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嘉海 《中国种业》2016,(11):34-36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旧沟村连续种植杂交玉米12年的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母本密度与敦玉328杂交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敦玉328母本密度与杂交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生长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母本密度的增加,杂交玉米产量、利润和投资效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母本密度由7.69万株/hm2增加到8.33万株/hm2和9.09万株/hm2,利润和投资效率随着母本密度的增加而递增,当母本密度大于9.09万株/hm2,玉米产量、利润和投资效率随着母本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敦玉328杂交玉米制种适宜密度为9.09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制种玉米新品种收获期参差不齐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研究了制种玉米新品种敦玉735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10月7日收获籽粒含水量最低,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最高,与9月25日(CK农户传统收获期)比较,籽粒、穗轴、茎秆和叶片含水量降低,穗粒鲜重、穗粒干重、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增加。制种玉米新品种敦玉735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乡适宜收获期为每年的10月4—7日,最佳收获期为10月7日。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敦玉328制种玉米在海拔高度1550m的酒泉市肃州区的适宜收获期,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乡小庙村二社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2年的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收获期对敦玉328制种玉米籽粒含水量及经济效益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期与敦玉328制种玉米籽粒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16年10月7日收获,籽粒含水量最低,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最高,与农户传统的9月25日(ck)收获比较,籽粒含水量降低36.12%;穗粒鲜重、穗粒干重和百粒重分别增加8.78%、31.13%和9.65%;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分别增加31.05%、31.11%、52.61%和52.44%。敦玉328制种玉米在海拔高度1550m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乡适宜收获期为每年的10月4日至10月7日,最佳收获期为10月7日。  相似文献   

4.
以机收型玉米品种桥玉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机收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机收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密度条件下,机收型玉米桥玉8号的籽粒灌浆特性均呈前期灌浆较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趋势。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含水量、籽粒破碎率、机收产量损失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对籽粒杂质率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群体密度条件下,产量变幅为7396.3~8601.2kg/hm~2,其中群体密度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8601.2kg/hm~2;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倒伏率有所增加,秃尖也随之变长。从籽粒灌浆、机收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看,6.75万株/hm2为机收型玉米桥玉8号的最佳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玉米新品系DB119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DB119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万~10.8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DB119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增加趋势,茎粗、果穗长和穗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玉米穗行数影响不大,但对玉米行粒数、穗粒数、果穗长和秃尖长影响较大。DB119种植密度为9.6万株/hm~2时行粒数、穗粒数最多,单产最高,为15 457.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和机收质量的影响,阐明收获期不同密度下玉米籽粒的脱水规律和机收损失特征,为春玉米密植模式下确定适宜的机械粒收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粒收1号(LS1)、中农222(ZN222)和中农239(ZN239)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6.0万,7.5万,9.0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和破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万株/hm2处理春玉米籽粒含水率显著低于7.5万,6.0万株/hm2,而两低密度处理之间籽粒含水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连续2 a试验籽粒含水率从高到低均为ZD958>LS1>ZN222>XY335>ZN239;种植密度对籽粒脱水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品种对籽粒脱水速率影响极显著;随种植密度增加,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呈降低趋势。综上,ZD958和XY335不适宜当地机械收获,LS1、ZN239和ZN222为适宜当地机收的品种,适宜...  相似文献   

7.
旨在掌握适宜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的机收玉米品种‘桥玉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倒伏率、抗倒能力、机收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桥玉8号’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在抽雄期达到峰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升高,地上第3节间的茎粗变细、穿刺强度下降,机收籽粒的落籽率、籽粒破碎率也随之增加,而杂质率无明显变化规律。从产量、倒伏率、机收含水量和机收指标方面分析来看,‘桥玉8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7)
为筛选适宜湖北省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选用市面上常用的23个玉米品种,设置4 000、5 000、6 000株·(667 m~2)~(-1)3个密度,通过宜机收相关性状(籽粒含水量、株高、穗位高、倒伏率、茎腐病病株率、产量、穗粒数、苞叶层数等)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其耐密植宜机收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11个单项指标在每个密度下均可以转换成鉴定玉米宜机收潜力的3个相互独立综合指标;在4 000、5 000、6 000株·(667 m~2)~(-1)密度条件下,宜机收潜力位列前4名的品种分别是登海618、登海829、迪卡517、来玉177,适合在湖北省夏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设5个梯度,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濮单1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最高密度种植生育期延迟1d,濮单12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和籽粒含水率基本上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茎粗、千粒重却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密度达到为8.25万株/hm~2时,濮单12产量最高。通过综合分析,濮单12在中等肥力有灌溉条件的种植区,种植密度以8.25万株/hm~2最为适宜,群体最为合理,最有利于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掌握适宜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的机收玉米品种‘桥玉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倒伏率、抗倒能力、机收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桥玉8号’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在抽雄期达到峰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升高,地上第3节间的茎粗变细、穿刺强度下降,机收籽粒的落籽率、籽粒破碎率也随之增加,而杂质率无明显变化规律。从产量、倒伏率、机收含水量和机收指标方面分析来看,‘桥玉8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9.00万株/hm2。本研究结果可为适宜机收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提供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良好的机收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5万~5.5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密度为4.65万株/hm~2时,浙糯玉5号群体产量最高;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条件下单穗净重下降不明显,但果穗商品性下降较快,秃尖增长,子粒数减少。综合研究表明,浙中南地区浙糯玉5号秋播最佳种植密度为4.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寻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的相关性,建立玉米高产、高品质及合理密植栽培模式。以‘绿单2号’、‘绥玉10号’、‘鑫鑫1号’、‘德美亚3号’、‘吉单27’、‘嫩单11’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种植密度设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 4个水平),玉米品种为副区,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各玉米品种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籽粒含水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德美亚3号’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授粉后55天灌浆即停止,其他玉米品种授粉后56~60天、61~65天籽粒灌浆速率差异不明显,并趋于0;授粉后41~65天,‘绿单2号’7.5万株/hm2处理籽粒含水量低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65天籽粒含水量最低,为41.34%;‘德美亚3号’7.5万株/hm2种植密度籽粒脱水速率表现单峰曲线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51~55天,为3.90%/d;6个玉米品种10.5万株/hm2处理产量均低于其各自玉米品种其他密度处理,说明三江平原地区10.5万株/hm2密度不适于该6个玉米品种。综合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性状,‘鑫鑫1号’、‘绥玉10号’最适密度为6.0万株/hm2,‘绿单2号’、‘德美亚3号’、‘吉单27’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嫩单11’对密度处理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株高基本保持恒定,穗位高有所抬高,叶片数、出籽率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小幅度减少。参试品种均在密度82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且与密度67500株/hm~2产量差异显著,建议大田种植时密度控制在75000~82500株/hm~2较为适宜。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提高种植密度能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的差异,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于哈尔滨(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株高较低,茎节较低,收获时茎秆机械强度更小,茎秆含水量、籽粒含水量均低于晚熟品种,植株整体成熟度更高,籽粒机收质量更好,更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性状和茎秆、籽粒含水量都会显著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收获时茎秆第3节压碎强度、第7节穿刺强度及茎秆、籽粒含水量与籽粒机收质量关联度最强,影响最大。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机收质量,中晚熟品种更适宜在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国审玉米品种‘郑单1002’在黄淮海区域的适宜种植密度以及种植密度与抗倒伏及机收指标的关系。采用大田不同密度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玉米产量性状、抗倒伏能力以及机收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密度75000 株/hm2条件下产量水平最高(11211.52 kg/hm2),随着密度增加,倒伏发生率增加,各节间长呈增加趋势,第3、4 及穗下节间长增加明显,高密度(97500 株/hm2)较低密度(60000 株/hm2)分别增加了27.67%、18.29%、4.36%,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基部第3 节间和穗下节间抗倒伏能力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基部第3 节间抗折力、压碎强度下降幅度大于穗下节间,高密度(97500 株/hm2)较低密度(60000 株/hm2)抗折力分别减少了52.50%、32.34%,压碎强度分别减少了56.26%、17.73%。机收籽粒落穗率、落籽率和籽粒破损率均呈上升趋势。从产量、倒伏率和机收指标分析结果来看,‘郑单1002’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区域适宜密度为67500~750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海拔1 450 m、1 500 m、1 550 m、1 600 m的下河清农场、上坝镇、东洞乡和金佛寺乡制种玉米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海拔敦玉260制种玉米经济效益变化特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敦玉260制种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生长速度、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产值和利润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海拔与玉米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效益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敦玉260玉米新品种适宜制种的海拔为1 450~1 500 m,最佳海拔为1 450 m。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132’的适宜种植密度,在长葛和原阳试验基地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000、64500、67500、72000、75000株/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豫单132’的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高,茎粗减小;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整体呈降低趋势,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在67500株/hm2时产量表现最高,呈近似抛物线状分布。因此,玉米新品种‘豫单13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这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正大619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619系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28 d,株高259.2 m,穗住高104.5 m,穗长21.8m,穗行数13.6行,行粒数42.4粒,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青杆黄熟,株型平展.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28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 m2.下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3300株/667 m2.正大619是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区域坡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耐热、抗病的黄粒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