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财经类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加,财经类专业成为国内大学专业的热门。正因如此,就意味着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本项目以如何增强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分析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简要的探讨如何改善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突破就业瓶颈,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模式加以思考。近年来,大学生考证情况越来越"热",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曰益严峻。因此,考证与就业的关联性备受质疑。基于这种质疑,本研究针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考证与就业的现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找出财经类大学生考证与就业关联性之间的影响;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所建立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根据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因素,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三大原则,从"考核学校"和"个人"两个方面设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的数据来源、具体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与说明,以期对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已成为社会各界面对的难题,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我省高职院校2012、2013、2014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社会,与毕业生沟通交流,走访用人单位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7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构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指标的内涵进行解析评价。通过调查应用评价得出定性与定量结论,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毕业生就业等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全国100多所农业院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itic模型对涉农大学生就业收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英语成绩和职务性质对大学生就业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大学生"考证热"看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引发大学生“考证”的主要因素。市场机制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客观上催生了大学校园的“考证”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用“考证”这种方式增加竞争的砝码,从主流上说,是一种进步。调查研究表明:现代大学生“考证”日益趋于理性,能够合理处理专业学习与“考证”的关系。高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考证”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大学生就业数量问题,而其就业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所以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就业质量衡量指标、就业质量问题成因的分析,发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就业质量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大学生就业数量问题,而其就业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所以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就业质量衡量指标、就业质量问题成因的分析,发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为数量,更应体现在质量上,提高大学生就业绩效首先需要洞悉影响绩效的因素.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类群大学生的职业搜寻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群大学生职业搜寻绩效差异显著,有无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沟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绩效的三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地位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父亲的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就业单位影响显著,父亲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体制内"单位就业。  相似文献   

10.
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是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农业高校农业经济专业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报考经济类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阐述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6,(14):171-173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结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努力寻找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年龄、职场竞争力、返乡渠道、预期月薪、出台政策、家庭情况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行为影响显著。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为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23所高校44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KSF分析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要素进行关键性评估,探讨社会兼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有积极的兼职态度和动机,但所选择的兼职岗位专业相关性和技术能力较低,兼职就业促进效应不显著。与雇主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人际沟通与合作、社会实践和专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成功因素。通过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三方努力,改变大学生兼职观念,建立兼职就业长效机制,探索大学生兼职就业新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学历、专业以及个人能力均显著影响大学生能否就业,经济困难对于大学生就业与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除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综合和借鉴国际上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挑选出适合衡量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并结合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套包括道德个性、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方面等6个方面32个具体指标的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对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衡量出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蒋洪甫  赵雄伟  刘超  彭艳  李晓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57-12258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德尔菲法构筑了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层级图,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了诊断。经分析可知,学校声望、就业服务、能力素质、学历层次、就业期望是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农村生源大学生已经超过高校大学生人数的60%,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高校需要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着手研究,把握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引导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以帮助农村生源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本文首先分析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的特征,然后分析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最后尝试探索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绩效包括获得绩效与持续绩效两个维度。通过实证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大学生就业存在就业过程不顺利、保留现有工作意愿不强烈两方面问题。男生和独生子女在求职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专业满意度对就业绩效显著促进作用;职业成熟度水平对就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职业目标水平对就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职业独立水平对就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研究和探索。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以及就业地域的选择趋于理性,大学生性别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其薪酬没有影响,学生对学校对其专业方面的培养以及求职渠道构建较为满意,学生对于职业期望高,满意度也较高等四个结论。修正了对于大学生求职选择的功利化,女性就业难,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作为研究背景,阐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发展概况,以大学毕业生作为主要研究群体,以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为研究内容,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困境提出应对措施.应加强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十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更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就业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从高校一线就业工作者视角出发,阐述了就业质量的内涵、特点,对就业工作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建立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核心的全新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