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多孔菌科Polyporaceae4.1分类特征担子果1年生至多年生,有柄或无柄,具菌盖或平伏,侧耳状、杯伞状或多孔菌状,颜色多样,光滑至密被硬毛。子实层体多为孔状,但也有褶状、迷路状至齿状或退化成脉纹状。菌管浅至深,分层或不分层。菌肉肉质至革质,颜色  相似文献   

2.
9.裂褶菌拉丁学名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分类地位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裂褶菌科。生长环境在自然界生于阔叶树、针叶树、竹的死亡腐朽部位。人工栽培香菇所用的段木极易生长此菌,可与香菇争夺营养。形态特征子实体散生至群生,无柄,常呈覆瓦状。菌盖宽1—3厘米,薄,革质,扇形或肾脏形,白色至灰白色,表面有绒毛或粗毛,边缘内卷且往往瓣裂。菌褶狭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沿褶缘纵裂且向外反卷,白色、灰白色至灰褐色。孢子无色,圆柱状,有一斜尖,平滑,5—5.5×2微米(图50)。经济价值此菌子实体内含有一种抗癌物质。  相似文献   

3.
猪苓,又名猪茯苓,在分类上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科菌科,地花属。药用部分为菌核。菌核坚硬,略有弹性,上有绿色芽眼:菌核表面黑褐色,有很多皱纹;内部白色,干后略带褐色。猪苓的子实体称为猪苓花,从地下菌核中长出,是一种美味食用菌。子实体柄短,上着生很多带菌盖的分  相似文献   

4.
榆耳是一种野生真菌,其子实体食之,质如海参,煎汁可治疗痢疾和肠胃系统等疾病,经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云先生鉴定,榆耳属多孔菌目,伏革菌科,胶韧革菌属的真菌,仅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1984年我们在辽宁省铁岭地区采集到该菌,经组织分离获得纯菌株。为了开发这一食药用菌资源,我们对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形态特征:野生榆耳常腐生在榆树枯死的树干上,每年八、九月是子实体大量发生季节.子实体原基呈球形或平伏,开片后呈耳或扇形。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绒毛,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无柄,胶质、半透明,幼嫩时粉红色,老熟后变为黄褐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2.5~  相似文献   

5.
榆蘑的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蘑在我国东北广泛分布,自然发生在9~11月,当地居民采食其子实体,并用来治疗痢疾和肠胃系统其它疾病,疗效显著,是当地一种极受欢迎的食用菌。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该菌身价倍涨,每公斤干品收购价格达150元左右。该菌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供不应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进行了榆蘑的驯化,现简报如下:一、形态及生境榆蘑学名为Phelbia sp.(ACCC 5314),属多孔菌目。我国现有的真菌学文献尚未见记载。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扁平,无柄,胶质,柔软,半透明,表面粉红色,有似水泡状物,背  相似文献   

6.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唯一能够采用腐生栽培的方法进行菇房人工栽培的牛肝菌类食用菌。在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与蚧虫和植物根系能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菌腔虫瘿",并寄宿在植物根部。通过长期野外跟踪调查,对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可划分为两季:雨水季(4~11月)和干旱季(12月~翌年3月)。在雨水季,多数菌腔虫瘿表面光滑、有色泽;虫瘿内部的蚧虫比较活跃,繁殖速度快,腔室内的虫龄结构复杂多样,菌腔虫瘿繁殖、转移和扩散到新根部位的速度较快;在干旱季节,菌腔虫瘿颜色变暗,表面粗糙甚至长霉菌;菌腔虫瘿内部的蚧虫繁殖速度较慢,虫龄结构相对单一,菌腔虫瘿繁殖及转移、扩散速度较慢。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与菌腔虫瘿的变化规律一致,雨水季节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茬数多、产量高,而干旱季节几乎无子实体形成;在4个调查点中,菌腔虫瘿数量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4、0.861、0.904、0.815,在一定程度上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与菌腔虫瘿数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槐栓菌(Trametes robiniophila)是一种药用真菌,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栓菌属。菌盖无柄,半圆形,白色,生长在槐、洋槐及青檀等树干上,产于我国河北、陕西等地。槐栓菌主要用于治疗扁桃腺炎、肺炎和肝炎等疾病。目前临床应用的槐栓菌,均以固体培养法制得,数量有限。为了扩大药源,我们于1980年开展了槐栓菌液体培养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5,(5)
<正>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又称桑耳、桑臣、桑黄菇,为药用真菌。桑黄子实体硬木栓质,无柄、近蹄形,直径6~15 cm,灰褐色至褐黑色,具放射状及环状沟,多形成明显的深裂纹。1生长条件桑黄生理生态条件与灵芝基本相似,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如下。1.1营养桑黄既是腐生菌,也属于兼性寄生菌,其营养以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准确记录不同产地灵芝、多孔菌(云南丽江黑芝、海南黑芝、海南紫芝、越南无柄赤芝、海南假芝、西藏林芝赤芝、浙江庆元方格人工种植赤芝和贵州桑黄、吉林桦褐孔菌)的形态,核对生物学分类中的科属种;观察9个样品和丙酸睾酮对人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图谱。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灵芝、多孔菌样品有不同的细胞生理效应;不同浓度丙酸睾酮对LN-CaP细胞株有不同的细胞生理效应;并发现桦褐孔菌细胞图谱与众不同,探讨样品给药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多孔菌是一个大的自然分类群,它们的子实体大多质地坚硬,呈木栓质、木质或韧革质,一些著名的药用菌和木材腐朽菌,如灵芝、云芝、红栓菌等。均属于这个类群。掌握其纯种分离技术,对开发利用这一类真菌资源,弄清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及运用有效的防治方法将具有一定意义。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实践表明,多孔菌类组织分离和传统的菌类组织分离法不同,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卷缘齿菌(Hydnum repandum L.ex Fr.)分布广泛,容易采集;干鲜食用,味美适口;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广为利用的野生食菌。一、分类地位该菌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n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齿菌科(Hydnaceae),齿菌属(Hydnum)。齿菌属的子实体有柄,菌肉浅色,新鲜时肉质,干燥后变脆。盖面光滑,无鳞片。菌刺锥形,垂生,白色或淡色。孢子卵圆形到广椭圆形,光滑,孢子印  相似文献   

13.
桑黄又称桑耳,是多年生真菌,桑黄子实体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有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菌盖的球径长3-21cm,短约2-12cm,厚1.5-10cm,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桑黄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短树桩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东北为多。  相似文献   

14.
菇林猎奇     
长寿的多孔菌多孔菌家族里有许多“老寿星”,如层孔菌每年在菌盖下增添一层新的菌层,就象树木的年轮。在西伯利亚发现一个药用层孔菌(Fomes noxius)有75层菌管,而另一种心腐层孔菌(Fomes igniarius)的菌管,竟有80层之多,可说是年逾花甲的“老寿星”。短命的白绒鬼伞白绒鬼伞(Coprinus Iagopus)的生命最短促,从孢子萌发到子实体形成,只要10天时间,速亡鬼伞(Coprinus ephemerus)从开伞到子实体潮解只要2~3小时。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又名粟蘑、莲花菌、贝叶多孔菌、千佛菌等,日本称"舞茸"。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灰树花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灰树花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不但味道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其子实体、菌丝体的提取物具抗癌活性,能明显改善荷瘤抗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灵芝属多孔菌目。它与伞菌目的普通蘑菇有所不同,蘑菇的菌盖下有菌褶,而灵芝子实体的下表面有菌管。子实体有侧生的菌柄,革质而坚韧。在多孔菌中灵芝是很独特的,因为它的子实体呈扁平状,象涂过紫胶般那样光滑,通常为红色,长在树干、段木或树桩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茯苓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茯苓菌常生长在松属(Pinus)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它的功效是:强心、利水和安神。其药用部分是茵核。菌核一年生,近圆形或近肾形,每个菌核约重0.5—3公斤。我们研究了茯苓菌的分离方法,并寻找出它的纯培养条件和生活特性。发现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1—24℃,适宜生长的pH为6.5。还进行了获苓菌生活周期的研究,它的子实体无柄,一年生,木栓质——木质,覆瓦状,担孢子卵圆形,7—8微米,淡黄色,担子上生长4个孢子。  相似文献   

18.
我厂生产的“亮菌片”是用亮菌菌丝体经液体深层发酵后制成的,对胆囊炎、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长期工业生产会导致菌种退化,我厂曾于1975~1976年培育出亮菌子实体,进行了菌种复壮。1980年又进行专题研究,培育出的子实体个体特大,最大菌盖直径9cm,柄长8cm,并具有萌发早、出蕾  相似文献   

19.
云芝多糖对艾氏腹水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芝(Couriolus vericolor)在分类上届真菌植物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革盖菌属,又名彩云革盖菌。它的孢子飞落在木材或朽木上,条件适宜即可生长菌丝,仲向木质深处,在木质表面逐步形成为复瓦状子实体。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冬,笔者在沅江岸边一枯死柳木上采集到一丛生金针菇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纯菌种,这株色泽形态介于黄白金针菇的变异种,由专家鉴定定名为银针菇F_2。三年来,该品种在我地栽培推广数十万袋,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售价高于常规的金针菇一倍以上,给栽培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1 形状特征 银针菇F_2子实体丛生,菌盖早期为球形且肉厚,幼嫩时菌盖银白色,菌肉白色,柄粗壮中空无绒毛,味脆嫩无胶质。出菇整齐,柄长8~18cm,盖径2~5cm,菌盖不脱落,不易开伞,采收后3~5天不改变颜色,商品性好。 2 生物学特性 ①营养:菌丝体浓密粗壮,致密度超过平菇菌丝,且穿透力很强,能充分利用和分解基质营养,发挥高产优势,最适高氮配方栽培,保证采三潮商品菇,生物学效率稳定在250%。②温度:菌丝在5~32℃均能生长,但以23~26℃生长最好,35~38℃时菌丝停止生长或死亡。子实体形成温度5~20℃,适宜温度8~15℃,一般低温菇体柄粗盖大肉厚色佳,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