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有效途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事关我国农业发展。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科学的特点以及农科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等多方面阐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紧迫性。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提出实现农科硕士生培养目标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重心转换,大力发展农科专业学位教育以及减少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等农科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分别从课程设置、多主体协同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协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培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高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科研究生教育在中断了十二年的培养工作之后,于1978年恢复招生,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已有6000余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各方面工作的业务骨干,标志着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十年改革的成就 1.农科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立 在过去的十年中,农科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恢复调整、改革发展、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招生专业范围都是历史上空前的。截止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是适应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四点启示,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我国农科高校环境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在介绍"新工科理念"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新工科理念",适应新时代"三新"经济的要求,以环境—农学—生态多学科交叉为特色,贯穿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方法论主线,聚焦农业和农村源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融合"课程设置、实践环境、项目载体、导师团队和PDCA质量评价改进体系"于一体的"五位一体"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6.
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农科硕士研究生传统的课程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农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蔡春芳  李义  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10-4612
以苏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农科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农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的主要对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要加强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心智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优化科研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创建综合素质锻炼平台,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而促进毕业生就业。2009~2011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8.
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入手,基于对农科研究生的问卷调查,阐述研究生视角下的课程体系认知,提出设置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整体性、实用性、研究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程应该着力构建工具类、思想方法类、人文素质类三大类课程群。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我国高等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对西南大学7个涉农学院的118位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缺乏创业热情、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创业教育不健全、创业经验不足等是制约其进行农村创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农村创业的热情、健全针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型农村创业师资队伍和培养体系、加强创业实践、增强农村创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孟成民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238-240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科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知识与素质等方面显现出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些新问题,从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的协调与统一,进而提升农科类研究生教育水平进行了探析,对新形势下的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农林类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部分农林类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略有下滑;同时,农林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总体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受到了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农林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统计问题为切入点,对当前农林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过程中存在的统计程序不规范、统计时间过早、统计指标过少,缺少权威解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当前农林类研究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及英国的就业率统计方法,为改进我国农林类研究生就业率统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以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为例进行问卷调查,运用ACSI模型计算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结合斯皮尔曼系数和因子检验,选择提升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计量途径,对加强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等院校农科硕士毕业生的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双向分析,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从高等院校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的建立入手,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科硕士毕业生的质量分析与评价,得出了科学的评价结论,并对提高辽宁省农科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选题、论文格式及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等写作规范和创新要求等方面入手 ,讨论了我国农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及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探讨了农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农科研究生的就业陷入了困境,就业难的直接后果是招生难,农科研究生生源质量开始下降,进而影响到了培养合格的农业人才。科学认识农科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剖析其存在就业难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我国农科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自1978年农科研究生恢复招生和1981年我国正式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农科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招生数量有较大增长,且在专业布局、培养质量及条件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现已形成了学科专业基本齐全的农科研究生学位授予体系和培养基地,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层次,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对农业科技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三所农业高校农科硕士研究生及导师的调查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校内学术交流氛围不浓等问题。提出注重大师精神教育、适当提高科研补助、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农业部召开了第四次农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审定会议,在原来修订和制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又审定了13个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其中的9个专业的博士生培养基本要求。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这里仅将对博士生培养问题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余慧  傅琼 《河南农业》2023,(15):9-10
近年来,疫情影响叠加世界局势动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分析了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现状,阐述了影响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深化研究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