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龙 《中国种业》2018,(9):88-89
临蚕12号是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中农2354选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大粒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如下特性:生育期120d(天)左右,株高136.5cm左右,有效分枝1-2个,单株结荚数10.2个,株粒数21.3个,百粒重176.0g;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干籽粒粗蛋白含量31.24%,粗脂肪0.95%,淀粉51.97%,赖氨酸1.65%;抗病性好,田间根腐病自然发病率4.40%,病情指数1.99,高抗褐斑病、赤斑病.2012-2013参加甘肃省多点试验,两年12点次上,平均产量370.5kg/667m 2,较对照临蚕5号增产11.5%,适宜在甘肃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临蚕9号是临夏州农科所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慈溪大白蚕作父本,其F1代作母本,土耳其22-3作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法,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株高125cm左右,单株荚数10~18个,每荚2~3粒,单株粒数20~40粒,生育期125d左右;含粗蛋白30.61%,赖氨酸1.15%,淀粉54.66%,粗脂肪1.168%,单宁0.577%;2008~2009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221.65kg/hm2,比临蚕5号增产11.73%,适宜在甘肃省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临蚕5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大粒、抗逆力强的春蚕豆新品种,组合是和政/英175//青海3号,1998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1989~1990年品系鉴定试验比对照临夏大蚕豆增产12%~15.3%。1991年~1992年品比试验比对照增产26.5%和23.5%;1993年较临蚕2号增产21.5%。1994~1995年在甘肃省13个点次区试产量3500kg/hm2,较对照增产11.5%。1996~1997年甘肃省12个点次生产试验产量4000kg/hm2,比对照增产21.2%。1998年示范面积9233hm2。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150天。株高110~165cm。有效分枝1…  相似文献   

4.
蚕豆新品种临蚕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蚕9号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临夏大蚕豆作母本、慈溪大白蚕作父本,其F.作母本、土耳其22-3作父本,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春蚕豆新品种.2011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认定,定名为临蚕9号.  相似文献   

5.
@@临蚕8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科院以英175为母本,以优质抗病品种荷兰16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蚕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认)定编号:甘认豆2009002。该品种粒大饱满,色泽亮白,抗性强,熟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宜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及国内其他春蚕豆产区种植。临蚕8号商品性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种植户和加工商的青睐,种植规模逐步增大。但是产量和品质与种子质量有很大的直接关系,为了进一步增大种植面积,充分发挥临蚕8号高产优质的种质资源优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高产繁种技术,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春化栽培的鲜食蚕豆品种,并明确相应的播种时期。[方法]选用3个鲜食蚕豆品种(‘ZB-7’、‘ZB-9’和‘慈蚕一号’)、选择3个播种期(9月18日、9月23日、10月3日),开展春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对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鲜食蚕豆品种对春化栽培蚕豆的单株荚数和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对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早期产量有显著影响:“ZB-7”的3粒荚数和重量占比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ZB-7”和“ZB-9”的早期产量显著高于“慈蚕一号”;不同播期对春化栽培蚕豆的单株荚数无显著影响,对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早期产量、总产量差异显著:9月18日播种的蚕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9月18日和9月23日播种的蚕豆早期产量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而9月23日播种的蚕豆总产量最高,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经产值测算,9月23日播种的‘ZB-9’蚕豆每公顷产值最高,达300333.87元,比10月3日播种的‘慈蚕一号’增146364.32元,增95.06%,差异达显著水平。 [结论]鲜食蚕豆春化栽培宜选择“ZB-9”在9月23日播种。  相似文献   

7.
对2个蚕豆品种进行花期打尖处理,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差异,提出花期打尖处理的最适层数,为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期打尖层数的增加,蚕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总荚数、总分枝数(达蚕1号)、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均先增后减;始荚高度、单荚粒数、总分枝数(成胡15)、主茎节数和荚长受打尖处理影响较小;产量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打尖层数为第8层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蚕豆产量与百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总荚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株高与百粒重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打尖层数与蚕豆产量的关系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适打尖层数为第8~9层。  相似文献   

8.
临蚕2号是固原市农科所1996年从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引入,经多年试验、鉴定,2002年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特征特性幼苗颜色深绿,茎秆绿色,中空四棱状,叶缘齐整,株型直立,生长整齐,株高80~125.2cm,株分枝1~3个,白花结荚果。主茎荚层数3~6层。每层结荚2~4个,荚长7~12.5cm,荚宽2cm左右。每荚4粒左右,株粒数15~63粒,株粒重14.5~81.7g,百粒重100.2~175.5g,白粒,子粒饱满,粒型扁平椭圆,种脐黑色。临蚕2号为半干旱或阴湿区旱地及水…  相似文献   

9.
间作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及适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1个大豆品种与同一玉米品种间作,研究间作对大豆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作大豆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净作平均降低7.20%,品种间差异显著。(2)间作使多数品种株高增加,平均增加13.28%,少数品种株高下降;分枝数平均减少36.99%;株荚数、百粒重和株粒重减少。(3)以单株产量为标准,善选1号、凉豆和南豆12号3个品种最适合与玉米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9年通过的几个优良品种。临蚕2号蚕豆(原系号8134—1—1)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于1981年从青海省农科院引进的国外品种法娃长荚中系统选育而成。1987—1988年参加全省蚕豆区试,在23点次试验中,平均折合亩产291.2千克,比对照增产11.2%。1987—1988年在省内进行生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西荞2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60Co-γ射线400Gy辐射剂量,对地方苦荞品种苦刺荞的成熟种子进行处理,经选育获得西荞2号.西荞2号具有结实率高、抗落粒性强、千粒重高、株粒数多等优点,是一个早熟、矮杆、抗倒伏、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该品种种子芦丁含量为2.41%,粗蛋白含量为14.8%,籽粒出粉率64.1%~66.7%.2007年苦荞新品种生产试验中,西荞2号平均产量达2262 kg/hm2,较全国对照九江苦荞增产309 kg/hm2,增产率达15.8%,增产点次为100%.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郝罗英  邵扬  郭延平 《中国种业》2023,(10):180-180,182
春蚕豆新品种临蚕 16 号以是临蚕 8 号经辐射诱变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田间生长整齐,长势旺盛,春性强,株型紧凑,结荚部位低且集中,于 2022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蚕豆(2022)620018。对临蚕 16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临蚕11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蚕豆研究中心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穿梭育种方法杂交选育的春蚕豆新品种,原代号3416-1。该品种是国内育成的首个绿子叶春蚕豆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子叶翠绿、特色明显、商品性好、蛋白质高、品质优良、抗根腐病等特点。2015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证号:甘认豆2015004。  相似文献   

14.
楚油 3 号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登记的第一个油菜常规品种,也是云南省当时登记的油菜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在 2016-2018 年度三州市(玉溪、楚雄、保山)油菜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2 年平均产量为 3744.60kg/hm2,较对照云油杂 2 号增产 12.52%,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生育期 170.0d,株高 187.2cm,分枝部位高 79.1cm,有效分枝数 9.4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258.1 个,每角粒数 24.9 粒,千粒重 3.69g。经品质成分分析,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 28.73μmoL/g,含油量48.61%。  相似文献   

15.
蚕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皎 《作物杂志》2006,22(4):23-25
以性状差异明显的4个青海蚕豆为母本,与具有互补性状的4个外来种质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6个组合。分析了株高、始荚高、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8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蚕豆杂交后代性状都有重要作用,且这些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杂种后代的性状起主导作用,尤其是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完全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2)应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亲本和较优的杂交组合;(3)8个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百粒重>株高>荚粒数>有效枝>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百粒重>株高>有效枝>荚粒数>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在改良品种粒重时,可进行早代选择,而其他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偏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应连续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杨兴勇 《作物杂志》2000,16(1):28-28
丰收2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自优2号作母本,克交8619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199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种植,同时可作第一、二、三积温带晚播救灾品种。1 特征特性丰收23为亚有限结荚习性,长叶,紫花,灰白毛。株高60~70cm,秆强不倒伏,主茎平均分枝数为1.2个,节间短,主茎平均14.1节,三、四粒荚多,平均株粒数62.7粒,顶荚丰满。子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无色,子粒偏小,百粒重17g左右,脂肪含量20.74%,蛋白质含量38.65%。生育期95天,需有效活动积温1709.2℃,属于光温反应迟钝类型,1995年海南繁殖与……  相似文献   

17.
云豌36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绿子叶抗病豌豆新品种,以引自法国的资源L0313为母本,以中国台湾的优异种质材料L0318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择法培育而成。在2012-2014年多点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0.1kg/667m2,较对照品种中豌6号增产30.9%;株高88.0cm,分枝数3.1,生育期186d,单株荚数17.8,单荚粒数4.15;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23.1%,淀粉含量48.59%,糖分含量4.79%,单宁含量0.568%。云豌36号对白粉病和锈病分别表现抗(R)和中抗(MR),适宜在海拔1100~2300m的西南秋播豌豆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六棱大麦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仁 《作物学报》1984,10(2):123-132
对六棱大麦杂种 F_120个组合及其9个亲本12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表明:株粒重、单株草重、株粒数和每穗粒重的杂种优势达20~35%;主穗长、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主穗粒数的杂种优势约为10~20%;主穗小穗数为5.49%,经济系数为负向优势-1.62%。由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故预  相似文献   

19.
临麦6号 (原代号96鉴21 ),是临沧地区农技推广中心于1987年用86鉴22作母本,84-346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丰产性好、千粒重高、株高适中、适应性广,其面粉适宜制作面条、馒头等特点。1 丰产稳产性分析据云南省田麦良种区域试验课题组统计,临麦6号1999~2000年度平均单产5968.5kg/hm2,有8个点增产,平均比对照凤麦24增11.9%,产量居第2位;2000~2001年平均单产4975.5kg/hm2,有6点增产,平均比对照凤麦24增3.6%,产量居第5位。两年平……  相似文献   

20.
陇东庆农号小麦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226-226
通过比较分析,庆农号小麦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1.2%~24%,株高降低5~10cm,蛋白质含量提高0.08%~1.89%,赖氨酸含量提高0.13%~0.22%,抗旱、抗病性增强。指出选择适应当地条件品种作亲本之一;进行抗旱、抗寒、抗青干定向选择;保证足够穗数,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产量三要素协调是育种的关键。今后应加强选育优质专用品种,挖掘穗粒数和粒重的增产潜力,进一步协调丰产与稳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