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6年11月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方法,从美国小麦中检出WSMV。利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RT-PCR)、免疫捕获RT-PCR(IC-RT-PCR)和序列比对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这是我国在进境小麦中截获WSMV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五家渠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7天,稀释限点500~1000倍。病毒颗粒长度700×18毫微米,在感病的小麦叶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包含体。其病原由螨(Aceria tulipae)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cestivum L.)、黑麦(Secale Cereale L.)、燕麦(Avenae sativa L.)、高粱(Sorghum valgare L.)、黍(Panicum miliaceum L.)、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itcolor Cost et Reyn)表现系统花叶病状,可通过介体感染玉米。
该病毒与玉米矮花叶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的血清反应为阴性。该病毒在我区的发生量约占小麦上总病毒数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8年5月秦皇岛海关利用反转录PCR(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 从加拿大进口的大麦中检出WSMV。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RT-qPCR)和序列比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这是我国首次在进境加拿大大麦中截获WSMV。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1月,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在进口的美国小麦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送至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经病毒专家张永江复核后,确认为WSMV,这是系统内首次在美国小麦中截获该病毒。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最早的报道见于美国,可引起小麦严重花叶和矮化症状,整个病田植株松散,外  相似文献   

5.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是禾本科粮食作物上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能引起严重花叶、矮化和坏死。本文报道从美国进境的种用燕麦种子中检出WSMV,并研究了该病毒在种子内部的分布。挑选表面带有花纹的种子,利用两对不同的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从样品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PCR产物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为WSMV多聚蛋白部分序列。通过对幼苗及种子不同部位的检测,发现WSMV主要存在于种子稃皮及种皮内,而胚及胚乳中则未检出病毒,这一结果有助于提高WSMV的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6.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是世界广泛分布的为害小麦、玉米等大宗粮谷的病毒,给粮谷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是我国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该病毒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和国内外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CLIMEX和MaxEnt模型分别预测其在中国潜在适生区。两种预测结果均表明其在我国适生范围非常广泛,高风险区在我国中部地区,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防控该病毒的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宁波局对一批来自乌克兰的玉米进行抽样与检疫,发现该批玉米中部分玉米粒具有红色线状斑点,经分子生物学与血清学方法检测,证实携带小麦线条花叶病毒,这是全国首次从进境乌克兰玉米中截获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此病毒属于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粮食产量影响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旦传入我国,可对我国的农业与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是一种重要的麦类作物病毒,在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10余年来,TuMV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TuMV株系核酸全序列和部分序列的分析,增加了人们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对TuMV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认识。TuMV株系核酸序列较大的变异性与病毒广泛寄主范围是一致的,TuMV株系的核酸重组加快了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依据一组油菜材料为鉴别寄主划分的,TuMV致病性,有利于在油菜抗TuMV病害育种中的应用,油菜、大白菜对TuMV抗性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株系专化性和广谱性两类抗性,其中一些已被定位在遗传图谱上,为抗性基因进一步克隆提供了争件将作物自身抗性和转基因抗性相结合,获得对TuMV广谱而持久性抗性,是研究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析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不同分离物HC-Pro基因的分子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RT-PCR法扩增获得SCSMV HC-Pro基因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从重组、系统发生、选择压力等方面研究SCSMV HC-Pro基因的分子变异特征。共测定了44条SCSMV HC-Pro基因序列,相似性最低值为70%;HC-Pro基因重组频率较低,仅发现3个重组位点,其中一个系首次报道;与先前报道相比,部分新测定云南蔗区的SCSMV分离物在HC-Pro基因上形成一个新组-第Ⅲ组;HC-Pro基因处于很强的负选择压力作用,未发现正向选择作用位点。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SCSMV HC-Pro基因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芜菁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铎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3,17(B09):18-22
芜菁花叶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的重要成员。作为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该病毒地理分布极广,自1921年Gardner和Schnltz首次描述了TuMV,迄今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均见报道。TuMV也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毒病害的主要病原,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引起大白菜孤丁病、油菜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每年都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该病毒的经济重要性,我国针对该病毒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甘蔗花叶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在蔗区肆虐,尽管针对其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已经建立,但是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亟待发掘。本研究制备了SCSMVCP的抗血清,特异性高,与引起甘蔗花叶病的另两种病原 (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 间没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基于该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直接抗原包被的ELISA、斑点杂交、Western blot和基于多抗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开发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高通量应用于田间病毒鉴定。本文提供了基于血清学的快速、准确、高通量,且便捷的甘蔗线条花叶病毒检测技术,有助于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4.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呈蔓延加重趋势。为了给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级评价方法对黄淮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两年鉴定结果表明,在14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濮优938’、‘新麦208’、‘豫麦416’、‘新原958’、‘豫麦70-36’、‘泛麦5号’等70个品种表现为免疫,占总数的48.28%;‘豫麦47’和‘邯6172’表现为抗病,占总数的1.38%;‘洪育2号’、‘花培2号’、‘偃展4110’、‘豫麦41’、‘郑麦9023’等4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占总数的33.10%;‘兰天06129’、‘兰天0591’、‘徐麦9158’、‘徐麦0054’、‘徐麦1108’等2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总数的17.24%。研究结果为指导小麦黄花叶病区合理选择小麦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是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世界各大蔗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甘蔗产业的发展.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SCSMV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SCSMV P1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扩增获得1 074 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以来,山东沿海地区曾严重发生小麦花叶病毒病。病叶最初呈线条状褪绿,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矮化以至枯死。  相似文献   

18.
感染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的小麦花叶病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山东省崂山地区获得的自然感病的小麦病叶进行了电镜的观察和研究。指出在早春时节小麦返青以后很快开始显示症状,沿叶脉出现短的褪绿色条纹,植株生长受阻,矮缩,黄化以至不能抽穗。该病毒粒子为细长的杆状,长度120~270nm,直径为18~20nm。值得注意的是在狭窄的胞质区可经常见到聚集的病毒颗粒,其中大部分病毒附着在膜结构上。当横切时病毒颗粒呈电子透明的空心,围绕这个空心周围是一个着色很深的直径约为10nm的核酸环,围绕这个核酸环周围是一个密度不大的蛋白外壳。病毒颗粒的聚集大多与很多弯曲的管状物的形成聚集相伴随着。也看到了完全由病毒颗粒所组成的晶体状聚集物。根据以上所述,该病原鉴定为土传小麦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9.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一种低温型病害。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各省,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天全县发生的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土传病毒病,作者曾以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SBWYMV)的暂名报道了一些研究结果,现经进一步探明该病毒粒体为线条状,在自然条件下除侵染小麦属的一些品种外,还侵染大麦属和黑麦属的一些品种,这些更接近已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特性,故现采用小麦黄花叶病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