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者"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女性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从西方的"他者"概念出发来探讨传统儒家女性观中的"他者"意蕴,直面女性主义的挑战,是促进儒家女性观创造性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是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两部小说。其中的女性角色往往被批评为"拜金","虚伪",或者"吸血鬼",甚至被指责为造成男主人公悲剧的罪魁祸首。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典型的两性关系模式之一——骑士的典雅爱情,来阐释在"男性向女性提供保护"这层浪漫的面纱后是女性被父权制社会统治及贬低的事实,以此唤起读者对于文中女性角色及当今女性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宗蓝 《甘肃农业》2005,(9):122-123
《呼啸山庄》和《独角兽》,这两部由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创作的可称之为女性主义文本的小说,都以其结构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惊世骇俗的女性形象。《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独角兽》中的汉娜,在父权制的强大统治下失去爱的自由而又疯狂追求自由之爱,她们的悲剧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三个悲剧女性角色。以在传统的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痛苦和遭遇为主要关注点,对这部小说的详细解读,可以得知她们所生活的男权社会制度是女性悲剧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誉全球的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她的小说作品以女性视角描绘男权制社会下处于特殊境地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阿特伍德所创作的《浮现》和《使女的故事》的深刻内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对于自然和女性的戕害,并探求作品中"他者"视角下的女主人公的觉醒与抗争。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是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充分展示女性意识。从其女性主义观点根源入手,结合其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提倡的男性与女性意识相融合的观点,分析其意识流小说创作表现出的伍尔夫式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主要代表作,也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哈代在其作品中表现了他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在他笔下,自然是女性生存的沃土,女性是自然的化身。与此同时有机自然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侵蚀,渐渐失去生机,威塞克斯女性在父权制文明的压制下经历着悲剧。而自然与女性正是生态女性主义探讨的焦点。本文试以其视角解读哈代笔下女性的典型代表苔丝的命运悲剧,来进一步探析哈代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女性和翻译都被归于从属地位。女性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解构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折射到了翻译领域,形成了女性主义独特的翻译观。这种翻译观及其实践是对待统忠实观念的创造性叛逆,给翻译研究吹进了一股新风。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末,中国文学最引人注目的创作现象之一.是在九十年代兴起的一股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潮流.在这股潮流中,女性写作是真正的个人化的女性话语时期.女性作家对自己的"女性"不再采取回避的姿态,无论是在写作观念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和女性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女性主义译者开始在性别视角下重新审视语言,主张通过翻译使女性的声音在父权社会下被世人听见和重视,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翻译策略来干涉文本,以彰显女性的话语权力。本文对翻译和话语权力的结合过程作了背景综述,并以具体的译本为例,试图展示出一幅伴随于其中的性别话语权力博弈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197-198
在后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提升生活质量,积极融入当代社会已成为众多人的精神诉求。女性作为农村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生活群体,在追寻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暴露出亟待处理的女性主义信息问题。如何实现鼓励信息经济快速良性发展与发挥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的结合,是现代文明提出的至高思考点。  相似文献   

12.
《灶神之妻》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的母亲们来自战乱频繁的中国,深受父权制文化的迫害,通常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来到美国后也终身没有摆脱父权制文化的阴影,从而对母女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伤害。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但《灶神之妻》中所体现的父权制意识形态却将女性紧紧地禁锢于家庭生活中。来自不同阶层、身份迥异的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压制下却不得不走向共同的宿命。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这部名作,分析了文中的"母亲"文妮在父权制文化中的挣扎、反抗及其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各阶层教育的普遍提高,经济的独立,社会参与增加,导致女性意识的抬头,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她们获得了文化层面上的解放,使她们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审美意识、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言说方式,中国文坛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开始生长,部分中国女作家已经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了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后,中国的电影市场逐渐繁荣。在众多的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式:一种是呈现女性的优秀品质,另一种则是女性主义一直所反对的,将女性塑造成社会畸变的产物以吸引男性的眼光。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女人不坏》、《白银帝国》、《十分完美》、《花木兰》等五部电影里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从女性主义电影的角度将中国电影对女性角色的两极分化呈现做一个说明。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6.
黄洪玲 《农业考古》2007,(6):214-216
农舍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她短暂的35年的生命和1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舍承载着这位游子作家对新西兰故乡的深情,它们是凯瑟琳在飘泊动荡生活中对家的向往,在婚姻变故时的情感寄托,在遭到失去亲人的打击,身患疾病困苦时的精神慰籍,是她在作品和书信日记中驱之不尽,挥之不去的记忆。她带着对童年时期住过的农舍的无尽眷恋,在茫茫的文字海洋中寻求她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女性意识的佳作层出不穷,以写女性而著称的作家更是大有人在。他们大都从女性视角出发,探寻当下女性生存现状。本篇论文所要评述的作品也正是这样一部以女性为主的《月煞》,但本文又不止是停留在女性主义分析层面,而是深入人性层面来对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中国女性翻译作品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中国特色之路和常用的翻译方法,探索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所处时代、生活经历及婚姻影响使其形成了复杂的性别观,通过对《伊甸园》主人公凯瑟琳这位勇于创新、大胆反判的“新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双性视角,对父权制和性别角色的陈规模式不合理性的揭露,以及对妇女受男性歧视和排挤遭遇的同情。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八世纪女性主义经典小说《觉醒》中,凯特.肖班夫人不仅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所受到的种种压迫,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在当时的社会觉醒后的女性想要挣脱牢笼时所面临的两种悲惨结局,死亡与孤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