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北方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孢蘑菇栽培周期长、原料日趋紧张、劳动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开展新型菇房、配方、覆土技术、发酵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新型菇房可用于周年生产;新型玉米芯配方,一次发酵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4 d和6 d,产量达到到10.29 kg·m-2,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每平方米的成本由3元下降为0.4元;新型覆土配方,产量比黄土高37.33 kg,比草炭土产量高41.17 kg,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融合香菇大棚与光伏支架搭建技术,设计出一套符合香菇周年生产的菌-光融合大棚搭建方案,实现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栽培香菇效果好于常规双层菇棚,平均单棒产量提高15.1%,一级菇比例增加4.13%,香菇亩产值4.3万元,较常规双层菇棚亩产值的3.8万元高0.5万元,每亩年发电收入可达6.11万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周崎  孙瑞芳 《食用菌》1998,(4):28-28
我地自引进蘑菇种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在推广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冬暖大棚内进行黄瓜与蘑菇的立体种植,并于1996年探索黄瓜与蘑菇的二次套作,实行粗放式管理,蘑菇冬季仍不断出菇。试验获得成功,经济效益可观,现报道如下: 1 试验品种 蘑菇AS2796,引自福建轻工所,黄瓜新泰密刺,引自新泰蔬菜所。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于蔬菜种植村,四户科技示范户,每户种植2棚,一棚为对照,另一棚为试验棚,采用黄瓜与蘑菇二次套作。统一要求、管理、记录。②蘑菇  相似文献   

4.
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菇冬种面积达500 hm~2,产量2.5万t。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5.
试验用防虫网遮阳网黄板组合来防控食用菌菇棚害虫,结果表明:防虫网遮阳网黄板组合,其防控食用菌害虫进入菇棚为害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菇棚。  相似文献   

6.
从菌糠的发酵工艺、原料配比、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杏鲍菇菌糠+牛粪为主料的配方(1)双孢蘑菇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9.7%;该配方栽培效益最高,与对照相比增收7元/m~2,效益提高33.3%。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栽培基质重复利用与马铃薯原原种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牛粪、沙子、蛭石用量按2︰2︰1混合的栽培基质,重复利用1次,投资效益为1.17元/元,与重复利用2次比较,投资效益增加了0.40元/元;与重复利用3次比较,投资效益增加了0.51元/元。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温岭县菇农近年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蘑菇栽培方法——垅条栽培,即立体出菇技术。其比大床栽培出菇面积增加80%,而且省工、省料、质量好、产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节省成本2781元,一级标准菇可增加10—20%,平均每平方米面积产菇量达4.5公斤,比传统的大床栽培平均增产50%。  相似文献   

9.
针对四川食用菌栽培情况,利用金针菇和毛木耳适宜一高一低温度栽培的特点,一菇一耳轮作,形成金针菇与毛木耳双季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菇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速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在北京市的示范推广,试验通过对生产成本、发菌情况、营养成分、产量等指标的比较,研究了培养料处理方式及其配方对鲍鱼菇品质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鲍鱼菇培养料采用发酵处理,可大大缩短发菌时间和提高菌棒成品率。培养料处理方式及配方对子实体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经过发酵的培养料,子实体的粗多糖含量均有所降低。从经济效益分析对比可知,以发酵熟料"玉米芯+木屑"配方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单棒利润可达3元~4元。按667 m2栽培1.2万棒计算,可实现667 m2经济效益3.6万元~4.8万元。  相似文献   

11.
蘑菇培养料加入864菌液发酵与二次发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864菌液发酵和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试验,比较培养料中微生物群落、培养料成份及产菇量,说明加入864菌液发酵是代替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菌渣及牛粪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成基质栽培双孢蘑菇,同时对一次发酵处理技术及辅料添加种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辅料用过磷酸钙和轻质碳酸钙较好,不可添加石灰;一次发酵时翻堆一次,前后7天即可进床铺料;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1:3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与对照相比,增收14.55元/m2,具有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灵芝新品种龙芝2号产业化种植基地产量调查,笫一年新棚,平均100 kg段木灵芝产量3.6 kg,笫二年老棚1.59 kg。两年合计5.19 kg。六个栽培户2015年度栽培龙芝2号365.4万kg段木,采收灵芝93.62 t,户均15.6 t,收入245.41万元,户均40.9万元,栽培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凤尾菇栽培技术的同时,还开展了下床培养料的再利用试验,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沼气发酵①瓶装发酵采用10升发酵瓶,投料80%,干物质含量14%。用料配比设四个处理:a.稻草625克(对照);b.下床菇料625克;c.稻草+红萍各310克;d.下床菇料+红萍各310克。四个处理均另加猪粪1875克,种子液2500毫升、水3000毫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干热河谷地区气候条件下食用菌出菇管理难的问题,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为试验菌,设计并优化了一套环境控制系统。优化的出菇环境控制系统由"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无纺布"构成,出菇期间9∶00~22∶00每隔30 min自动喷雾换气一次(1 min),22∶00喷雾换气2 min后,密闭过夜。采用该系统进行猴头菌出菇管理,可大幅度提高出菇率和子实体产量,并大幅度降低畸形率。该系统可推广应用于其它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出菇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确实能提高蘑菇品质和产量。为了节约能源,两年多来,结合本区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室内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下。试验菇房面积为1500尺~2。在蘑菇培养料室外前发酵12~13天符合进房要求时,于进房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18.
菇渣在辣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发酵腐熟后菇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菇渣、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合后基质的理化性质,并以复合基质进行了辣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菇渣以10%~70%比例与蛭石、草炭混合后,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与CK(70%草炭+30%蛭石)相近。在辣椒育苗中,T4(50%菇渣+20%草炭+30%蛭石)、T3(70%菇渣+30%蛭石)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平湖市是浙北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基地之一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 ,无粪合成料配方 ,双膜覆盖等新技术 ;抓好长效管理 ,均衡上市 ,使栽培蘑菇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每平方米的经济收益从过去的平均 31 5元 ,提高到 4 0 5元 ;最高的栽培户达到每平方米 81元 ,菇农种菇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漳州综合试验站开展双孢蘑菇新品种引种、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和泥炭土覆土等试验研究形成的双孢蘑菇轻简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具体涉及标准化菇房设施,主栽品种及特性,适宜栽培季节,栽培料配方及处理方法,二次发酵,播种,养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成本及效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