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羊肚菌的生活史是研究的难点,目前有提出两种生活史[114,115],都认为形成菌核和分生孢子是关键环节。储存营养的菌核在子囊果发育过程中作用较大,既可以萌发为生殖菌丝,又可以直接产生子囊果。羊肚菌的菌核为假菌核,不同的可栽培出菇的菌株产菌核能力差别较大,甚至有菌种阶段完全不产菌核的菌株也能很好地出菇;另一方面尚无菌核萌发成原基的直接证据。分生孢子的争议则较大,主要是从自然基  相似文献   

2.
炭角菌分子鉴定及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野外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进行ITS鉴定及母种和栽培培养料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经ITS鉴定与痂状炭角菌的相似度为99%;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丝在培养基上表现粗壮、浓密、颜色纯正,菌落整齐;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表现粗壮、浓密,气生菌丝发达;栽培菌核最佳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14%,腐殖土84%,石膏1%,糖1%,含水量适中,pH 6.5。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花生壳,在培养料中添加花生壳进行工厂化栽培蟹味菇试验。结果为:添加花生壳栽培配方表现菌丝生长浓密、洁白,较对照配方满瓶时间提前5天;子实体表现朵形好、菇柄数量适中且粗实匀称,质量更优;生物转化率为100.26%,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8个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试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其导致了生物学特性和外形上的差别。美味羊肚菌菌株M918与尖顶羊肚菌菌株M92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M316、M318、M320、M326各有差异。菌株M918、M92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平均生长速度可达1cm·d-1,是一种菌丝生长较快、菌核形成较多的羊肚菌优良品种,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1,(4)
分别以杜仲枝屑、葡萄枝屑以及木薯秆屑为主料栽培长根奥德蘑,考察不同主料培养料对长根奥德蘑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1(杜仲枝屑)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而浓密,子实体个大,产量高,且产量高于对照;配方2(葡萄枝屑)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较浓密,子实体较小,产量比对照低;配方3(木薯秆屑)的菌丝生长快,菌丝较稀疏,产量比对照(棉籽壳)低。试验表明杜仲枝屑栽培长根奥德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菌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腿菇近年来已在各地区推广种植。鸡腿菇是麦粒菌种,因其菌丝浓密、长势、吃料快而较受欢迎,但随着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成功,麦粒菌种也存在着成本高、菌种易老化、栽培过程中易受鼠害等问题。此外,广大农村存在着极其丰富而廉价的花生秆、稻草、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所以我们以此作为基本原料,进行鸡腿菇菌种培养基配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确定最佳菌种分离方法及培养配方,探索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质菌株,从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筛选、大田试种与推广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26个菌株主要包括梯棱羊肚菌7株、六妹羊肚菌5株、七妹羊肚菌4株。以菌盖部位进行的组织分离,菌核密集且含有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以孢子分离获得的菌丝长势强、菌核密集且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5种培养基中以配方M2最佳,菌丝健壮浓密、长势强且整齐。经过初选和复选获得6个优选菌株,在试验生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栽培中驯化选育出的6个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病性,平均产量均超过200 kg·667-1m-2。其中,以采自四川绵阳的七妹羊肚菌菌株NK-2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2 kg·667-1m-2。  相似文献   

8.
以猪苓为试材,采用PDA培养基及袋料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划线法测量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用观察计数法对猪苓菌核形成数量、大小、位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最佳条件为25℃、24h黑暗培养、料水比1∶1.4(kg·L~(-1));最适合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18%、石膏1%、生石灰0.4%、蔗糖0.5%、KH_2PO_40.1%;明确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菌核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猪苓种苓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平菇制种时,培养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草炭,不仅可取加速菌丝的生长,而且还可提高菌种质量,降低菌种生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中草炭含量以20—40%为最佳,在该含量条件下,菌丝生长快且洁白、浓密、粗状、结块性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术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通常用纯稻草栽培凤尾菇产量较低,生物学效率在50%左右.而栽培时添加辅料又易导致杂菌污染。本人通过多年的试验,在菌丝市满料床后撒上薄层米糠,2~3天内料面可形成浓密的菌丝,发菌期内菌丝生长旺盛,生物学效率由52%提高到96%,且菇质好。 1供试材料 凤尾菇,引自安徽农学院菌种室,制成棉子壳栽培种。稻草选用杂交晚稻草,去掉稻草头,切成6~9cm的段,浸泡在2%的石灰水中48小时,以除去硅质,充分软化。沥干水分后待用。  相似文献   

13.
茯苓纯菌种栽培法,可以节约苓块,减少污染,提高段木菌丝的成活率,增加产量。一般采用菌核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两种方法。纯菌种菌核组织分离法简便易行,但菌种易退化。例如,我厂在1978年用这两种分离法获得的菌株,第二年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扩大栽培种时,用菌核分离得到的菌丝当年生长良好,次年瓶底处出现黄水,产生退化,而孢子分离的菌丝仍然洁白粗壮,生活力旺盛,放置2~5个月,也未变棕色及出水。 1979年,我们在龙溪县采集了两个菌核,重量分别为17、18斤。采集的菌核置于塑料袋中保湿运回,分离孢子,进行制种。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的菌种特性和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又名巴西蘑菇。当前我国的栽培量越来越大,但各地在栽培过程中出现种性不稳,制种困难等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1 姬松茸的菌种特性1.1 菌种不耐低温贮藏 1997年我们两次从韩国引进姬松茸母种。菌种的菌丝生长正常,但扩繁后均无一成活。而后,我们通过子实体分离获得了菌种,经扩繁和栽培均获成功。但经冷藏保存后的姬松茸菌种,再次扩繁时又无一成活;而在室温下保存的菌种却可以转接成活。试验结果表明,10C以下保存的菌种,虽菌丝外观正常,但扩繁时菌丝难以生长。  相似文献   

15.
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野外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菌株,并进行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试验。试验表明,硫磺菌在复合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生长速度为3.2mm/d;在代料栽培中以麦粒或栎木屑培养基培养硫磺菌菌种时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从8种液体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菌丝体产量较高的配方,配方为:葡萄糖30g,豆粉20g,玉米粉10g,酵母提取物5g,KH2PO41g,CaCO32g,MgSO40.5g,水1000mL,菌丝体产量为22g/100mL。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固体液化菌种工艺在黑木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常规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为对照,进行黑木耳短袋栽培试验。结果显示:高压灭菌料袋接种固体液化菌种的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发满袋时间为49天,菌袋成品率99.3%,每袋平均产量达37.6 g,显著早于和高于接种常规固体菌种处理的55天、95.2%和32.33g,表明固体液化菌种工艺能提高黑木耳菌丝活力与产量。效益分析显示,应用固体液化菌种较常规固体菌种可减少黑木耳短袋栽培直接生产费用58%,表明其可代替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用于黑木耳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判断不同菌株生长优势,选育高海拔地区优良羊肚菌菌株,试验对13个羊肚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开展了菌核形成试验和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1#、青川1#、6-3的菌丝生长速度、浓密程度、产菌核能力及抗杂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其中菌株L-1出菇产量最高、适应性强,适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了营养组成和基质的物理性能改良,设计了8种胶囊菌种培养基配方,以灰树花151为供试菌株,测试了菌丝生长速度、瘤状突起物形成的时间与数量、菌种成型及在愈伤培养时的特征,以及菌种持水性等特征指标。实验结果,辅料中添加保水性和生长促进剂类物质的配方优于辅料中添加透气性物质的配方,进而筛选出了灰树花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GSC1。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胡枝子作为秋季栽培黑木耳培养主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的影响及培养料拌料前预湿焖料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枝子培养料栽培添加30%以上阔叶木屑,拌料前预湿焖料,培育的黑木耳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长势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以南荻为基质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试验以台秀1号为试验菌株,考察南荻基质含量(16%、32%、48%、64%、80%)对台秀1号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南荻基质,台秀1号菌丝生长比对照快,且菌丝浓密;配方(1)、配方(2)与对照(CK)的产量相当,配方(3)、配方(4)、配方(5)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南荻32%,棉籽壳30%,杂木屑18%,麸皮15%,石灰1%,石膏1%,糖1%、玉米粉2%的配方(2)栽培秀珍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