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区域范围、粮食种类、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研究等进行了文献归纳、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参数法双产出模型,在对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山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耕地利用模式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鲁西北和鲁西南作为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趋于集约利用,而鲁东等沿海或发达地区耕地资源则呈粗放型利用。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实现直补制度的创新,切实激励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约利用日趋稀缺的耕地资源,从而确保十二五期间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农收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12年吉林省9个市(州)的粮食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71.36%,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吉林省今后应依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物质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加强西部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提供粮食高效生产的人力资源支撑能力等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民心稳定、国泰民安的前提与基石,提高粮食效率无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有效途径。选取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选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效率的生产要素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的粮食生产效率随年份变化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粮食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D经费与其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我国应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兼顾落实农业经济一体化,完善财政支农机制,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率,从而促使各省共同提高国家粮食效率。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吉林省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利用2004-2012年吉林省9个地区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2004-201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71.36%,尚有提升空间;劳均粮食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正相关,有效灌溉率和受灾面积占比与其呈负相关。对此,应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物质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提供粮食高效生产的人力资源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三阶段DEA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机械、土地等投入变量进行了修正,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地区粮食综合技术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起到了...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及确保粮食安全,利用中国粮食主产区1998-2008年10年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测算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应扩大主要粮食...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如何在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会下降0.38%;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很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仅提升0.002 7%。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及其技术效率提升机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 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通过Tobit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异,2009-2019年间中国粮食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0.550 8,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吉林的技术效率最高,新疆的技术效率最低;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和农药投入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第一产业占比通过调节各产业劳动力投入和资产投入调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而受灾面积以减少粮食产量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调节劳动力要素配置、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均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中国粮食生产效率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可以从不同层面较清晰地表达生产技术和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使粮食生产效率问题得以定量分析。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定义进行介绍,概述了关于全要素生产率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对其作用的研究;介绍了测量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3种主要方法(指数法、DEA方法和SFA方法),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城镇化对不同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采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个方面分析环境压力下城镇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均存在技术无效率的现象.人口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主销区技术效率存在反向作用;土地城镇化只对主销区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工业"三废"的排放对我国粮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建议]发挥区域功能优势,推进专业化生产;推动城镇化进程,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大工业"三废"处理力度,促进农业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科技》2006,(3):56-56
据澳大利业农业资源经济局(ABARE)表示,澳大利亚对亚洲地区的粮食出口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耕地潜能有限制约粮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质量与数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耕地、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要转变为实际产量,国家政策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将发挥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2007—2015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要素指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我国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研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测度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及剥离外部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每个环境指标的单项影响看,同一环境要素对不同功能区的各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有差异。从环境要素指标的总体影响看,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强度小,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作用强度大。但是影响方向相反,粮食主产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主销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由此,决定了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因此,建议根据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结合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制定差异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产粮区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种作物,在考虑农业水污染的情况下,利用能够弥补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数量相对不足的窗式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探究产粮区2003-2012年三种作物用水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三种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所提高,但明显低于各自的技术效率;用水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玉米、小麦和水稻,而技术效率则依次为水稻、玉米和小麦;粮食主产省用水效率均比非粮食主产省高;长期偏低的农业水价并未真正反映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依据以上情况,提出产粮区应通过引入先进农业灌溉设备与技术,并根据产粮区粮食生产与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水价机制来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粮食的生产供给、库存和需求与消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耕地、粮食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粮食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及广大人民的关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今年我省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对泸州市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水资源对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了泸州市粮食生产应采用的主要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冠疫情的流行及国际局势的变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给本来就很脆弱的世界粮食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生产大省持续增产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通过对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与代价分析,明确生产资料投入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深入剖析新形势下山东省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寻求粮食增产策略。研究表明:1949—2020年,山东粮食产量增长5.89倍,达到5 446.8×104 t;粮食产量每增加1倍平均用时12.05年,播种面积平均减少4.34%,有效灌溉面积增加4.63%,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6.49倍,化肥施用量增加1.94倍,农药使用量增加1.14倍。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山东粮食单产每上一个1 000 kg/hm2台阶平均用时12.52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5.19%,农机总动力增长1.59倍,化肥施用量增长37.97%,农药使用量增长0.33%。通过对生产资料贡献率分析看出,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粮食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