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直面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科学制定并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顶层设计上保证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了广覆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四层八段多元式"实践教学平台,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招生就业两旺,社会信誉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80-282
以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探索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为适应卓越农业人才培养2.0计划,对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我国农业对外投资领域与规模、地理位置与物种资源、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对外科技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具备的优势,并从开展顶层设计、建设全球农业科研基地、推动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和强化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推动我国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专业,本文主要介绍本专业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高标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章阐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本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推行的一项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采用"3+X+Y"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方式改革、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顶层设计的政策发展逻辑、人才培养的类型逻辑、学科专业建设的专业群逻辑等方面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要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专业群建设必须走不同于以往、有自身特色的新道路,必须搭建专业发展"骨架",充实学科"血液",强健师资队伍"肌肉",塑造教师的教改"灵魂",培植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造血基因"。  相似文献   

9.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优势,紧紧围绕大众化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好专业发展方向。按照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彰显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培养的基本原则,对农业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专业配套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农业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确立农业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生产、实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渠道,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创新,强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配套的制度,是农业高职教育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数字图书馆特点、目前发展和服务现状,结合我馆"农业数字图书馆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展情况及服务实践,提出农业数字图书馆在新时期服务的最佳模式,即以丰富的文献、网络资源为依托,以农村科普基地为平台,以农村、农民为对象,拓展农业数字图书馆服务,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则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既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池州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构建循序渐进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外"双导师"制、建设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方与合作单位协同组织等方面对如何保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加以探讨,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复合人才的基地,应采取各种发展对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包括重新研究办学定位和方向、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及就业导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格局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可向农村地区输送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化、农业管理等方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助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急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力量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浅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在创业观念和意识、心理品质、经营管理才能、创业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对农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性要求,而当前农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着较多问题,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业高校要想担当起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培养计划制定、师资力量建设、创业实践环节、教育评估机制、教学管理模式、学校保障性制度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发挥农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的有效途径。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实践,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中开展科技服务的内涵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是教育部、科技部为切实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服务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南京农业大学依托江苏农村发展学院,对接地方需求,加快其实质性运转,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开展定向培养农业推广人才、建立新农村服务基地、提供政策咨询和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建立了“立足江苏,服务江苏”的地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为设施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从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过程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了设施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深入教师队伍改革、引导学生参生全产业链生产、优化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和途径,以期提高设施农业实践教学水平,满足全产业链条件下设施农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一些成功举措为例,提出涉农高职院校要加强"三农情怀"建设、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细化农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旨在为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深入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农村教育、科技服务、农业现代管理和构建和谐农村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继而分析了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