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应用耕作指数评价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耕作指数(TI)定量评价了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选择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05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设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CT)3个处理,测定了2007、2008年水稻收获期0—20 cm土层有机质(SOM)、土壤容重(BD)、全氮(TN)及pH等理化性状指标,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结果】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影响显著,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2=0.45),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R2=0.67);可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到TI,TI = 0.40 SOM' + 0.60 BD',且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7),可作为选择耕作措施的依据。试验中3个耕作处理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I变化表明试验期间NT处理初期土壤质量较差(TI=0.79),但其TI增加最快,免耕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结论】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能够较准确的定量描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免耕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施肥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重点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化学氮肥、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以及施用化学除草剂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主要影响土壤速效氮含量;粉碎以后结合耕作秸秆、还田或者粉碎以后覆盖还田对土壤质量改善明显,整秸秆覆盖还田以及免耕条件下还田效果不明显;常规的深浅轮耕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速效氮的含量,但是也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浅耕、少耕和免耕土壤无机氮含量相对于深浅轮耕明显降低,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深浅轮耕相比则明显提高。施用除草剂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但是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学通报》2020,(13)
利用2017—2019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土壤化验数据与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数据,对寿县东南岗区、中部平原、淮淠平原3个主要耕作区的土壤养分状况与地力等级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要耕作区土壤p H属于弱变异,其他土壤养分均为中度变异;土壤养分含量大致表现为缺氮、锌,极缺硼,速效硫、有机质含量中等,磷、钾含量中等偏上,富含铁、铜、锰。3个主要耕作区二等地面积均占其所在耕作区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三等地所占比例为9.4%~28.3%;一等地所占比例为7.5%~12.9%;四、五、六等地面积较小,除淮淠平原为10.8%外,其他2个耕作区面积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农业环境系统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Fuzzy数学方法对洛阳市农业环境系统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洛阳市农业环境系统质量属于一般水平,水利状况是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环境系统质量应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调整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6.
苏北海涂围垦区土壤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系统掌握苏北海涂围垦区的土壤质量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获取实现土壤培肥抑盐与质量提升的调控措施。【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与分级,获取区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图。【结果】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较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亏缺较为严重,尤其是碱解氮;除容重为弱变异强度外,其余各评价指标均呈中等变异强度;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土壤盐分和地下水矿化度是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区不同部位土壤质量状况具有明显差异性,其空间分布规律与有机质较为相似,与土壤盐分相反,总体上棉花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状况要优于水稻种植区;研究区土壤质量中等的区域面积最大,其次是低质量区,高质量区面积最小。【结论】土壤质量分级图可用于研究区中低产地改造、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合理施肥,土壤质量较低区域应完善田间排灌设施,质量中等区域宜加强农业生物改良。 相似文献
7.
在抚仙湖、星云湖及杞麓湖径流区24880hm^2的耕作土壤中采集1126个土样,测试分析了pH值、有机质及有效态营养元素。结果表明,三湖径流区1/3的耕作土壤有机质为低至很低水平;1/2的耕作土壤为碱性反应,近1/3的耕作土壤有效N在150~284mg/kg,处于高至很高水平;1/2的耕作土壤有效P在40.1~358.9mg/kg,处于很高水平,主要分布在离湖较近的区域;近2/3的耕作土壤有效K大于126mg/kg,处于高至很高水平;而绝大部分耕作土壤的交换Ca、Mg含量处于丰富甚至过量状态。但近1/2的耕作土壤有效Mn为低至很低水平,并且1/3的土壤处于缺Mn至缺Mn边缘状态;绝大部分耕作土壤处于缺Mo状态,而有效B含量则达适量至丰富状态,并且在杞麓湖径流区已有8.7%耕作土壤处于硼过量甚至中毒状态。同时根据三湖径流区耕作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作物需肥特点,并从维持和保护农田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对三湖水体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8.
玉溪市三湖径流区耕作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抚仙湖、星云湖及杞麓湖径流区24 880 hm2的耕作土壤中采集1 126个土样,测试分析了pH值、有机质及有效态营养元素.结果表明,三湖径流区1/3的耕作土壤有机质为低至很低水平;1/2的耕作土壤为碱性反应,近1/3的耕作土壤有效N在150~284 mg/kg,处于高至很高水平;1/2的耕作土壤有效P在40.1~358.9 mg/kg,处于很高水平,主要分布在离湖较近的区域;近2/3的耕作土壤有效K大于126 mg/kg,处于高至很高水平;而绝大部分耕作土壤的交换Ca、Mg含量处于丰富甚至过量状态.但近1/2的耕作土壤有效Mn为低至很低水平,并且1/3的土壤处于缺Mn至缺Mn边缘状态;绝大部分耕作土壤处于缺Mo状态,而有效B含量则达适量至丰富状态,并且在杞麓湖径流区已有8.7%耕作土壤处于硼过量甚至中毒状态.同时根据三湖径流区耕作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作物需肥特点,并从维持和保护农田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对三湖水体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乌兰布和绿洲区开垦13~38 a 6类农田,测试0~20 cm土层24个土壤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和演化趋势研究。表明:因子分析法筛出17个评价指标(速效氮、有效性钾、速效钾、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机质、CEC、<0.01mm微团聚体、pH、物理性粘粒、蛋白酶、全钾、速效磷、真菌、纤维素酶和放线菌)对土壤质量指数(SQI)贡献可解释85.2%的信息量,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代表性和可检验性,并建立SQI与17个指标间的演算模型。各农田SQI在0.20~0.62间,差异显著;各农田SQI高出对照1.5~2.2倍,SQI普遍得以提高;83%的样点SQI<0.5,SQI整体较低(均值0.41)。绿洲农田形成近40 a来,SQI随耕种年限呈前增后降的缓变极显著演化趋势,临界年是第30年,但经营38 a后SQI整体仍略高于耕种13 a农田。建议均衡施肥,以有机肥或有机肥+NP为主,少量补K,条件许可时种植固氮牧草休耕养地。 相似文献
11.
12.
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常规方法,对海南岛东部自然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园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缺乏、阳离子交换量中等,铵态氮处于低等水平、硝态氮处于低等水平、全氮处于低等水平、有效磷处于极缺水平、有效硼处于低等水平、水解氮根区处于中等水平,园区却处于低等水平;速效钾根区处于缺乏水平,园区却处于极缺水平。此外,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槟榔园土壤质量发生退化,表现在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有效磷、全磷等土壤养分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方法,对海南岛东南沿海崖城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缺乏、阳离子交换量中等、水解氮属于中肥水平、硝态氮属于低肥水平、全氮属于低肥水平、速效磷属于高肥水平等;铅、总砷和总汞等重金属元素不超标;锌元素总量却严重超标。此外,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槟榔园土壤质量发生退化,表现在有机质、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氮、交换钙等土壤养分上。 相似文献
14.
近来所有农业专家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位集体农荘的科学家、夏达林试验站站长特连齐·谢米诺维奇·马尔采夫所制订的土壤耕作及播种的新方法上面来了。在夏达林地区,库尔干省的“列宁遗训”集体农荘田地上进行的许多生产试验,以及专门的研究都指明马尔采夫提出的一套农业措施能使农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兰布和绿洲区10类林地和6类农地0~20 cm土层,分析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法并对土壤生物学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类间生物学指标变异系数大(3种微生物数量123%~173%、7种酶活性42%~73%)。相比荒漠对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平均数量分别高出13.0倍和3.2倍,正效应明显,真菌数量灌木林地平均高出2.7倍,乔木地和农地高出0.8倍(呈负效应)。土壤酶活性高出荒漠对照分别为蔗糖酶4.2倍、脲酶2.0倍、过氧化氢酶2.0倍、碱性磷酸酶2.2倍、纤维素酶2.2倍、多酚氧化酶1.3倍、蛋白酶0.8倍(呈负效应)。筛选出的11个评价指标(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真菌、放线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物理性黏粒)对SBQI(soil biological quality index)贡献达82%,评价结果科学可靠(R2=0.875);各地类SBQI平均高出对照1.5~2.7倍,97.7%的SBQI<0.5(SBQI≤1),绿洲体系形成30多a来,区域土壤生物质量普遍得以改善,但整体很低;SBQI均值由大到小为:农地(0.31)、乔木地(0.28)、灌木地(0.27);沙枣(0.38)、苜蓿(0.35)、籽瓜(0.34)=番茄(0.34)=小美旱杨(0.34)、沙棘(0.33)、二白杨(0.30)=玉米(0.30)、油葵(0.27)、花葵(0.25)=柽柳(0.25)=沙木蓼(0.25)、花棒(0.24)=柠条(0.24)、霸王(0.23)、新疆杨(0.21)、对照(0.14)。建议根据研究区实际,有灌溉条件时,应密植杨树类乔木;无灌溉条件时,优推沙枣、沙棘等固氮灌木;农地多种苜蓿等豆科牧草和低矮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方法,对海南岛东北自然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有机质丰富,铵态氮和硝态氮属于低肥力水平;有效磷根区处于低肥力水平,而园区却属于贫缺水平;铅、总砷和总汞等重金属元素不超标,但锌元素总量却严重超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槟榔冈土壤质量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方法,对海南岛中北自然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园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富、铵态氮属于低肥水平、硝态氮属于低肥水平、有效磷属于极缺水平、速效钾属于缺乏水平、有效硫处于贫缺水平;铅、总砷和总汞等重金属元素不超标;锌元素总量园区不超标,但根区却严重超标。此外,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槟榔园土壤质量发生退化,表现在有机质、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氮、速效钾、交换钙、全钙、全镁、有效硫等土壤养分上。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水蚀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区内耕作土壤的基本性状特征,并采用Wischmeier和Smith关系式计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土壤的K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砂粒含量和N1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壤类型间的K值分布特征: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 相似文献
19.
20.
土壤养分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平价模型进行土壤养分的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因子的定量化方面更为加准确和可靠,所获得的评价单元的最终评价值。不仅能反映各单元之间的相对级别,而且也可直接反映出各单元的绝对等级。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土壤质量等其它自然环境因素的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