碎片酶解消失,孢子饱满,数量达1.9×105个/mL;显微镜检发现多数厚垣孢子萌发点位于孢子侧面,萌发菌丝具锁状联合结构,萌发后原孢子的液泡体积增大,胞内充满大液泡。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制备方法对羊肚菌母种质量的影响,以羊肚菌干子实体与鲜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制备母种,比较其各项活力指标,结果为:干子实体组织分离的菌种萌发率、长满试管和产核的平均时间均优于鲜子实体组织分离;对比不同转管方式母种的菌丝生长和产菌核情况的结果显示:采用放置一年母种和当年分离母种混合转接,可显著提高二级母种的活性,增加成活率,菌丝满管和产菌核时间提前。综合得出较佳的羊肚菌母种制备方法是:采用干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母种,再用放置一年的母种与当年分离母种混合转接制备二级母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孢子分离法分离一株秦岭野生羊肚菌属真菌QM-1,获得纯化的菌丝体,扩增其rDNA的ITS区,并进行分析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子实体的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QM-1为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  相似文献   

10.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担孢子为材料,从担孢子采集方法、萌发条件及保藏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种担孢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无柄灵芝担孢子在无菌水中培养24 h即可萌发产生芽管,48 h萌发率为6.77%;而赤芝只有早期弹射的新鲜担孢子可以在麦芽汁培养基中萌发,但萌发率仅有1.13%。赤芝担孢子根据形态大小可分为3类,其中可萌发担孢子的平均长为7.38μm,宽为4.46μm,小于成熟担孢子,细胞壁颜色也比成熟担孢子浅。灵芝担孢子萌发时一般在担孢子顶端或脐状处产生一个芽管,极少数两处同时产生芽管。新生菌丝在不适宜继续生长条件下,可进一步形成厚垣孢子;且随着担孢子保藏时间的延长,其萌发率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3个商业化栽培羊肚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多孢分离及组织分离2种方式分离菌株,并利用冬闲蔬菜大棚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个羊肚菌菌株均鉴定为六妹羊肚菌。2种分离方式下,六妹羊肚菌HY8后代分离菌株产量均高于菌株HA1和HY5。菌株HY8多孢分离后代菌株产量明显低于组织分离菌株,而菌株HA1和HY5多孢分离菌株产量略高于组织分离菌株。说明六妹羊肚菌不同菌株的大田表现差异较大,不同分离方式的后代菌株产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羊肚菌生产中选择表现优良的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杧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杧果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杧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5~32℃和20~32℃;适宜pH值分别为6~9和5~8。供试7种碳源中,蔗糖和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蔗糖和麦芽糖最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供试7种氮源中,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5℃处理15分钟。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担子上一般仅着生两个担孢子,而不是通常的4个,因此,不易得到单核体。研究双孢蘑菇的遗传学或进行杂交育种工作,不但需将大量的孢子在无菌条件下分别萌发,而且需使一个担子上的所有孢子萌发,还要得到其减数分裂的全部产物。用通常的孢子悬液法在平板上分离很难得到单孢子分离物,因为成团的孢子会产生多孢子培养物。用显微技术进行单孢子分离费时费力,成功率也很低,分离到斜面上的单孢子萌发率一般仅1%。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方山县野生尖顶羊肚菌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菌盖、盖柄结合部位、根部)对组织成活率及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盖柄结合部位组织成活率最高,其次为根部,菌盖处最低,且根部分离的组织菌丝萌发最快。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生长势、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好,根部次之,菌盖部位最差,且不同分离部位间菌丝密度差异较大;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表现为菌盖部位>根部>盖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5.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白菜根肿菌的休眠孢子为试材,对其进行萌发测定,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适宜pH为6.3;黑暗处理的休眠孢子比光照处理的休眠孢子萌发率高,分别为73.33%和12.16%,腐烂处理根肿的萌发率最高为73.33%。以上结果表明白菜根肿病容易发生在低温和偏酸性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以羊肚菌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从3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得到性状稳定的菌丝体,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与黑脉羊肚菌同源性最高达99.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3株野生羊肚菌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均聚在黑脉羊肚菌分支上。  相似文献   

17.
蘑菇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孢子的萌发率,除了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在因素外,还与其外界的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孢子的萌发率,作者对孢子萌发条件:温度、酸碱度、通气、孢子浓度、三十烷醇、异戊酸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株双孢蘑菇孢子用常规方法采集。孢子滤条于干燥器中贮存,当年使用。供试孢子浓度为5×10~5、5×10~6、1×10~7。(二)诱发孢子萌发的物质①三十烷醇0.5、1、2、4和8ppm。②异戊酸1、2、4、8  相似文献   

18.
吴岚  陈双林 《食用菌》2009,31(4):18-19
目的:为了提高脱皮马勃单孢子菌种的分离效果、以及探讨脱皮马勃孢子萌发对自然生境条件的要求,方法: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营养物及浓度和光照等条件对其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25℃是脱皮马勃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葡萄糖和Bonar液可促进孢子萌发,而氯化钠则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光照或黑暗对孢子萌发无影响;来源于两个不同年份的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用于母种组织分离较佳羊肚菌。方法:分离培养晾晒后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60%~70%)和鲜子实体(含水量90%),观察组织培养菌丝与菌核。结果:晾晒后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在产核量、菌丝生长等方面均略优于新鲜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结果对提高羊肚菌菌种质量,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扇叶铁线蕨孢子无菌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华  袁丽萍  王洋  陈龙清 《园艺学报》2010,37(3):457-460
 研究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发育过程和不同因素对孢子、原叶体无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孢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适当时间的低温冷藏有利于孢子萌发;播种20 d 后,1/4MS 培养基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22.7%;在培养基中添加15 ~ 45 g · L-1 的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蔗糖有利于分生区的发育和性器官的分化;MS + 30 g · L-1蔗糖的培养基中,原叶体的成苗率可达48.3%;外源生长素不利于原叶体的成苗,但NAA 0.5 mg · L-1 促进原叶体的离体增殖;用无菌沙瓶做试管苗炼苗基质后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