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3.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突破口,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型,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鲜明民族文化的民族地区迎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但受民族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农旅附属产品品质低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吸收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积极拓宽营销渠道,促进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打造多元特色产品,提高农旅附属产品质量4个途径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黔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天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模式。选择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4种适宜于柳州市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资源条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即"工业企业参与型"、"大型旅游企业主导型"、"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型"、"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型"模式,并就4种模式的特点、可行性、适用范围和模式样本及运行流程进行了阐述。研究成果能为西南其他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要旅游活动.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是它的区位.本文就乡村旅游区位选择的标准,影响因素,机制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叠加资源、市场、政策等多重效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占尽天时、地利条件,同时面临人和困境,人才成为制约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大短板。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机遇、新内涵,指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管理、规划开发、文化创意、生态环保、市场营销5类人才。基于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教育培训的机制、构建教育培训的体系、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激活教育培训的动力等建议,以建立适应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与关系,结合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为例,深入总结探讨发展成就背后的经验,认为顶层全域谋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足产业融合文章、深挖文化附加值、畅通利益共享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等做法是马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金钥匙”,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在民族地区开发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在民族地区开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发达地区及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改善旅游环境、转变经营理念、强化人才培训和创新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帮助中西部农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西部,有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劣势,因此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其劣势,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区位因素方面来分析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劣,并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交通闭塞、市场知名度低、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缺乏竞争力等现实困境。由于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有必要以VR旅游突破传统旅游业发展瓶颈,从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调整资源配置方向,形成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局面;融合传统与现代多种元素,打造虚实结合的创新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展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等创新路径,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应采取相关对策使旅游产业升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立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及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发挥好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多径增收以及农村繁荣增绿的乡村振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农村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越南国家和党委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受到很多研究者注目的主题。当前,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不断缩小让位给工业项目和第三产业。在具有丰富旅游潜能的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给农民解决就业问题以及增加收入,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的改善、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普格县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都为普格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普格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着开发力度较小,民族特色不足;资金支持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意识较差,接待水平不高;营销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到位等现实制约因素.针对现实制...  相似文献   

18.
发展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成绩及不足,从产业融合、产品转型、基础设施完善、人才智力支持等四个方面探索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发展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社会和谐。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当地人才匮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要从生态保持与经济开发、人才引入与培育、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与融贯这三方面着手,将民族地区发展自觉主动纳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以推动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部地区发展农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扬 《四川农场》2005,(3):37-38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多彩浓郁的民族化、悠久灿烂的蜀国历史,共同勾勒出四川一幅独特、美丽的旅游资源画卷。20世纪90年代,当旅游进入大发展的时期,四川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旅游。至2002年底,四川旅游总收入已排在全国的第11位,西部地区的第1位,占全省GDP的7.8%,旅游业已成为了四川重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