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运员  杨载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84-11986
分析了闽粤赣边山区客家农业拓殖活动的背景,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业拓殖活动中特有的客家文化适应机钢。  相似文献   

2.
赵旭阳  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8-3770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滹沱河岗黄区湿地具备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正确评价其功能对于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尤其滹沱河岗黄区湿地这类地处城市周边地区的湿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滹沱河岗黄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给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兰小机  沈惊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30-15532
客家乡村旅游是一种发展客家经济和保存其文化特色的良好方式,但人们对客家乡村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规划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市场营销不足、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重新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择优开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注重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客家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丰富程度和开发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旅游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是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问题之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十分制记分法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地之一的梅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定量计算,并对该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梅州客家文化的因子顺序依次为:客家习俗〉民居〉宗教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名人故居。根据不同的影响层次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策略分析,希冀为该地区的客家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熊伟  胡希军  桂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89-2690,2771
文化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益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文化与生态的角度,对益阳市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以此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益阳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粤赣三边地区位于江西的东南部、福建的西南部、广东的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也是北方人民南下进入广东、福建重要的交通路线。传统中国历史的发展,政治社会方面每每出现周期性的危机。呈一治一乱的循环状态;经济文化的区域格局方面其重心不断的东徙南移。闽粤赣三边地区在纵横交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是接纳北方战乱难民和中原文化的区域,又是把这些外籍移民和外来文化封闭起来的区域。因此,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8.
客家分布于赣闽粤边和包括台湾之内的多个省份,有人口8000多万(2004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统计),其中台湾有超过400万,占岛内的近五分之一。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客家人联系的精神纽带。大陆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大量的围屋、古村等物质文化载体,各种民俗保留也较完整,进行旅游开发有着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9.
扎龙湿地保护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该文章在生态旅游背景下对扎龙湿地的开发策略展开了研究,目的是改变目前扎龙湿地保护区游玩项目单一的问题。通过创新的生态旅游项目、围绕着鹤文化引入创意产业和打造特色民宿小镇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加深游客对鹤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从湿地生态旅游概念及管理内涵、湿地评估研究、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估3方面入手,介绍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及评估研究现状。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应分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与评价、生态旅游的规划及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旅游游客服务与管理、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及其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等7个方面,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亦应围绕这7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11.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法和景观可视敏感度法评价棋盘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采用坡度、距离水库的远近、土地利用、水库景观可视敏感度和河流景观可视敏感度作为单因子,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将适宜性分为很适宜、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和很不适宜5类。结果表明,最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和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占研究区的42.79%,说明本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较不适宜区占研究区的比重最大(30.76%),这些区域可以作为潜在旅游开发区,如果管理措施得当,将会转变为可利用资源,否则将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现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提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前南峪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南峪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前南峪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空气负离子含量高,交通便利特点。对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览胜区三大景区的景观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开发条件分析来看,各分值大小存在差异,综合分值呈现生态观光区>抗大观瞻区>化山览胜区的趋势,但从整体上三大旅游景点的综合分值都较大,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大。并根据评价结果,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前南峪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发展生态旅游必将推动前南峪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客家擂茶源流考厦门市博物馆薛翘赣州地区博物馆刘劲峰我国是世界茶乡,在其绚丽多彩的茶文化百花园中,客家擂茶是一朵散发着山花清香的奇葩。客家擂茶,是指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即汀州、梅州和赣州辖地)操着带有浓重中原古音客家人的一种茶俗。笔者在这三角地带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郑晓英  赵向豪  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2):2343-2352
【目的】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为红柳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莎车县为实证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莎车县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值为75.53,对应的潜力等级为Ⅳ级,表明开发潜力水平较高,适宜开发红柳生态旅游。红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贡献度较大,分别为32.72%、27.63%和21.52%,并成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而红柳旅游开发前景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结论】加强红柳的生态化、资源化与商品化利用;设置生态扶贫与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打造红柳文化游精品路线;分层次、多渠道加大红柳生态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切实增强梅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采取层次分析方法,研究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因素。通过提炼出梅州市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指标因素,采取层次分析法构建梅州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型,从保护维度以及效益维度对梅州客家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专业人士开展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各个因素权重,并对权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市的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法律制度、长效保护机制、社会氛围营造、公众感知度四个要素进行改善,应该从挖掘品牌、人才的培训、社会宣传以及健全相关法律与制度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贵州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业是全省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但目前对全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缺乏科学的全局性定量评价.为此,2006至2008年间对贵州省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根据贵州生态旅游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建立了特定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贵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可评定为普通级和优良级两大类,缺乏特级。资源区,其中:普通级森林旅游区共19个(68%),优良级森林旅游区共9个(32%),而优良级中仅有至三级森林旅游区,缺乏四级森林旅游区.运用最终评价指标权重结果与评价得分结果,对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玉宝  刘现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13-5814
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客家民俗节庆、客家陶瓷等地域文化的分析,指出赣南客家城市形象设计要融入客家文化。通过城市的功能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个性,使城市更具魅力,让赣南客家城市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  相似文献   

20.
陈亚芹 《现代农业科技》2010,(7):231-232,237
阐述了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对其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以期将保护区现有的文化资源正确应用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中,使生态旅游文化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