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它主要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提倡秸秆还田,残茬覆盖于地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融合,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壤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耕作层变浅的最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发展方式。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科技发展背景下一种重要的农业耕作模式,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促进农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发展策略,以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生产之本,保护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农作物收获后,不再进行传统的耕翻作业。而是直接进行施肥播种;与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机械深松技术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是对我国农业生产传统工作模式的重大革新。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河套地区地膜重复利用免耕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生态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经济,农业部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创新。应用现代机械技术,农村生产产业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是未来几十年农村发展的趋势。创新改善农村生产方式,针对性保护耕地资源,在发展农村生产经济的同时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保护性耕地技术的实验推广得到了农村生产者的认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有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现有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变革的重点是取消现有广泛应用的铧式犁翻耕和播前精耕细作整地处理种床的耕作习惯。主要采用免耕、少耕、深松土壤、秸秆还回等方法,利用作物残茬和秸秆覆盖地面,用根茬固土,秸秆覆土,提高土壤的保土、保肥、保墒的能力。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是在少耕、免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作物收获后残茬、秸秆留在田间覆盖地面,春季不进行整地,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喷施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尽量减少机械进田次数,保护耕层土壤的自然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改善耕作法,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田间耕作环节,降低耕作成本,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现代耕作技术。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免耕播种施肥: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有些还是免耕地,所以必须要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②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收获后秸秆和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旱作农业降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适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广使用。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及其必要性,总结了现阶段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可以保护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地表水分蒸发和地表沙尘漂移,且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重点对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我国旱区农业降雨少、气温低、土壤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的现实,提出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倒秆覆盖技术、少耕留高茬覆盖技术和少耕碎秆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旱作农业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北方地区面积更大。干旱的气候条件,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旱作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这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地促进了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地技术就是通过秸秆根茬还田覆盖,免耕少耕播种,机械深松等技术流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万速度增加,因社会发展等各方面不断占用耕地,使耕地以年均3万公顷速度下降,致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近年来,因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近400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量每年近50亿吨。因此“保卫国土”、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地力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到现在,已不再是新技术,其在很多地方已经得到推广,本文主要针对其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总结,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性耕作,支持并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在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促进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以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为依托,运用保水保肥、机械植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耕作制度。吉林省在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保护性耕作农机设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不断改善,为吉林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程度逐渐加深,对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研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推广有很强的必要性。此文分析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提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得到广泛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介绍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