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科学认识复种、科学提升复种潜力对于“藏粮于地”战略实施、解决耕地“要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农业土地系统视角,对耕地复种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科学发展复种内涵,并对耕地复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述。【结果】传统复种定义只针对单一固定年份的研究,而复种系统可以描述多年不同种植方式和休耕策略是如何结合的,是一种长期性、稳定性、周期性出现的耕地集约化利用方式,与现实种植制度特征吻合。复种系统遥感制图、从复种系统角度宏观尺度上科学挖掘复种潜力并进行潜力提升及综合效益评价,将是复种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结论】复种系统研究将提供耕地集约化评价的新视角,可服务于深入理解复种现状和科学挖掘复种潜力,为“藏粮于地”战略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武乡县故城镇五峪村,利用本村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有利条件,采用小麦复种反季节蔬菜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明显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凋查,近三年平均亩产小麦410千克,亩产蔬菜(豆角、西葫芦)2640千克,亩收入由原来的五六百元猛增至两千余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影响西藏复种的自然条件、耕地潜力、历史与传统和技术措施等三个方面对西藏发展复种的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论述了复种对西藏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三农的意义。指出西藏发展复种所需的海拔、水热等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复种的地区及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露地农作物采用套复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和经济效益,是农业集约化生产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北方高寒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麦后复种地膜菜瓜种植模式。平均菜瓜亩纯收入为1000多元.是我县浅中山半干旱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4万亩,而且还在继续扩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面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耕地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等挑战,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是“三农”工作的一条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耕地和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文章主要介绍了河南省安阳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主线,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以小麦、玉米套种为主体作物,间作大蒜、西瓜、黄瓜、大白菜等多元间套复种模式,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既稳定了粮食作物面积,又发展了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做到了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两不误、两兼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章总结了不同作物间作套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对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蒜复种大葱是灯塔市沈旦镇多年采用的一种栽培模式,每年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是远近闻名的葱、蒜生产基地,也是很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两茬合计亩收入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一路可观。  相似文献   

10.
扬黄灌区冬小麦复种油葵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复种油葵,冬小麦平均亩产424kg,比大田春小麦增产36.7%,油葵亩产182.7kg。比大田春播油葵产9.7%,两作合计比单种春小麦产产195.7%,比春播油葵增产302.4%,投产比为1:2.87。并介绍了冬小麦复种油葵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露地农作物采用套复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和经济效益,是农业集约化生产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北方高寒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麦后复种菜瓜是我区农技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夏季小麦收获后充分利用现有的光热资源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增加复种指数的有效途径。但麦收获后剩余的有效积温有限,且开花期温度高,后期瓜成熟时昼夜温差较大,因此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植棉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与地芸豆间套种植模式亩产地芸豆可达500公斤,籽棉250公斤,两茬经济效益达1950元,较单种棉花每亩增收75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安县通过3年试验、示范,探索成功的新型耕作摸式——“小麦 律芋(或胡豆、豌豆、蔬菜)//再生高粱(或玉米) 红苕(或冬大豆)”,亩增收达135元以上,具有土地利用串高、群体结构好、综合效益佳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潜力。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夏收后耕地复种牧草对耕地生产效能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复种箭竹舌豌豆和毛苕子可多生产青绿饲料24 382.5、23 787.0 kg/hm2,提高土壤有机质2.6、3.5 g/kg,提高土壤速效氮7.1、6.2 m g/kg,增加后作产量15.6%、16.3%,增收2 869.74、2 805.57元/hm2,能够显著的提高耕地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9—2007年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复种指数与热量、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理论潜力和可挖掘潜力。结果表明:2007年与1979年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耕地复种指数下降。以研究区2007年的耕地复种指数为参照,该区耕地复种指数理论可挖掘潜力为108.37%,其中最大的是浙江为160.5%,其次是湖北、江西、上海,分别为130.7%,113.0%,110.6%,其余各地也较大。复种指数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如何挖掘本区耕地复种指数潜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等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和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耕地复种指数是耕地利用集约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基于1978~2007年统计资料,对西南地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复种指数与热量、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理论潜力和可挖掘潜力。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西南地区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耕地复种指数也在缓慢上升。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上在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也不断减少。在现有基础上西南地区复种指数可挖掘潜力为36.1%,其中最大的是云南,其次是广西、四川、重庆和贵州,分别为45.2%、44.0%、42.0%、40.4%和25.0%。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多样化立体种植模式,是提高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比较了两熟不足区下茬青贮玉米三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和高油4515采用鲜食玉米收获前7d在2株鲜食玉米之间的垄台上播种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11.75 t/hm2和10.84 t/hm2,较对照分别降低1.6%和7.2%;其秸秆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23.90%和27.03%,较对照提高13.2%和10.1%;其籽粒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39.04%和22.61%,而对照没有籽粒产量.两熟不足区下茬青贮玉米采用鲜食玉米收获前7d在2株鲜食玉米之间的垄台上播种技术,可以实现抢农时、提高营养品质的效果,但应用该项技术一定要注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甘蓝套种糯玉米、下茬复种糯玉米三种三收种植模式,在卢龙县城周边各村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种植模式很适合在京、津、唐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