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慧农业大棚的应用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物联网技术更是其应用的关键。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智慧农业温室系统,重点研究了系统框架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和系统的应用价值。该温室系统不仅可以智能地控制农业生产环境,还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智能地灌溉和喷洒药物。它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效避免了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讨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温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促进智能温室的推广应用,该研究在分析和讨论了当前河北地区设施蔬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云服务平台设计方案.开展环境云感知终端、现代温室智能监控系统等设施蔬菜物联网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集成示范,建设温室生产云服务平台,探索物联网与云技术在设施蔬菜中技术应用模式,提升设施蔬菜智能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技术与温室大棚的结合,促进了温室大棚向科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灌溉与施肥以及远程控制3个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物联网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化温室大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向阳坡生态园区的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着力点,针对温室、塑料大棚和大田,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温室农业物联网立体交叉综合应用模式。该模式强调节点和多样化的终端应用,尝试提出了大田分布式物联网节点的布局模式,初步搭建了大田种植区耦合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空间信息平台;并突出农机和农艺建模的融合,指出了农业信息建模是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研究应用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温室和大田精准农业模式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刘志辉  朱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46-11947,11950
从物联网在温室环境监测、温室作物生长环境调控、作物病虫害诊断和设施农业数字化管理等上的应用,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并对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的利用研究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覆盖各个行业及领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智能温室控制已经是我们亟待研发和实施的热门课题。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出应用物联网与建设现代智能化温室相结合的实时监测系统和管理方案,为以后的玉米等农作物栽培以及蔬菜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物联网标准缺失制约着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近年来各地研究机构针对农业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研制了不少规范,但对应用层中关于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规范的研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目前农业物联网标准及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标准的结构及内容进行了基础性探索,为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与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物联网温室势在必行。[方法]针对现在较为成熟的温室控制理论研究成果多是在模型确定的情况下给出的现状,从模型拟合度、控制器设计及控制目标实现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温室系统模型建立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本文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温室系统建模与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论]为物联网温室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温室的管理质量决定着温室蔬菜生产的产量和效益,该文通过在温室中安装物联网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2种方法管理温室蔬菜生产,研究分析物联网技术应用对温室蔬菜产量、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等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在温室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等进行自动化精细动态监控的方式来管理作物,可有效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平菇和大球盖菇为试验材料,以传统生产温室为对照,进行了物联网控制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物联网控制管理温室,省工、省时、节水,生产中的温度、湿度环境得到精准控制,产出的平菇、大球盖菇产量、质量与传统生产温室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为食用菌种植产业提供了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种植技术渐渐为人们熟知。该文由物联网的概念、发展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出发,阐述了物联网智慧温室大棚的概念,并进一步讨论了物联网智慧温室大棚的功能以及它在蔬菜种植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丹  王建华  吴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218-3219,3246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介绍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详细阐述智能温室大棚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控制流程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对系统的应用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钟华辉 《北京农业》2011,(22):47-48
<正>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物联网将在多个领域重点发展和应用,这也让"物联网"成了这一时期的热门词。物联网离农业产业有多远?日前,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增产总工程师主讲一堂"低碳物联网温室",让业内对物联网在现代温室中的应用,有了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物联网概述入手,分析当前物联网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简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应用,旨在科学建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实现温室大棚蔬菜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实时性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方法]根据温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应用特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针对WSN中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存在的负载均衡策略不完备性及系统高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实时阈值路由算法(Real-time Threshold Routing Algorithm,RTRA)。[结果]通过MATLAB对RTRA的网络生存期和网络时延性能测试发现,在相同测试环境中,RTRA较LEACH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节点能量,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能够满足农作物温室系统对实时性和节能性的要求。[结论]该试验设计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满足了实时性需求,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实时性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方法]根据温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应用特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针对WSN中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存在的负载均衡策略不完备性及系统高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实时阈值路由算法(Real-time Threshold Routing Algorithm,RTRA)。[结果]通过MATLAB对RTRA的网络生存期和网络时延性能测试发现,在相同测试环境中,RTRA较LEACH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节点能量,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能够满足农作物温室系统对实时性和节能性的要求。[结论]该试验设计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满足了实时性需求,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9,(22)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温室农业大棚管理系统构建,能提高对棚内作物的监控与控制水平,也能使对大棚及棚内作物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物联网管理系统在温室农业大棚中的构建是物联网农业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9,(22)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温室农业大棚管理系统构建,能提高对棚内作物的监控与控制水平,也能使对大棚及棚内作物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物联网管理系统在温室农业大棚中的构建是物联网农业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油豆角是东北地区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的蔬菜之一。在温室大棚中运用物联网智能控制,远程监控农作物生长环境,可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该文主要对物联网在大棚油豆角种植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种植上的应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NB-IoT的温室温度智能调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NB-IoT低速率窄带宽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研制一套以5G低功耗海量连接场景前期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温室环境自动调控系统。【方法】应用MSP430F149超低功耗芯片采集环境信息,依托NB-IoT蜂窝物联网平台,云端智能调控系统,结合多传感器融合与模糊PID–分级控制技术,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温室环境。【结果】该系统在温室大棚内实地应用的结果表明:温室环境信息采集相对误差不超1%,平均控制精度在3.57%(±1.0℃),无传输距离限制,实现作物生长温度的自动调节。【结论】该系统稳定可靠,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对作物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