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6年1月22日)一、"十二五"及2015年林业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全区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及自治区五大生态工程,全面加强资源管护,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林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区累计完成营造林68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268万亩),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三北工程总规修编暨站(局)长会1月1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可为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讲话。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党组书记冯德乾主持,三北局局长张炜对2020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表彰了"2019年度三北工程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报了2019年三北工程重点项目核查情况。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范锐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领导、三北工程省区林草局分管领导及三北站(局)长10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防护林科技》由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防护林科技》面向全国,为我国六大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刊登范围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平原绿化、  相似文献   

4.
<正>70年波澜壮阔,70年砥砺前行。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时刻,9月26日下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第一党支部、自治区退耕还林与三北工作站党支部、宁夏金沙林场水洞沟管理站党支部和征沙管理站党支部联合开展"热爱林业情系绿色喜迎祖国七十华诞"主题党日活动,共促林业建设,同祝祖国华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纪检组长程伟、自治区退耕还林与三北工作站站长王治啸、宁夏金沙林场场长冯起勇、副场长郭立明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自治区林草局国土绿化技术服务团中卫市技术服务组自2020年4月14日起,历时近一月对中卫市三县(区)及市直春季造林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一、中卫市春季造林工作基本情况中卫市是全区林业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涵盖了南华山外围水源涵养工程和引黄灌区绿网提升两大林业工程,在全区国土绿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今年自治区绿委1号文件下达中卫市营造林任务14万亩,其中人工乔木林2.67万亩、灌木林4.03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退化林修复1.3万亩、未成林补植补造4万亩。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扶风示范点是依靠科技振兴林业的一枝奇葩。 1988年,林业部三北局和陕西省林业厅在山、原、川皆俱的渭北旱原县——扶风县设立示范点,探索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路子。经筛选,在扶风县北的南阳、黄堆、天度3乡19村20多万亩的区域内组建了由  相似文献   

7.
<正>克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全县幅员面积2083平方公里,9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64万亩,人口29.9万人,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全县林业经营面积84.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76.8万亩,有林地面积5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8.5万立方米,森林  相似文献   

8.
正素有"凉城"美誉的涞源,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全山区县。全县山场面积305万亩,有林地面积105万亩,森林覆盖率28.5%。涞源县从1987年列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围绕"经济强县、生态强县、和谐强县"的战略目标不动摇,按照"以林增绿、以林富民、兴林强县"的工作思路,以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为举措,以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林业  相似文献   

9.
1993年,我区林业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推动自治区林业更快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以三北防护林、沙漠治理、平原绿化三大工程为重点,全面开展造林营林工作,力争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483万亩,其中国营造林94万亩;飞播造林26万亩,治沙作业面积515.74万亩,封山(沙)育林56万亩。  相似文献   

10.
通辽市始终把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特别是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为构筑林业产业化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通辽市森林面积已达到1878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超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全区国土绿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以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和自治区国土绿化"四大工程"为依托,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助推建设美丽新宁夏,全区国土绿化工作总体呈现出行动早、起点高、质量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一、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2019年,全年计划完成国土绿化1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76万亩,封山育林18.2万亩,退化林分改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9年到2022年,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以增加国土绿量、提高林草绿质、提升生态绿效为总揽,分层分类开展九大林业和草原行动计划,举全区之力打一场生态建设攻坚战。开展生态修复行动。主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培育"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功能完备、效益递增"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完成新造林及改造提升200万亩;实施"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绿网提升工程",完成新造林及改造提升20万亩;实施银川都市圈绿色生态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7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新华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共同主办的"三北工程40年-崛起的绿色长城——生态文化作品征集展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目的是为了真实记录和反映三北工程建设40年的不凡历程、重大成就和感人故事,大力宣传为三北工程建设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先进模范,传承和弘扬老一代三北人凝聚的三北精神。三北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走过了近  相似文献   

14.
正陕西省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14.94万人。林业用地445.82万亩。森林覆盖率35.22%。近年来,林业建设可谓成效显著。自2006年以来,志丹县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大县的宏伟目标,以建设百万亩松柏林基地为主要内容,坚持依照"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中德合作造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以"两线三点"为主的重点区域,县财政先后  相似文献   

15.
正工程期长达70年、地跨13个省(区、市),大型林业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行至今日,以"增绿增质增效"作为三北工程构建"生态美、百姓富"的新方向,5年来动能不断释放,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新贡献。不凡业绩年均造林育林千万亩据统计,2012年-2016年,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育林50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805万亩、封山育林2007万亩、飞播造林55.5万亩,工程建设以年均造林育林千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防沙治沙取得重大进展,沙化面积持续减少。5年来,工程区治理沙化土地近6万平方公里。据第五次沙化和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土地沙  相似文献   

16.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  相似文献   

17.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黑龙江2019年完成造林117万亩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于植树节当日倡议"植树造林,绿化龙江大地"。同时公布数据,该省2019年共完成造林11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黑龙江是中国林业大省,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北提前拨付林业草原专项资金28.2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防护林科技》面向全国,为我国六大生态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