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技术覆盖全部产业、培训覆盖全部主产县、展示覆盖全部示范基地"为主要目标,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培训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近两年在培训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从中看到了不同培训形式达到的效果不同,总结经验,笔者就如何搞好蜂农培训提出了一些见解,供同行参考。一、加强培训,普及科学养蜂技术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下发了3个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此,农业部、财政部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并在2007和2008年投巨资陆续启动了50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其中与养殖业有关的包括生猪、奶牛、蚕桑、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蜂、兔、水禽、绒毛用羊共11个畜产品和6个水产品。  相似文献   

3.
黄若涵 《猪业科学》2013,(1):142-143
@@@@2012年以来,各级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以及综合试验站围绕各地养猪业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生产,以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以推广规模养殖和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加大了科技对养猪业的贡献力,推动养猪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近日,各级生猪产业体系积极总结旧年工作,部署2013年新年任务,迅速地展开了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1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到新疆开展培训 2013年10月23日,由新疆畜牧厅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的“2013新疆种猪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瑶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赴新疆对发展生猪产业开展培训,来自全疆畜牧业养猪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场(小区)等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  相似文献   

5.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2,29(6):142-143
全国各地产业体系专家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养猪生产一线上。深入养猪基层与养猪人共讨养猪生产,走进猪舍解决实际困难、破解养猪难题。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实践、深入基层的热潮在神州大地兴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1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养猪生产1.1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2012年5月26日,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李郁、殷宗俊等岗位专家前往寿县开展了"猪病防控"和"生猪遗传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在寿县畜牧局的组织下,有200余人参加了集中技  相似文献   

6.
专家文库     
王诚 《猪业科学》2019,36(4):4-4
王诚(1975—),副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生猪健康和优质猪肉生产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济南市畜牧科技与良种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参加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优质瘦肉猪配套系选育、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公益性科技专项、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后处理与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农业部跨越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专项等26项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7.
黄若涵 《猪业科学》2012,29(5):140-141
201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促进年",农业科技创新多次被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在这特殊的一年,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全国各级生猪产业体系成为了这场从未有过的声势浩大的技术创新革命的领头羊,积极参与启动"地方科技促进年",岗位专家们或开展技术培训、或调研猪场为其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他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开展团队建设,引领着我国养猪业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湖北畜牧兽医》2020,(1):32-32
近日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按照双方当日签署的生猪稳产保供综合金融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出覆盖生猪全链条的复养“保险超市”,以帮助全省养殖企业尽快提高复养水平和稳产保供能力。按照协议,生猪复养“保险超市”由“四体一保”提供支撑。其中,河南农业畜牧部门指导各地推进涵盖四大体系的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即建立与保险精准保障相匹配的畜牧产业发展体系、信用培育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而中原农险则负责开发覆盖全链条的生猪复养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29~30日,营养提升母猪繁殖潜力技术论坛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主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承办,广东新南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旺大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40多个综合试验站的站长及营养技术主管、部分生猪企业和饲料企业技术人员等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农业部启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有北京市、山东省、湖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等近10个地方省(市)在各地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为研讨国家生猪产业体系与地方省(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1.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1,28(12):68-68
自2007年农业部启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有北京市、山东省、湖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等近10个地方省(市)在各地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为研讨国家生猪产业体系与地方省(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认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目前体制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新机制。今后要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强化农业科研的合作,加快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着力强化科研与推广的衔接,努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系统创新推广机制,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培训工作的联动效应;创新推广模式,使推广工作更加接近生产需求,更具活力;创新推广方法,使推广工作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更能满足农民需要。这三大创新构建出我国科技服务农业生产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我国将建立东北、黄淮海等1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大幅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工作会议指出,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以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整合区域内的科技资源,依据全国农业综合一级区划,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四川省通江县民胜镇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示范工程生猪项目工作,狠抓了生猪饲养技术的普及,实行抓点带面,推动了生猪饲养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陈仓区生猪产业稳步发展,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寻求产业发展的后续出路。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陈仓区生猪产业呈现区域场户集中,土地承载量基本饱和,良种繁育体系较为健全,生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村发展迅速,组织化程度较高,销售和加工渠道畅通等特点。同时也发现了陈仓区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如养殖污染较为严重、环保压力较大、疫病风险较多、产业板块受到挤压、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分析了保持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诸多优势。提出了"稳定原区,大力发展山区、半山区,保持生猪产业大区发展势头不减"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分别从提振生猪产业发展信心,科学规划布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科技培训,完善繁育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生猪产加销区域平衡,推广绿色健康养殖,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对策和建议,为陈仓区生猪产业后续健康发展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7.
“首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河北省畜牧业监测预警服务中心、石家庄市畜牧兽医学会承办。国家蛋鸡、肉鸡、生猪、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河北团队等单位协办。大会吸引了来自京、津、冀、鲁、豫等10多个省份的近百家企业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养殖场(户)、饲料、兽药、企业代表共计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8.
专家文库     
季海峰,1963年2月出生于山东平度,博士,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与繁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海省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青海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分布,提出了青海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青海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整体结构,功能体系和工作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淮阴区自2006年被确定为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区,2008年又被确定为家禽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区以来,通过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单位和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探索技术推广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