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棉籽壳培养料制蘑菇菌种,是近年来取得的新研究成果。它既集中了颗粒菌种的优点(菌丝量多,生命力强,播种面积大,播种后菌丝萌发、封面、吃料快),又避免了谷粒菌种的不足之处(操作较繁、易遭鼠害),是制作蘑菇菌种较理想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蘑菇制种的传统方法用粪草培养基,这种培养基用料多,生产周期长,效率低。曾经有过谷粒培养基、颗粒培养基等许多革新的办法,但谷粒培养基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菌种又容易遭鼠害,且谷粒的淀粉含量多,灭菌后粘度增加,有碍菌丝生长。而国外介绍的颗粒培养基,其配方又需要相当数量的充分发酵的培养料粉和淀粉。因此,我们于1979年秋,选择泥炭土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试制泥炭土蘑菇菌种。  相似文献   

3.
1932年,美国植物学家先顿获得了制作蘑菇谷粒菌种的专利,到50年代,国外已广泛采用。70年代,国内开始试制谷粒菌种,但因原料来源的限制和制作技术没过关,未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对蘑菇谷粒菌种继续进行研究和扩大示范试验;到1982年,这项技术措施已在全省蘑菇产区推广普及,有力地促进我省蘑菇事业的发展。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双孢蘑菇“5.150”菌株——日本品系复壮菌株,属半匐匍型或匐匍菌丝型;“梅农”菌株——法国品系复壮菌株,属气生菌丝型。培养基组成谷粒种子(小麦、稻谷、高梁,无虫蛀霉变),氧化钙(建筑用),碳酸钙(工业用),牛粪粉(晒干粉碎),谷壳。  相似文献   

4.
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相似文献   

5.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食用菌研究室杨庆尧副教授通过三年的探索,完成了蘑菇液体菌种作原种,以谷粒或合成颗粒菌种为栽培种的新工艺研究。在最近由上海市高教局主持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得到了王鸣歧、刘日新、寿诚学等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较高  相似文献   

6.
新书评介     
美国Paul stamets与J.S.Chilton合著的“The Mushroom Cultivator”(蘑菇栽培家)一书是国外这一领域内的最新图书,它于1983年由美国Agarikon Press出版。定价19.95美元。此书共415页。装帧精美。内容分为十五章即蘑菇培养概论、无菌技术和琼脂培养、谷粒培养、蘑菇房、堆肥制备、非堆肥物质、制种和菌种在容积物质中的生  相似文献   

7.
早在1932年,先顿已采用谷粒菌种,并取得美国专利(No1869159)。1940年以后,各国先后采用黑麦、小麦、高粱或谷子制种,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区90%以上的菇农采用小麦菌种,使我地区的蘑菇产量发展到几万吨。  相似文献   

8.
殷戎一  黄丹枫 《食用菌》1992,14(4):12-12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谷粒蘑菇菌种,这种制种方法在国内虽已试用,但由于多数蘑菇产区因栽培设施简陋,杂菌污染严重,成品率低,且易受鼠害,因此未能普遍推广。近年来,我国利用棉子壳发酵料制蘑菇菌种,菌种质量虽提高了,而且勾瓶、播种也方便,但制种工序仍较繁琐,并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菌种质量不稳定。为此,笔者自1990年2月开始,采用棉子壳免堆制发酵制蘑菇菌种,试图通过培养基配方的改良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达到简化蘑菇菌种的制作工序,提高蘑菇菌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怎样制河泥、谷粒和颗粒菌种? 笞:河泥菌种是用没有化学污染的肥沃河泥,与70%干度的碎牛、猪粪,按1:1体积混和做成小堆,自然发酵一周左右晒干打碎,配料时用2%石灰水调节水分。谷粒菌种是用黑麦、小麦、小米、高粱等制成,先将谷粒用温水浸泡或蒸煮,含水量在50~60%。颗粒菌种,一般用2%的发酵粪末、15%贝壳粉、15%淀粉、50%谷壳粉,制成6×10毫米的颗粒。装瓶、灭菌、接种和培养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10.
素以“蘑菇乡”闻名的上海市南汇县书院乡,从1988年起以大、小麦为原料,生产并推广颗粒菌种发展蘑菇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该乡蘑菇总产量达209公斤,菇农收入765万元,创外汇100多万美元,连续10余年夺得市郊桂冠。1990年全乡共生产颗粒菌种144万瓶,占菌种总数的95%以上。改用颗粒菌种有四大优势:一是省本,1瓶颗粒菌种可抵3瓶垄糠菌种,节省费用三分之一。二是快发,颗粒菌种的菌丝比常规菌种萌发快2~3天,且发菌健壮。三是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省蘑菇生产多用草粪种、泥种等,制种和播种费工,单产较低,成本较高。1974年,我们进行了蘑菇谷粒菌种配方和制作方法的研究,并在丰顺、高州等县作了产量对比试验和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我省蘑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蘑菇菌种一般都用粪草或谷粒制作.但是前者制作工艺较繁,用种量大,播种不便;后者浪费粮食,易遭受鼠害.而棉子壳砻糠菌种制作工艺简单,又不用粮食,且产量比前两类菌种高.现将其工艺简述如下:(一)培养基配方棉子壳60%,砻糠7%,干牛粪30%(或蘑菇废料505),石膏1.5%,石灰1.5%,含水量58%.(二)原料的准备①棉子壳要曝晒2天,再用pH12的石灰水拌匀,堆成狭长堆,四同围薄膜(堆顶盖),堆积1周左右(翻堆2次).②牛粪经晒干粉碎,加pH12的石灰水翻拌,也堆成狭长堆,四周围薄膜,堆积1周(翻堆2次);若采用蘑菇废料,要选没  相似文献   

13.
制作蘑菇颗粒菌种,首先要配制培养料,然后制成颗粒、装瓶、灭菌和接种。(一) 配制培养料配方a:干牛粪粉450g,粘土450g,淀粉凝结剂100g,SDL5g,硫酸镁10g,硫酸钙10g,水450ml(上海师大配方)。配方b:发酵垃圾305g,粘土327g,发酵的干猪牛粪粉或蘑菇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菌种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于制作双孢蘑菇颗粒菌种的几种新材料。研究表明:荞麦是替代小麦的好材料,养麦菌种的质量与小麦菌种无差别,其成本比小麦种降低15%左右。木粒屑、高梁籽也有可能替代小麦,成为制作双孢蘑菇菌种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我市从1984年起,在福建省漳州市新民菌种场的协助下,引进消化并改进了以棉籽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蘑菇菌种。由于棉籽壳粒型与麦粒相似,且每一颗棉籽壳都可以成为一个发菌中心,所以我们把这种菌种叫做粒型蘑菇种以区别粪草料制作的草条状种。五年来,除我市已实现蘑菇菌种棉籽壳粒型化外,此种制种技术已逐步向外市县扩散,如皋县白蒲镇附近共六个乡镇87年制棉籽壳颗粒型(以下简称粒型种)35万瓶,应用面积150万平方尺,88年制粒型种135万瓶,应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液氮和4℃冰箱保藏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种,并对液氮菌种进行活化处理,通过栽培试验比较各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氮法保藏双孢蘑菇菌种的产量较理想;液氮菌种经活化处理后的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队种植蘑菇虽有九年,但用羊粪作培养基生产三级蘑菇菌种还是个开头。1980年在洋中公社菌种站的指导下,采用羊粪菌种(上海农科院103号菌株)种植了1200尺~2蘑菇。实践表明,羊粪菌种制作简单,挖瓶省工,成本低,且菌丝萌发繁殖和返潮快,产量不亚于粪草种。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房向阳 《食用菌》2001,23(4):42-42
用稻草栽培凤尾菇,用谷粒菌种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生产菌种需要高压灭菌,制约了谷粒菌种的推广使用,笔者经多年的试验,找到了一种简易的生产方法,可在冬季大量生产谷粒菌种,用于早春的栽培.  相似文献   

19.
蓝氏布伦螨Brennadania lambi(Krczal)是蘑菇最严重的害螨,一旦发生会造成蘑菇大幅度减产,甚至只菇无收。经大量调查研究,菇床上发生该螨的主要来源是蘑菇的栽培菌种。蘑菇菌种培养料在接种前均要进行高压灭菌,害螨是怎样侵染菌种的?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笔者根据蘑菇培育的周年循环和害螨习性及其发生规律,初步提出了害螨侵染途径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摇瓶培养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的最佳条件,以期为高效制备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和还原型液体菌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加富培养基中,培养料浸提液添加量为50%,过氧化钙浓度为0.0100 g·(100mL)-1,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80 mL时,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的生物量达到0.95 g·(100mL)-1,比加富培养基提高了57.3%.得到的液体菌种经过抽滤浓缩后,用胶Y固化制备的还原型液体菌种,4℃保存30 d,仍保持固化前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