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场秋播洋葱面积逐年增加,至1999年秋播时已发展至育苗田800亩。由于洋葱秧苗小,育苗田杂草密度大,人工除草困难,化学除草已势在必行。我们于1998~1999年对洋葱育苗田化学除草技术进行了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场秋洋葱育苗田杂草发生的种类与消长规律,并经小区试验筛选出适宜的施田补等除草剂品种与配方。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田间杂草发生规律调查洋葱出苗后选不同茬口田,每3d1次调查记载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1.2 化除药剂筛选试验1.2.1 供试药剂 40%阿特拉津悬浮剂(吉林省吉林市农药厂产),…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期间高温多雨,利于田间杂草生长.为寻求有效的化除方法,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赵桂东等人观察了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选用几种常用的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于丹 《杂草科学》2009,(2):73-73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期间高温多雨,利于田间杂草生长。为寻求有效的化除方法,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赵桂东等人观察了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选用几种常用的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节农时争取早茬,我县采用间套作的方式,在条播大麦收获前套塍花生。套作花生刚杂草的发生环境条件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本地区(通扬河南高沙土)独特的发生规律。因此,在化除的策略和方法上也有其特殊性。为了搞好花生田化学除草,我们自1987年以来作了专门研究,现将三年资料综述如下: 一、田间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和消长规律 (一)观察方法:于1989年6月1日开始,在每个不用药的对照区内定4尺~2作系统观察,3次重复,每5天调查1次,并将已出的草拔除。60天内记载杂草的种类、数量和消长情况,同时在出草高峰后多点调查各类杂草数,得出主要杂草的种群比例。观察点设在三里乡焦庄  相似文献   

5.
水稻直播田杂草发生特点与防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我省水稻直播技术发展很快。这对节省水稻生产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粮效益、适应机械作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直播稻田极易滋生杂草,防除草害是水稻直播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摸清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方法,于1996~1997年对水稻直播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化除试验示范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杂草调查选择早稻、春花茬晚稻与连作晚稻3种直播稻类型,采取定点系统观察方法,分别记录杂草种类、发生数量以及田间消长动态。两年共设12块田,72个观察点。1.2化学除草剂防除示范设6个组合大区药效示…  相似文献   

6.
吴英佺 《植物保护》1989,15(4):53-54
东台市沿海旱粮地区,夏大豆以春玉米间套种为主,只部份麦(油)后单种。田间以马唐、狗尾草、蟋蟀草、旱稗、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为主。苗期需人工除草2次,每亩需5个工。此的正值梅雨季节高温多雨,杂草暴发为害,人工除草效果差,一般产量损失2至3成。1985—1987年对夏大豆的化学除草进行了试验与示范,3年已示范2.13万亩,每亩可省工4.5个,增产大豆30—50公斤。有关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2~1985年调查和研究了佳木斯地区旱田杂草田间发生消长规律,掌握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可为杂草的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1.田间调查:选择秋翻春整地和原垄各1块,每块地定3点,每点2~4米~2,  相似文献   

8.
抛秧田杂草发生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已成为夺取水稻高产的一大障碍。为此,笔者于1995~1997年度就抛秧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做了一些研究,现将其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出草规律调查选择杂草发生具代表性的抛秧田2块,以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定...  相似文献   

9.
1990~1991年我们进行了玉米田化学除草试验,目的是探索能否用化学除草取代人工中耕松土除草。一、试验设计 1.中耕松土除草。玉米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时,人工中耕松土除草1次,以后每隔15天左右人工拔草1次,保持田间基本无草。 2.人工拔草。杂草出苗后每隔15天拔草一次,基本上保持田间无杂草,但始终不中耕。 3.化学除草。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化学除草,以后视情况辅以人工拔草,但自始至终不中耕。化学除草又分为以下两种:(1) 灭茬播种玉米田化除。亩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于玉米播后苗前兑水40~50千克喷雾。(2) 板茬播种玉米田化除。套种玉米或麦收后板茬播种的玉米,  相似文献   

10.
孙国华  唐立丰 《杂草科学》1998,(2):33-34,32
大豆行距与杂草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孙国华,唐立丰,周建强(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224314))为了摸清不同行距豆田杂草的消长规律,为化学除草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不同行距豆田的杂草消长进行了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与调查方法,大豆行距分别为15c...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药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田间杂草数量大,生长快,是制约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化学除草省工省时。但目前农资市场上玉米田除草剂种类多.为此,2007年对市场上几种常用玉米田播后苗前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为群众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田间杂草数量大,生长快,是制约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化学除草省工省时,但目前农资市场上玉米田除草剂种类多,为此。2007年对市场上几种常用玉米田播后苗前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为群众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麦田杂草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近年来通过化学防治,主要杂草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次要杂草却不断上升,使杂草群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摸清田间杂草优势种类,并制定出相应的化除方法,才能使杂草得到持续的控制。为此,我们于2000~2002年对襄北岗地麦田杂草优势种类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制定了一套有效化除配套技术。1研究方法1.1田间杂草优势种的调查2000~2002年,在麦田杂草发生盛期,分别选择襄北岗地不同类型麦田15块,每块田对角线取样5点,每点1m2,观察记载杂草种类和株数,然…  相似文献   

14.
(一)夏大豆田杂草的种群结构:大豆收获前,随机抽查7块田,其中2块为稻麦茬,5块为豆麦茬。采用随机取样法,每块田取20点,每点1平方尺,调查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本地区夏大豆田有杂草15科32种,按发生危害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1.主要杂草:属豆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如马唐、狗尾草、苍耳、鲤肠、铁苋菜、青葙、菟丝子。  相似文献   

15.
沿江棉区麦后棉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是江苏省沿江棉区之一。本区棉花生育期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有利于各类杂草滋生,对棉花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且996~1997年笔者通过普查和定点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地区麦后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消长规律,开展了农业、化学等方法防除棉田杂草,为大面积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1研究方法1.l棉田杂草种类、分布调查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选择旱连作棉田、精棉水旱轮作回水二年棉田,调查杂草种类、密度。1.2棉田杂草消长规律研究选择旱连作棉田、水旱轮作棉田各3块,每块田定5点,每点lin‘,从棉花移栽之日起至7月…  相似文献   

16.
2009—2011年连续3年,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珲春市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珲春市大豆田杂草种类有22个科、43种。发生重的杂草有狗尾草、问荆、鸭跖草、稗草、马唐、田旋花、三棱草等7种。介绍珲春市大豆田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长存 《杂草科学》1994,(2):47-48,3
西瓜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普遍推广地膜覆盖后,杂草出土早,密度高,且无法中耕、拔除,致使草荒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与质量。为查明草情,及时有效地指导防除,笔者于1990~1993年对覆膜西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及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化除试验。 一、材料及方法 1.全市覆膜西瓜分平原地、丘陵地和河滩地三种类型田,分别按其种植面积的1%划地抽样,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0.11平方米,于杂草种群相对稳定后调查杂草的种类、数量,分析其种群数量特征,确定杂草优势种及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播种季节(山东一般为5月20至6月15日)正逢高温、多雨季节,杂草生长迅速,加上夏收劳动力紧张,人工作业不便,极易形成草荒,因而玉米田化学除草显得尤为重要。邹平县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初只用莠去津(商品名阿特拉津),到目前已经有十余种除草剂可供选择使用。笔者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在摸清夏玉米田杂草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了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或不同种植时间)下的化学防除方法,现介绍如下:1夏玉米田杂草主要种类和生长规律1.1杂草主要种类本县玉米田杂草种类较多,其中危害较重的有马唐犤Digitariasang…  相似文献   

19.
超高茬麦套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成因及化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1年对江苏省5个不同生态区125个麦套稻田示范点的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麦套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种类多、发生早、群体大、危害重。免耕方式、前茬余草和前期田间管理粗放是造成杂草发生严重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前封后杀"的化除策略,并研究出多项配套化学除草技术,促进了超高茬麦套稻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蔬菜是高度集约化种植的作物,品种繁多,复种指数高,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加之菜田土壤肥沃,施肥量大,灌溉条件好,很适宜杂草生长发育。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致使菜区劳力紧张,部分直播蔬菜田不中耕除草等原因,草害已成为严重影响蔬菜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化学除草剂控制菜田杂草危害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杂草的化除技术必须适应杂草的发生特点和生长规律。为此,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全郊区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和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为化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依据。1调查方法采用五级自例草害估计法。即根据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