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克服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食盐和硼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食盐和硼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张恩慧鲁玉妙(陕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杨陵712100)≈≈≈≈≈≈≈≈≈≈≈≈≈≈≈≈≈≈≈甘蓝目前主要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繁殖一代杂种种子。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繁殖虽蕾期自交能够留种,但存在费工、成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而...  相似文献   

3.
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明 《园艺学报》1998,25(2):194-196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对10个甘蓝自交不亲和系、5个亲和系的柱头、花粉蛋白质谱带进行了分析。对比自交不亲和系开花前2~3d的柱头与成熟柱头,发现各试材在等电点为8.3~8.5的区域内有一条特异带,该带在成熟柱头中清晰可见,在开花前2~3d的柱头中没有或较弱。据此特征推断该带即为S蛋白质特征谱带。以双蒸水和巯基乙醇作为提取液处理花粉,均未发现自交不亲和系共有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及S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22E1’, ‘022A1’, ‘02259’开花前两周的花蕾进行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 开花后自交。与花期对照相比, 3个自交不亲和系的亲和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以1 500 μmol·L - 1槲皮素溶液处理效果最佳, 在022E1系中其亲和指数由原来的0.03增至4.35, 完全转化为了自交亲和系。采集开花前1 d的花蕾切取柱头进行SRK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槲皮素处理后可显著抑制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柱头中SRK活性, 从而阻止了自交不亲和性的信号传导, 达到了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反义MLPK基因在甘蓝柱头特异启动子SLR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其导入高度自交不亲和甘蓝材料‘TF’。转基因甘蓝T0代植株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转MLPK反义基因单株内源MLPK mRNA积累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转基因植株花期柱头内源MLPK mRNA积累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花粉原位萌发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甘蓝植株花期自交后,吸附在柱头上的花粉粒大量萌发,且穿过柱头的花粉管明显增加,并导致花期自交结籽数上升,转基因植株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植株。结果表明,下调MLPK基因表达能部分打破甘蓝自交不亲和,提高其花期自交结籽能力。  相似文献   

6.
祝朋芳 《蔬菜》2004,(3):6-7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7世纪末期由俄国传入我国黑龙江及新疆等地。甘蓝具有适应性广、耐寒和耐热性较强、病害少、产量高、营养丰富、耐贮运等特点,在我国引种成功后发展迅速,其栽培应用已遍及全国各地,在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花郴菜的起源以及材料的群体自交亲和性变异的分布及遗传趋势分析,认为在自交亲和性变异较大的群体中是通告选育出遗传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的。并推测在共椰菜中的某一特定品种的自交亲和性是由少数几对等基因控制的,其效应可能主是非加性的,但也能不排除一些微效基因的修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利用BA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胡繁荣¥浙江省金华农业学校利用BA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胡繁荣(浙江省金华农业学校321007)目前,国内外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原种生产,常采用人工蕾期授粉和NaCl溶液处理等办法,前者较费工费时,后者易引起药害。为了找到一种...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蔬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字花科蔬菜的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是简化制种的主要途径。研究自交不亲和性的文献非常丰富,本文试图对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规律、生理机制及其克服途径作一综述。 遗传规律 所谓自交不亲和就是植株开花时用同株或同一纯合自交系的花粉授粉不易结籽或结籽很少的现象。Kakizaki(1930)认为十字花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属于配子体型体系,即亲和与否取决于花粉本身所带的S基因是否和雌蕊所带的S基因相同。但Bateman(1954)等多数学者认为属于孢子体型体系,即亲和与否不取决于花粉本…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 和RT-PCR 技术, 从甘蓝基因组和柱头总RNA 中扩增获得了719 bp 的硫氧还蛋白(THL1) 的全长基因序列和430 bp 的cDNA 序列。序列分析首次表明, 克隆的THL1 基因全序列有两个内含子, cDNA 序列编码117 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甘蓝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的体外表达和相互作用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S位点受体激酶(SRK)和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位点蛋白11(SCR/SP11)分别为甘蓝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 SI)信号传导的雌雄决定因子。为了深入研究两者的作用机理和进行人工调控,本研究以结球甘蓝ZQ为材料,利用pET·NusA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将包含SRK胞外域和跨膜域的mSRK蛋白和SCR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融合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出融合蛋白大小分别约为116 kD和74 kD。进一步将两融合蛋白进行体外相互作用的检测,结果表明mSRK与SCR蛋白能够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体,这为下一步实现SRK-SCR复合体聚合与解离的人为调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提取方法和电泳条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双向电泳的关键。为建立适合甘蓝柱头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体系,本试验以甘蓝柱头为材料,采用改良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柱头总蛋白质,通过对IPG胶条、上样量、聚焦程序、SDS-PAGE胶浓度等的优化,建立了甘蓝柱头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即选用长17 cm、pH 3~10 NL的IPG胶条,上样量150 μg,按照聚焦程序Ⅰ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SDS-PAGE胶浓度选用12%,得到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片。  相似文献   

14.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 560、1 239 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 %、87 %、86 %、87 %。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452、394、393 bp)和2个内含子(514、807 bp),共编码412个氨基酸,内含子剪接位点均符合经典GT-AG法则。将LFYZQ与网上公布的12种十字花科植物LFY氨基酸序列按分子进化分成两类:甘蓝LFYZQ与花椰菜以及Jonopsidium属植物Jonopsidium acaule这3个分为一类;其余10种植物分为第二大类。LFYZQ蛋白分子量为46 kD,是一个不稳定的疏水蛋白,存在N-十四(烷)酰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酰胺化位点共4种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甘蓝逆境生理指标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表明, 低温(5 ℃) 逆境处理0~30 min 甘蓝体内的MDA、脯氨酸、可溶性糖、ABA 含量和PK活性等指标在较短的时间内都有明显上升, 然后下降。ABA 含量和PK活性的峰值早于其他指标, 同时低温逆境引起的PK活性对Ca2+ 的存在有明显的依赖性, Mn2+ 、Mg2+ 对其活性也有明显影响, 且这两种离子的影响机制可能不同。低温逆境信号引起22.9 kD 的蛋白质磷酸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个不同熟期甘蓝品种幼苗期叶片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舍量、还原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甘蓝幼苗期蛋白质舍量和叶绿素含量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在幼苗期的前3周逐渐升高并在第3周达到最高值,在第4周显著降低后又逐渐升高.还原糖含量多呈现无规律的波动性变化,但是还原糖含量的值都显著低于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甘蓝、番茄不同间作比例对甘蓝生长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宜的间作比例,为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甘蓝与番茄间作模式,对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小菜蛾、菜蚜等有一定的趋避效果,但6∶1的间作处理效果较差,4∶1、2∶1的间作处理效果良好,且差异不明显;2∶1的间作处理由于间作密度小,甘蓝受番茄生长的影响大,植株生长不良,6∶1的间作处理由于间作密度较大,甘蓝受虫害影响大,叶球虫孔数多,商品性差,4∶1的间作处理,植株生长良好,叶球饱满、质量大、商品性好。综合各项数据分析,4∶1的间作比例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R9为试材,以可育材料24为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药可以形成部分外形正常的花粉囊,但囊内物质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解体,最终这种不正常的花粉囊全部解体消失。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形成之前,此时花粉囊内未见绒毡层,可能是其本身并未形成绒毡层。  相似文献   

19.
抱子甘蓝组织培养及人工种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颖  徐程  张铭 《中国蔬菜》2005,1(7):12-14
以抱子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再生植株,并制作人工种子。结果表明:苗龄为8d的无菌苗,其下胚轴诱导不定芽频率最高,平均诱导不定芽数达11.3个。6-BA、ZT对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2mg·L-1作用最显著,繁殖系数达11.2。不定芽在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驯化移栽后成活。将不定芽用海藻酸钠包埋成人工种子,生根率为24%,移栽成活并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