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西南地区近年来出现的玉米品种耐密性低的问题。以2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株高、茎粗、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产量构成因素等12项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耐密性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12个单项指标可以转换成鉴定玉米耐密性的4个相互独立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金玉306等9个品种高度耐密,渝单8号等9个品种中度耐密,筑黄99 M/21和郑单958耐密性较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株高、压折强度、压碎强度、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6个耐密性鉴定指标。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强弱有差异,先玉1171、金玉306、金玉838、正红6号、靖单12号、靖玉1号、荣玉1510、仲玉3号和黔单16号品种耐密较强,适合在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贵州春玉米耐密植宜机收品种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3)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耐密植宜机收春玉米品种,采用裂区设计及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0个玉米品种(组合)的农艺性状、机收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主成分分析选择玉米株高、籽粒含水率、倒伏率和杂质率4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能较全面的对玉米耐密植宜机收品种进行筛选,表现较好的品种依次是先玉1171、仲玉3号、金玉306、正红6号、金玉838、黔单16号、渝单8号和新中玉801,可进一步在该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鉴定筛选耐密自交系是选育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的基础环节,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以 62 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 7.5 万株 /hm2、10.5 万株 /hm2 和 13.5 万株 /hm2 播种密度下进行种植试验,鉴定不同密度下各自交系的农艺性状的表现。通过对 3 个密度下各指标的统计值分析,筛选出用于玉米自交系耐密性评价的 3 个主要性状指标,即空秆率、穗长、单株产量;建立了以实收株数矫正单株产量为主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从 62 份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了 8 份较耐密自交系,即 K6、掖 478、20DR002、ND01、HL86、35S77B、DX2 和 PH6WC,这些自交系宜在耐密玉米新品种选育中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2个密植型和2个稀植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设计5个密度,雨养旱作条件下,研究比较两种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和群体特征,结果表明,密植品种郑单958、先玉335抗旱性和耐密性突出,在低降水量年份仍可耐受6万~8万株/hm2的较高密度,并且获得12 836.1~13 914.0kg/hm2的较高产量,比稀植品种承玉10高产处理(4.8万株/hm2)增产15.7%~25.4%,增产显著.密植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高产处理的群体特征为:叶面积指数(LAI)高,生物产量高,经济系数达0.5以上,密植品种8万株/hm2时穗部透光率与稀植品种4.8万株/hm2时相当.选育推广抗旱耐密高产玉米品种对我国北方雨养旱作区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 2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2种类型7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5.7万株/hm~2的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明显提高,其中冠玉568在5.7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较4.5万株/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较4.5万株/hm~2高18.4%,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这2个品种在西南地区既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6.
周伟 《中国种业》2016,(9):55-56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3种不同株型(耐密性)玉米的代表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不同生态区的6种密度下进行了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株型品种在辽宁省同一熟期组不同生态地区的共同适宜密度分别是:平展型品种连玉16为4.8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为5.7万株/hm2;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6.75万株/hm2.在不同生态地区和不同年份共同的适宜密度为5.7万株/hm2和6.75万株/hm2,其中5.7万株/hm2密度的高产和稳产性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8.
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两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两种类型7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7万株/hm~2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有所提高,并且差异极显著(P=0.004 8﹤0.01),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00 1﹤0.01),其中冠玉568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3 850.7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1 017.2kg/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2 525.6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0 575.5kg/hm~2高18.4%,差异极显著。两种密度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变化极小,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穗长、穗行数和单穗粒重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两个品种在西南地区即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9.
丰玉4号玉米杂交种是河北华丰各业开发有限公司选育,200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最近几年唯一通过审定的适宜种植密度6万株/hm^2左右的耐密品种。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筑糯2号、贵单8号、金玉819为材料,在4个浓度水平的碳酸钠溶液(0、12.5、25、37.5mmol/L)胁迫下,进行玉米苗期胁迫试验,分别测定株高、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对3个玉米品种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明确3个玉米品种对碳酸钠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碳酸钠胁迫使苗期玉米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碳酸钠胁迫下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碳酸钠溶液浓度为25mmol/L作为玉米幼苗耐盐碱性筛选的最适浓度;3个玉米品种的耐盐碱能力顺序为:贵单8号金玉819筑糯2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辽宁东部山区玉米品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一般为4.50万株/hm2左右,近几年推广的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5.55万-6.75万株,hm2,在种植密度上发生深刻变革,带动东部山区玉米单产显著提高。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推广耐密品种,特在辽宁东部地区新宾县进行耐密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玉米品系耐密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6个较抗倒伏玉米新品系作为试验材料,以低密度(3000株/667m2)作为对照,研究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系在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上的耐密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系间耐密性存在显著差异,NH1和NH2在各个密度水平上耐密系数均较小,耐密性较差;NH4和NH5耐密系数相对较大,耐密性较好.各个密度水平上,穗位高、株高、茎粗、稳住系数等性状与耐密系数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玉米不同品种适应性,研究当地推广量较大的金玉819、山玉7号、义农玉188、筑黄3号(CK)、惠玉0806、惠玉908、金玉838等7个品种单产表现。结果表明:金玉838、金玉819适应性较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在适宜的密度和施肥条件下,单产分别达743.1kg/667m2、729.2kg/667m2,与筑黄3号(CK)比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依据黄淮海地区耐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收获的育种目标,结合该地区主要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选育出了玉米新品系5038。同时,对玉米新品系5038的丰产性、耐密性和稳产性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比对照郑单958早熟4d;丰产性好,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5%以上;稳产性强,符合黄淮海地区的玉米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为参试谷子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种植密度;5月25日、6月20日、7月15日3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90万/hm~2、90万/hm~2、75万/hm~2下达到最高产量,为6303.0kg/hm~2、5808.0kg/hm~2、6803.0kg/hm~2。3个品种均在播期6月20日时产量最高,分别为5631.5kg/hm~2、5309.5kg/hm~2、6557.0kg/hm~2;播期7月15日时产量最低,分别为1726.5kg/hm~2、1802.5kg/hm~2、1734.5kg/hm~2。随着播期推迟,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产量间差异性显著。提出了在当地条件下3个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期,为初生核桃林间作种植谷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京农科728(JNK728)为材料,设置密度和施氮量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JNK72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N180相比,N300和N360叶面积指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M)显著增加。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同等施氮水平下JNK72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和DM,但显著提高V12-R1+20阶段的LAI。增加施氮量和增加密度均可显著提高JNK728的产量,低密度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显著增加穗行数和千粒质量而提高产量,高密度下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显著增加行粒数,增加密度通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31.2%~72.3%,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12.5%~52.6%,增加密度后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在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达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时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达12.0×10~3 kg/hm~2。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选择耐密抗倒品种在中密度(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实现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以达到12.0×10~3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在低氮处理下的耐胁迫能力,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水培试验,对13个柳枝稷品种的总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表面积、根表面积和根长等8个评价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再根据计算出的主成分值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总生物量、株高和分蘖数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84%,可以反映8个评价指标包含的主要信息。根据综合主成分值对13个品种进行评价,各品种综合表现排序依次为:Kanlow、Blackwell、Alamo、BJ-5、BJ-1、Trailblazer、Cave-inRock、Pathfinder、Forestburg、BJ-6、BJ-2、BJ-3、BJ-4。排名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情况一致。聚类分析将13个品种分为两大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但同时表明柳枝稷耐低氮胁迫性与其生态型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L.)在低氮处理下的耐胁迫能力,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水培试验,对13个柳枝程品种的总生物量、株高、分集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表面积、根表面积和根长等8个评价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再根据计算出的主成分值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总生物量、株高和分集数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84%,可以反映8个评价指标包含的主要信息。根据综合主成分值对13个品种进行评价,各品种综合表现排序依次为:Kanlow,Blackwell,Alamo、BJ-5、BJ-1、Trailblazer,Cave-in-Rock,Pathfinder, Forestburg、BJ-6、BJ-2、BJ-3、BJ-4。排名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情况一致。聚类分析将13个品种分为两大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但同时表明柳枝援耐低氮胁迫性与其生态型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给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每个品种下设置2个种植密度(6.75,8.2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0,180,240,300 kg/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不同密氮组合下,先玉335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本研究条件下,2个玉米品种在密度为8.25万株/hm~2,施氮量为240 kg/hm~2组合下,均可以同步协调实现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与耐密性的影响,在高密度(75000、90000株/hm2)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耐密性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密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等农艺性状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位高系数、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株高平均增高1.23 cm,穗位高平均增高1.92 cm,第3节节间长度减小0.42 cm,‘NK718’、‘农大372’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增加,其余品种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小,减少幅度4.72%~23.99%,经济系数增加4.71%。75000 株/hm2条件下的产量、穗部性状与90000株/hm2密度条件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9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2.39%、穗粒数减少5.68%、百粒重降低1.17%。14个夏玉米品种相比,‘泽玉8911’、‘新单61’及‘豫单9953’耐密性系数值较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