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略论殷商时期的酒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洪琼 《农业考古》2012,(4):173-176
殷商时期,考古发掘的墓葬数量众多,墓葬中出土的酒器种类丰富,主要有陶制的酒器、青铜制酒器,还有铅制酒器和仿铜陶制酒器。酒器中觚、爵二器是墓中常见之物,是随葬品组合的核心,反映殷商时期"重酒组合"的观念。本文以殷商时期科学发掘的墓葬资料为基础,对殷商时期的酒器种类、酒器组合及其反映殷商饮酒风习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陂池水田模型与汉魏时期云南的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陂池水田模型与汉魏时期云南的农业云南省博物馆肖明华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小松山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陂水田模型,形状呈长方形,陶制,长32厘米,宽20厘米,一道坝将其分为两截,一截为陂池,一截为水田,田中央为一条渠,渠与陂池相通。两边为水...  相似文献   

3.
徐州东汉画象中炎帝神农图象西北大学郑钺江苏省徐州市及所辖诸市、县,以出土多座西汉末年至东汉末年画象石刻墓葬而闻名。徐州画象石刻的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迥然有别于陕北、河南、四川等地的作品,而与山东鲁南画象石刻有某些相近之处。这一带(包括邻近的泗洪等县)...  相似文献   

4.
李斌 《农业考古》2021,(1):25-33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开始采捕珍珠。先秦以迄西汉中期,出土珍珠的墓葬或规模宏大,或随葬品丰富,反映出这一时期珍珠作为昂贵奢侈品流通的属性。而西汉中晚期以来,尤其是东汉时期,珍珠较多地在中小型墓中出现,表明珍珠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岭南珍珠开采和贸易的兴起,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先秦至汉晋时期,珍珠被广泛应用于装饰、丧葬、美容等领域,并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旬阳县近年陆续出土了三组汉代溷厕合一的陶制模型。这三组陶制模型生动地展现了汉代汉水中游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文明发展的情景。一组猪圈为刀把形。(图1)在周栏拐角  相似文献   

6.
贵州出土的汉代陂塘水田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小帆 《农业考古》2003,(3):166-168
陂塘水田模型主要出现在两汉时期的南方墓葬中 ,如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均有出土。贵州在赫章可乐、兴义、兴仁共出土了四件 ,均系泥质灰陶 ,器形保存较好 ,反映了贵州汉代新出现的农田水利技术 :陂塘和水田相连 ,陂塘既可灌溉又可养殖 ,水田栽种水稻 ;陂塘蓄水备灌 ,旱灌涝蓄 ,同时兼养各种水生动植物 ,一举多利。一、贵州出土的陂塘水田模型的具体情况可乐 ,15 :2 :长方形 ,一半陂塘 ,一半水田 ,陂塘中有螺蛳 4个 ;田分四块 ,各有螺蛳一个。该模型长 4 2厘米 ,宽 2 2厘米 ,高 7厘米。时代 ,东汉 ,现藏贵州省博…  相似文献   

7.
有关农业考古方面的文物资料,在四川屡有发现。1975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土桥地区的一座东汉砖石墓内的画像石,尤其引人瞩目,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该墓出土之两幅画像石,分别被嵌于墓之东、西两后室的后壁。东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296×285厘米;西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300×275厘米(每幅皆以拓片规格为准),堪称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笔者于《农业考古》创刊号上介绍了赣南的大余、于都等地出土的南朝、隋、唐时期铁农具。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又相继在赣南境内的赣县自鹭、全南县社迳、大余县梅关、赣州市沙河、南康县赤土等乡、镇的南朝墓和唐墓中出土了一批铁农具。上述赣南出土的这些古代铁农具,主要是锸、钁、镰三种。其中锸最为常见,是赣南这个时期墓葬中重要的随葬品,特别是唐代土坑墓尤以为盛。(见图177页)  相似文献   

9.
秦汉墓葬中,经常发现有陶仓、陶困等储粮模型明器的随葬。据目前所知最早的陶困出现于春秋晚期的秦国墓地中,并于西汉中后期开始在中原乃至全国范围内盛行开来;而陶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的关中汉墓中,在东汉时开始骤然增多,并盛行全国。陶团最先出现在春秋晚期的秦墓,与秦国的农业发展和秦人的价值观及丧葬习俗分不开,而陶困和陶仓的流行时间的不同与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考古资料证明,在甘肃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种字形大墓[1]、甘肃礼县圆顶山秦贵族墓地[2]、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3]、咸阳市黄家沟战国秦墓[4]、秦始皇兵马陪葬坑[5]及四川青川战国中晚期墓葬[6]、成都羊子山第172号墓[7]、四川?经古城坪Ml[8]、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9]、湖北云梦木匠坟秦墓[10]、湖北云梦龙岗秦汉墓的M10[11]、河南泌阳秦墓[12]等均有秦漆器的出土。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出土的秦漆器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充分说明了秦漆  相似文献   

11.
山东枣庄出土的汉代陶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年来,枣庄市经过科学发掘的数以百计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陶仓模型,其中以1985年至1986间对市中区渴口镇砖厂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的数量最多,在清理的百余座墓葬中,出土陶仓模型53件。最多的一墓(M28)出土了5件(1)。它们不仅形制多样,而且在建筑技术、防潮、通风、防盗  相似文献   

12.
汉晋时期是广东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随着考古调查发掘的深入开展,在广东地区发现了一批汉晋陶水田模型;截至目前为止,在广州番禺龟岗东汉墓(M16)、佛山澜石东汉墓、连县(今连州市)西晋永嘉四年墓、广州黄埔区大沙镇姬堂村3号西晋墓(M3)、嘉平四年墓(M3)、韶关西晋“太康七年”墓、韶关东晋成和二年墓和肇庆市坪石岗东晋墓中都有陶水田模型出土。  相似文献   

13.
北京石景山金墓新出土点茶图壁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敏苏 《农业考古》2002,(2):146-149
20 0 2年 3月 ,北京西郊石景山五环路立交桥工地 ,发现了一座有皇统三年 ( 1 1 4 3)纪年的金代壁画墓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圆形砖室墓 ,墓室直径不足 2米 ,穹顶已毁。可贵的是 ,墓室中出土了一组保存完好的壁画 ,内容自西南顺时针依次为 :散乐、备酒、帐榻屏风、点茶、备宴 ,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墓主人生前丰富的生活场景 (简报待发 )。其中的点茶图 ,在北京地区墓葬壁画中实为罕见 ,它引起我们对这一时期饮茶生活的关注。这幅壁画上共有六个人物。画面中心 ,围绕一张方桌有三人。桌的左后方 ,一个留两撇短须的男…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长沙市清理的一座西汉墓(83长东水M4)中,发现两件陶制水生动物,造型各异,似属一龟一鳖(见图)。陶龟胎质为泥质灰陶,长19厘米。陶鳖为夹砂硬陶,长15厘米,背面参差浅刻数组平行短纹。两物背甲隆起,背裙微翘,昂首撑足作爬行状,其造型精致,灵秀逼真,形态栩栩如生。这两件器物是在一座长354厘米,宽240厘米深150厘米(原表土被推平)的土坑竖穴墓中出土的。随葬品虽被盗但还出土了一些西汉时期的典型陶器和泥半两钱、陶郢称等。根据湖南西汉墓的特点判断,此墓的时代应属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但有准确年代可考者为数不多。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所出的铁农具,时代明确,种类也较多,是一批研究西汉中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满城铁农具(包括农具铁范)出土于刘胜墓的甬道和中室,窦绾墓的墓道、北耳室、中室、后室和墓门外堆积中。所出农具都属于挖土、翻土的工具,计有镢、铲、二齿耙、三齿耙  相似文献   

16.
浅谈广西倒水出土的耙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年六月,在离梧州市32公里的倒水公社发现一座南朝砖室墓,出土了一批青瓷器和陶器,其中有不少陶制家禽,牛圈等模型器,值得注意是出土一件灰陶的耙田模型。对于研究南朝时期南方牛耕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耙田模型较为完整,作长方形、长18、宽15厘米,水田四周均筑有田埂,中间纵贯一田埂,将耕地分为二块,一角设有漏水设施,田面有耙齿痕,各块站一牛一人,其牛较粗壮,鼻穿环,随牛后人俑刻画清楚,头戴尖顶帽,衣着与该墓出土的武士俑是一致的,两手似扶耙,形态生动(见照片,其中一俑复原)。  相似文献   

17.
成都石羊乡出土王莽时期斗鸡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南郊的石羊乡成都铁路西环线工地清理了一批汉代砖室墓。在六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小陶罐,在清洗该小罐时,发现罐身用细线刻划出一幅斗鸡图。六号墓是一座单室券拱砖墓,平面呈长方形,长4.15、宽2.28\残高0.48米,墓砖都是长方形青灰素面砖。该墓早年被破坏,墓葬L部不存,但下部保存完好,未被扰乱。该墓出土遗物较多,计有各式陶罐、釜、耳环、熏炉、灶。小立涌等陶器,这些陶器都具有西汉晚期及新莽时期特征(‘)。墓内出土了大量钱币,除部分为西汉五铁外,其余都是货泉、大布黄千、及各式…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至迟在汉代就有了蚕桑丝织生产,目前所发现的采桑图主要出土于嘉峪关地区魏晋砖室壁画墓中,是河西地区蚕桑生产的见证。嘉峪关六号墓所见的3幅采桑图与其他同时期墓葬中所见采桑图的表现方法完全不同,根据图画中采摘对象的表现形式和驱鸟元素等分析,六号墓的所谓采桑图应该是柞蚕放养中的移蚕图。根据文献记载,这里也存在柞蚕放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白瑶瑶 《农业考古》2017,(6):226-231
相比于前代,明代谷仓罐在器形装饰和丧葬内涵上都有所简化,逐渐回归"食罐"功能。谷物随葬在明墓中主要有使用谷仓罐盛放谷物、谷物单独摆放、随葬仓类明器作为象征这三种表现形式。除了谷物,有些墓葬还出土了果、蔬菜、鸡蛋等其他食物,是对谷物随葬的一种丰富与升级。明代随葬谷仓罐及谷物现象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以谷祭魂的丧葬理念。  相似文献   

20.
正文物,其价值在文不在物,出土信息的价值甚至远在器物本身之上。如果缺失出土信息,那这器物可能什么都不是。就像这件器形很现代,颇具穿越感的水晶杯(见图1),如果非考古出土,很容易就被误以为是谁家用旧了的玻璃杯,被当作废品扔掉。这件水晶杯1990年出自杭州市北郊半山区石塘镇1号墓。依据同一墓葬区出土的"越王王王"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