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粉等植物性过敏原导致的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逐年高发,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花粉过敏动物模型是研究植物源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其过敏机制等的关键环节,可为花粉过敏机制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也可对花粉过敏原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和检测,推动防治策略研究。文章围绕花粉过敏动物模型的品系种类、模型构建方法、繁育策略、检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花粉过敏动物模型研究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情况,为建立适宜的花粉过敏研究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隐匿性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比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得多。目前,国内外就SCH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涉及动物及相关机制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相关机制研究的基础,建立良好的SCH的动物模型,对于其机制研究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国内外SCH动物造模方法的比较,探讨其异同和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一种由平滑肌病变引起的良性单克隆肿瘤,目前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实验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子宫肌瘤的主要工具,对阐明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药物治疗手段尤为重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总结了子宫肌瘤相关的致病因素及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的方法。该研究进展对子宫肌瘤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异种移植动物模型以及基因工程动物模型进行概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探讨,旨在为科研人员建立更科学、严谨、实用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研究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动物模型,选取实验室培养保存的猪肺炎支原体济南株F66株(编号:CVCC354),在不同时间点对12头实验猪进行人工感染,分别建立早期、中期和晚期猪支原体肺炎动物模型。采用PCR、形态学、组织学等多种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证实早期、中期和晚期猪支原体肺炎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5.
奶牛细菌性乳腺炎一直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一大难题,给奶牛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危害奶牛健康。为有效治疗奶牛细菌性乳腺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动物模型来进行相关研究,以期找到优良的治疗方法。随着动物模型多年的探索与使用,小鼠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因具有省时、省力以及性价比高的优点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被大量用于相关研究中。就此对小鼠细菌性乳腺炎模型的建立、特点以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细菌性乳腺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3):146-151
应激对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应激动物模型通过模拟动物在自然情况下的应激状态,广泛应用于探讨动物的应激和抗应激机制。应激动物模型分为急性、慢性和慢性随机应激。本篇主要综述了这些基于动物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应激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顾怡君 《兽医导刊》2022,(5):128-129
为解决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为畜牧业带来的巨大损失,本文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提出了针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模型估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遗传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估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遗传参数,同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使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单性状公畜模型和多性状动物模型对北京地区29个牧场9004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的生产寿命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所有模型均考虑了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组的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动物模型)或父亲遗传效应(公畜模型)的随机效应和残差效应。结果表明,单性状动物模型和单性状公畜模型估计的生产寿命遗传力分别为0.052和0.047,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的遗传力较为稳定,介于0.057与0.069之间,多性状动物模型的遗传相关在0.779~0.998之间。对于存在大量在群个体(删失记录)的数据,使用基于前三胎数据的多性状动物模型较为合适,模型预测稳定性更高。本研究对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进行了遗传评估,为提高牧场效益、实现平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关的文献有200多篇,但这些文献中缺少对相关支原体在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生长形态特征、诊断方法的分析;因此.很有必要对相关支原体的部分特性进行总结。笔者总结比较我国流行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关支原体部分特性,为兽医工作者进行病原分离和实验室病原鉴定提供简单易行的病原学初步判定依据,也为病原体血清学鉴定及诊断方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四种肥胖动物造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肥胖症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是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肥胖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升高,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健康问题.为了确定引起肥胖的各种关键基因,并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肥胖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高脂肪饲料、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双侧卵巢切除法以及大量维生素D诱导等四种肥胖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构建方法及造模成功判定的标准,为科研工作者今后在开展肥胖症相关实验研究和前期使用和选择肥胖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究提高杜洛克猪胴体性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方法,为提高种猪胴体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2 796头杜洛克公猪和3 149头杜长大商品猪的校正115 kg体重日龄(AGE115)、校正115 kg背膘厚(BF115)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LEA115)为研究对象。构建加性动物模型和加显动物模型验证显性效应对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探究在参考群中对杜洛克猪与杜长大猪进行不同的组合对于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参考群分组如下:组1,杜洛克猪作为参考群;组2,杜长大猪作为参考群;组3,杜洛克和杜长大猪合并作为参考群。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显性效应后,AGE115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在组1、组2、组3中提高了2.84%~4.87%,杜洛克猪BF115和LEA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在组1、组3中提高了1.37%~16.18%;组3相对于组1,在加性动物模型中BF115和LEA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19%~7.35%,在加显动物模型中BF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52%。综上,显性效应能够提升猪胴体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合并杜洛克猪与杜长...  相似文献   

12.
小型猪与人的解剖结构、生理学特征极其相似,近年来作为新型发展的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型猪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医学研究领域的实验模型种类及应用现状,为各系统的相关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兽医对表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自1992年沈映君等为研究解表方药报道建立“类表寒证”、“类表热证”动物模型以来,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卫气(阳)虚证等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陆续见诸报道。笔者将近10余年来表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肺损伤是现代危重医学的一大难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制备动物模型是研究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基础,也是其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作者综述了目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猪肺炎支原体的颜色变化单位(CCU)测定是否受试验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培养体系、不同种类的容器、不同的稀释方法测定猪肺炎支原体的CCU,观察培养基的变色情况,最终通过测定各组猪肺炎支原体的CCU来分析不同因素对猪肺炎支原体培养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培养体系、不同容器及不同的稀释方法测定猪肺炎支原体的CCU,其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今后支原体的CCU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水性佐剂GEL 01对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黏膜接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猪肺炎支原体(168株)活疫苗与水性佐剂GEL 01滴鼻免疫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并检测了GEL 01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Gel 01联合活疫苗黏膜接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抗原特性抗体(IgG、IgG1、IgG2a和sIgA)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独疫苗组,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1(IFN-γ)型、Th2(IL-4)型和Th17(IL-17)型细胞因子分泌显著增加;另外,GEL 01联合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黏膜接种后,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显著增殖,并同时上调血清中IgG、IgG1、IgG2a抗体水平。以上结果说明GEL 01作为黏膜佐剂配合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使用时,可全面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尤其是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保护相关的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和全身循环系统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引起,影响猪的呼吸系统,死亡率高,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猪业的重大经济损失。临床研究发现,部分野生株App对于常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为该病的防治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App感染过程中宿主免疫应答方面的相关研究,从先天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个方面,探讨该菌的感染机理和免疫原性,以期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互助某羊场藏系绵羊发生肺炎疾病,为了快速准确诊断藏羊肺炎发病的致病病原微生物,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病死绵羊肺样品,利用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分子鉴定,此羊场引发肺病的病原是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测序结果显示样品中鉴定的为同一株病原,鉴定的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与参考序列EU265779的同源性达到99.86%。同时遗传进化树显示,鉴定的菌株与GenBank中的绵羊肺炎支原体聚成一大支,其关系最近,在进化角度证实此次鉴定的确实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结果表明,此羊场引发肺炎疾病的病原是绵羊肺炎支原体,提示要对羊群进行相关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为针对性地对细菌性病原进行对症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是一种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感染发病,主要引起肺炎、脑膜炎、肝脓肿、眼内炎、伤口感染、泌尿系统发炎和全身败血症等,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病死率也较高,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培养特性、流行病学、耐药现状、致病因子、临床诊断症状和病理组织变化、诊断、防治、展望等方面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芩在动物体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在现代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远远超过其传统用法,而动物体内药理研究结果是检验黄芩现代用法的关键。文章就黄芩在动物体内药理研究现状和相关动物模型的制备进行了综述,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改善学习记忆、调节免疫和代谢、抗肿瘤、抗过敏、降血压及镇静作用七个方面,以期为黄芩的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开发新用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