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山羊痘活疫苗免疫绵羊后,临床有效保护情况进行统计,疫苗免疫组2只羊发病,发病率为6.67%;未进行疫苗免疫组17只羊发病,发病率为56.67%。对比来看,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明显,通过疫苗免疫注射可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目前市售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Clone9株+AV41株)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消长规律,分别选择云南玉溪市和楚雄市两地的健康羊群,皮内注射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采集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除个别羊只体温略有升高、采食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羊只均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和死亡的情况;用该疫苗免疫试验羊群,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率高,建立了理想的免疫效果屏障,而羊痘抗体阳性率很低,不具有群体免疫保护作用或保护力低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羊免疫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和弱毒疫苗(S2株)效果,选取220只3~12月龄的布病阴性羊,随机分为3组,免疫48h内观察疫苗副反应,并在免疫7d、14d、30d、90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48h内,M5-90Δ26注射组和S2口服组均未出现发烧症状,M5-90Δ26注射组1只试验羊出现采食量下降,S2口服组未见羊群采食量下降。M5-90Δ26注射组免疫7d抗体阳性率97%,免疫14d和30d抗体阳性率100%;S2口服组免疫后7d抗体阳性率49%,免疫30d抗体阳性率最高(81%);对照组未检测到布病抗体阳性。综上所述,布病M5-90Δ26在免疫后抗体水平上优于S2株,但可能存在副反应,建议免疫前观察羊状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某单位于2004年5月6日对所辖养殖区内的羊群集中进行羊痘疫苗的防疫注射及免疫耳标的佩带工作,7日至8日注苗31户约1000余只,未见异常反应。9日下午对9个养殖户的267只羊进行羊痘疫苗的注射和免疫耳标的佩带工作。次日凌晨4时出现注苗羊只异常反应的情况,至12日9个养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 ,绵羊痘东北部分地区发生 ,我们针对周边地区绵羊痘病疫情 ,及时对存栏 1 2 0 0 0只绵羊进行了绵羊痘弱毒疫苗免疫注射 ,3个月后 ,个别羊群出现痘病零星散发 ,当时正值进入接羔期 ,初生羔羊 1 0天后开始发病 ,羔羊面临大批损失危险。对此 ,我们依据国内外文献资料 :山羊痘疫苗可坚强地抗山羊痘和绵羊痘 ;山羊痘活疫苗使用说明可用于绵羊 ,进行了山羊痘活疫苗免疫绵羊试验示范 ,通过观察免疫效果 ,与国内外资料报道一致 ,并且 ,山羊痘活疫苗免疫绵羊的效果明显优于绵羊痘弱毒疫苗。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山羊痘活疫苗 ,吉林省生物…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索山羊痘疫苗对初免和二次免疫后的抗体时效性,从而起到预防羊痘的作用。试验组分A、B两组,A组试验羊随机挑选30只未进行过羊痘疫苗免疫的羔羊,B组随机挑选30只免疫整一年成年羊。试验选用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山羊痘活疫苗。A组于集中免疫后5、10、15、30、60、300、330和360 d采集血清,B组于免疫前和免疫后5、10、15、30、60、300、330和360 d采集血清,通过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群体抗体合格率。羔羊初次免疫后5~10 d逐渐出现抗体,至30 d阳性率由3.33%上升至100%,30~270 d为抗体稳定期,阳性率保持在100%;270 d后开始下降,360 d时下降至53.33%。二次免疫后,山羊痘抗体水平很快提高,至第5天就可达到93.33%,第10天阳性率达到100%,并一直维持至免疫后第300天;300 d后开始下降,360 d时下降至70%。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某公司生产的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Clone9株+AV41株)对张掖市甘州区绵羊的免疫效果,为养羊户选择疫苗提供参考,选择一群全舍饲养殖的绵羊并进行了分组,分别应用该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和已经使用过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山羊痘活疫苗进行注射免疫,观察免疫后羊只采食、精神状态、发病和死亡等情况。免疫前和免疫后第8 d、15 d、22 d分别采血进行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二联活疫苗安全性较好,免疫性方面,二联苗与单苗比较,第8 d羊痘抗体转阳个体增加数无显著差异,而小反刍兽疫差异极显著,第15 d羊痘抗体转阳个体增加数差异显著,小反刍兽疫差异极显著。在目前小反刍兽疫疫苗来源单一,价格坚挺、山羊痘疫苗紧缺的情况下,该二联苗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我地区一养殖户,于2001年6月15日从黑山某种畜场购进小尾寒羊成羊41只,17日所有羊只分别进行羊四联苗、羊痘疫苗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由种畜场免疫)。免疫注射三天后,发现有4—5只羊拉稀,不爱吃草料,经投服痢特灵后病情好转,开始全群放牧。4—5天后羊群中又开始发现有病羊,于6月26日有一只羊突然倒地死亡,仅一周内相继死亡5只,还有10余只发病,发病率为24%,致死率为12%。  相似文献   

9.
山羊痘是严重危害山羊养殖业的动物疫病。对易感羊群接种山羊痘弱毒苗,可以使山羊对山羊痘病毒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因此,全群接种山羊痘疫苗是防制本病的最重要的措施。由于目前许多地方在报告使用山羊痘疫苗后引起山羊流产,因而严重影响到该重大疫病的控制和消除。出于研究与防病的目的,本人于2 0 0 3年1 1月1 5日使用国内某生物药品厂的0 3 0 52 1批号山羊痘疫苗,对武鸣县的一批有1 70只的黑山羊,其中3 8只为怀孕母羊的羊群进行了全群免疫。注射部位为臂部内侧皮内,5天后抽检2 0只羊发现注射部位有山羊痘疫苗反应(红肿并伴有瘙痒症状)。全…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Clone9株+AV41株)田间临床免疫效果,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随机采集免疫小反刍兽疫-羊痘二联疫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同时对小反刍兽疫-羊痘二联疫苗的安全性和田间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除个别羊只体温略有升高、采食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羊只均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及反应死亡病例报告。在免疫后7 d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阳性率逐渐上升,14 d到达最高值100%,直到360 d仍维持在80%以上,免疫效果较为理想;而在免疫后7 d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仍为0,14 d达到最高值37.14%,随后持续下降,直到免疫后360 d抗体阳性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多浪羊布鲁氏菌活疫苗(M5)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在新疆南疆地区某行政村,选择100只多浪羊进行皮下注射布鲁氏菌活疫苗(M5)免疫试验。免疫前,对所有试验羊只全部采血,分别于免疫后30、90、180 d,随机采集30只羊全血,分离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试验羊只均未检测到抗体,免疫30 d后,73.33%的羊检测到抗体,90d后只有13.30%的羊还能检测到抗体,180 d后未检测到抗体。结果表明,布鲁氏菌活疫苗(M5)能够使多浪羊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免疫抗体持续期约为180 d。这说明对免疫180 d后的多浪羊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可为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北州地区羊痘免疫情况,利用羊痘抗体(Pox-Ab)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海北州地区360只羊血清进行ELISA免疫抗体监测,阳性率73.33%。表明海北地区羊群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水貂病毒性肠炎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简称MEV亚单位疫苗)与水貂犬瘟热活疫苗(简称CDV活疫苗)混合免疫的效果,本研究将两种疫苗混合后在室温静置不同时间测定犬瘟热病毒(CDV)含量,并选用30只健康水貂随机分为6组进行比对试验,其中G1和G2组免疫MEV亚单位疫苗稀释CDV活疫苗的混合疫苗,G3组为CDV活疫苗单独免疫组,G4组为MEV亚单位疫苗单独免疫组,G5和G6组分别为CDV攻毒组和MEV攻毒组。免疫后21 d采血检测CDV中和抗体,同时对G1、G3、G5组进行CDV攻毒;免疫后14 d采血检测MEV血凝抑制(HI)抗体,同时对G2、G4、G6组进行MEV攻毒。结果:两种疫苗混合后在室温静置2 h, CDV含量无明显下降。免疫后21 d, G1和G3组CD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64.6~1∶128.8,CDV攻毒后混合疫苗和CDV活疫苗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14 d, G2和G4组的MEV HI抗体效价达到1∶128~1∶1 024,MEV攻毒后混合疫苗和MEV亚单位疫苗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100%。研究表明,MEV亚单位疫苗稀释CDV活疫苗,混合免疫后各疫苗的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羊只布鲁氏菌疫苗(S2株)口服免疫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在甘肃省平凉市2个乡镇,各选1个行政村,选择散养户饲养的264只羊作为试验羊,进行小范围的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试验,其中3月龄以上羊只(包括怀孕母羊)每只口服活菌100×2亿,3月龄以下羊每只口服活菌100亿。分别在免疫后的30、60、180、210 d,采集试验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RBT)+试管凝集联合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羊只免疫后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口服免疫30 d后,试验羊只2种检测方法检测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3%和53.8%,不同时间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 0.05)。结果表明,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按照试验剂量免疫安全有效,适用于所有月龄羊只以及怀孕母羊的整群免疫,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鸭坦布苏病毒病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将3批次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的实验室制品分别以高、中、低剂量免疫雏鸭,并以高剂量免疫产蛋鸭。通过对免疫雏鸭食欲、精神状态、注射部位观察及体重增加情况的监测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免疫鸭食欲、精神状态均正常,注射部位未见明显病变,体重增长情况与非免疫组鸭一致。对产蛋鸭的产蛋量与孵化率进行统计发现,疫苗对免疫后30 d内产蛋鸭的产蛋率和免疫后4~6 d入孵蛋孵化率无明显影响。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保护率为70%,中、高剂量组与商品活疫苗组的保护率均为100%,非免疫对照组鸭均表现为典型的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该重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保护性。  相似文献   

16.
正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羊业的危害十分严重,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采取对易感的羊只全群皮内注射山羊痘活疫苗来达到比较好的预防效果。多年的工作实践可知,在羊群中有部分羊只发生山羊痘的时侯,该群中2年内经过山羊痘免疫的羊只很少发病,而其它没有进行过免疫注射、由于孕后期担心流产而未免疫、新出生而没有免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养羊大户王某饲养的170多只波尔山羊发病3d共死亡6只。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临床观察、采样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链球菌病,经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存栏173只羊,其中新购入的大小羊42只。新购入的羊及时注射了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疫苗,间隔7日注射了口蹄疫、羊痘疫苗。新购入的羊群于2011年4月25日突然发病死亡4只,经连续注射"混感急  相似文献   

18.
山羊痘(goat pox)是一种呈地方流行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山羊养殖业的动物疫病,对易感羊群接种山羊痘活疫苗,可以使山羊对山羊痘病毒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在调查中得知,当局部流行山羊痘疫情时,同一群羊中漏免、因重胎不免和新生未免的羊只几乎全部发病死亡,而1~2年内免疫的羊只不发病。因此,全群接种山羊痘疫苗是防控本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但在实际免疫工作中,由于防疫员文化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不同,确实有部分怀孕母羊免疫后引起流产的病例,造成部分畜主不愿意给怀孕母羊免疫,笔者在追踪走访防疫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山羊痘苗免疫工作中的体会,对怀孕母羊免疫山羊痘活疫苗引起流产的原因及预防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当前我国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S2株)对羔羊免疫后血清抗体产生以及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只1月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3组(M5免疫组、S2免疫组、对照组),M5免疫组皮下注射M5株疫苗,S2免疫组口服S2株疫苗,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后观察疫苗免疫副反应,并于免疫前及免疫后7、14、21、28、90、120 d采集血液样品进行抗体检测,首先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检,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参试羊群于免疫前及免疫后30、60、90、120 d称重,分析判断M5、S2株疫苗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5株疫苗免疫羔羊引起的免疫副反应较大,S2株疫苗相对较小;M5株疫苗免疫后7 d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86%,14 d达到峰值(96.43%),120 d降至29.63%;S2株疫苗免疫羔羊后7 d同样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48%,14 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3.10%,120 d降至27.59%。免疫M5、S2株疫苗均会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其中M5株疫苗影响较大,羔羊在各阶段的体重指标以及阶...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布鲁菌疫苗(M5-90Δ26株)冻干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取内蒙古7个规模羊场通过免前检测评估,分别筛选A组(阳性羊群)、B组(阴性羊群)、C组(流产严重的羊群)、D组(怀孕羊群)以皮下注射免疫方式进行接种M5-90Δ26株布病疫苗,并在接种后14、21、28、35、60、120及150 d分别采集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A、B、C、D组抗体阳性率、阳性羊群免后治愈率、流产羊群怀孕率进行统计,同时在接种疫苗后24~48 h内观察和记录免疫羊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接种后24~48 h内,免疫羊只未见不良反应;A组阳性羊群接种M5-90Δ26疫苗后120 d转阴率能达到38.8%;B组阴性羊群免疫后150 d转阴率能达到91.71%;C组流产严重的羊群免疫前流产率达85%以上,使用布病M5-90Δ26疫苗半年后,羊群怀孕率达到100%,减少因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流产,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通过对D组怀孕羊群产下的羔羊进行检测发现,羔羊1~2月母源抗体为40%~50%,3月龄后母源抗体基本消失。从布病M5-90Δ26疫苗抗体转阴率发现,B组150 d转阴率大于A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