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松是晚清地学巨子,代表作是《西域水道记》。该书将西域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串联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可贵的是,该书是建立在作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著述,与乾嘉时期,只从事史料考据的研究迥然不同,而且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对中国西部进行探险之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拾遗记》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农业资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魏晋时期农学著作的阙略。通过《拾遗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掌握魏晋农业发展的一些信息,如粮食作物品种日益丰富,作物栽培技术和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境外引进了许多蔬菜、瓜果新品种,新土地的开发等。由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农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试论全国农业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宛章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7,(1):21-22
1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整地收藏全世界重要的原始文献,为此,各重点图书馆必须开展全面协作、合理分工。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全国统一布局,分工协作,才能避免原始文献不必要的重复和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6.
1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趋势80年代以来,世界进人了信息爆炸时代,文献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年出版文献约80万种,其中期刊1万余种。我国出版的年文献量,1988年图书出版65962种,期刊1万余种。9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文献总量约50万余种。另一方面,书价涨幅大。有资料反映,国外期刊价格1993年前平均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1994年,由于国内外汇并轨,外文期刊增幅达到50%一60%;中文图书的价格,1995年比1985年平均增加8—10倍。相反由于经费有限,十年来各单位图书经费平均增幅只有20%一30%。以上海农学… 相似文献
7.
8.
赵素牌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8):20-21,43
对国家农业图书馆2002-2004年中外文馆藏图书以及2002-2005年的中外文原版期刊中的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食品加工三个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立体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挖掘单位面积土地(水体)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时间、空间、气候等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加速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以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因此,研究立体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检索立体农业文献,并研究其分布规律,既有利于文献的搜集、贮存,也有利于立体农业的研究和利用。笔者查找了1986年以来《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和哲社版,中国农科院文献中心出版发行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农业》等检索刊物,以及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收藏的1986年以来的内部期刊和资料,共搜集立体农业中文文献1006篇。现将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概述如下:一、立体农业文献的地域分布检索结果表明,北京市、河北省的文献量最大,分别占总文献量的19.8%和26.1%。其次为河南、四川等省。文献量最少的为青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业科学》创刊于 1972年 ,主要报道农业科研和生产方面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 ,以及国内外农业科技新动态、新进展 ,具有自己独特风格 ,形成了稳定的学术选题和报道体系 ,在国内外农业科研和生产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为全国农业核心期刊 ,1996年以来连续三届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为传播和交流农业最新研究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解《河南农业科学》发文情况 ,笔者对该刊近 5年来的选题及作者地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1 发文的选题分布《河南农业科学》是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 ,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 ,植…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湖南湘西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环境、丰富多奇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以及较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原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但必须与湘西的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深入发掘原汁原味的乡土原生文化,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域边塞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绽放的一朵奇葩,诗中不仅描绘了西域自然风光、地理气候、风土人情,也抒发了作者从中原来到西域后产生的独特心理情感。按照一般的观念,唐代士人的时代精神与西域边塞特异的地理风貌相碰撞而创作出的诗歌是以理想、激情、豪迈为情感基调,而事实上,唐代西域边塞诗却有着一种浓郁的边愁情绪。本文主要探讨唐代西域边塞诗中表现了怎样的边愁情绪,并从作者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就目前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培养龙头企业、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建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4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循吏,是为文献记载认可的具有良好声誉的地方官。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为“循吏”所立的列传中,唐代循吏关注水利、兴修水利的情况得到充分反映。二书对水利的重视,是我国正史记载的一次突破,并为后世正史所继承和发展。正史《循吏列传》中对水利的日趋关注,也体现了我国水利技术不断进步、水利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过程,表明优秀的地方官员不断探讨更加丰富、更为恰当的做法,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突破自然的局限,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中“稻”字出现了337次。唐诗所描绘的水稻品种主要有蝉鸣稻、霜稻、珠稻、罢亚、獐牙稻、红稻、黄稻、白稻、红莲稻和香粳。唐诗所反映的水稻种植区主要有江浙、巴蜀、荆襄、关中及中原等地区。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了I/U和N/U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中部地区可在壮大现有城市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西部地区应走集中型城镇化道路;东北3省应以大力提高当地工业化的质量、加快产业结构提升为主,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形态的延续,"三农"问题在我国历来是最关键和最艰难的问题。农业遗传资源权作为一种独立财产权的确立,有助于"农民增收",从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有效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