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头季稻密度和肥料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单因子效应和交素作用,得出川东地区头季稻留蓄再生稻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密度30.73-31.54万窝/ha,N126.21-128.96kg/ha,P2O580.34-82.78kg/ha,K2O95.42-103.84kg/ha,头季稻产量可达8250kg/ha,再生稻产量达3000kg/ha以...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3.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2):35-37
头季稻的收获时间对中稻产量、再生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头季稻10成熟至10成熟后3天收获,对增加中稻产量和有效增加再生稻单位面积总苗数、有效穗、实粒数和产量作用十分显著,比生产中普遍采用头季稻8、9成熟收获蓄留再生稻的中稻增产2.29%—5.41%,再生稻增产5.30%—25.10%。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1996-97年在古田吉巷、宁德霍童和洋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早搁田有利于稳定穗数,提高成穗率,改善群体质量,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采用平稳施肥法时,总茎蘖苗数达预期穗数80%左右时搁田,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并兼顾穗数和穗粒数,取得较高的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仍能获得高产,前期施肥量越大,必须辅之以更早搁田。  相似文献   

8.
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负相关,同化产物在茎鞘、剑叶及其他叶片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4)各节间的同化产物分配比例与再生稻相应节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适时播种期,为充分利用山区光、温、水资源,指导山区农民适时播种,合理衔接超级稻、再生稻与油菜生育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比融水、三江两县不同播期对超级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物学、经济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超级稻播期每推迟5 d,头季稻叶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增加,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后推1~4 d,全生育期缩短1~4 d,成穗率、穗粒数、实粒数、产量降低;再生稻生育期延迟,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均呈退化趋势;在气候条件允许情况下,留低桩,延长营养生长期,有利于获得高产。【结论】海拔140 m以下地区,超级稻宜在3月中下旬早播,最迟不超过4月8日,再生稻留10~20 cm低桩,通过促大穗大粒获得高产;海拔250 m以上中稻地区,超级稻宜3月19~24日播种,最迟不超过4月3日,再生稻留高桩,保留倒2节,通过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适时播种期,为充分利用山区光、温、水资源,指导山区农民适时播种,合理衔接超级稻、再生稻与油菜生育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比融水、三江两县不同播期对超级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物学、经济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超级稻播期每推迟5d,头季稻叶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增加,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后推1~4d,全生育期缩短1~4d,成穗率、穗粒数、实粒数、产量降低;再生稻生育期延迟,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均呈退化趋势;在气候条件允许情况下,留低桩,延长营养生长期,有利于获得高产。【结论】海拔140m以下地区,超级稻宜在3月中下旬早播,最迟不超过4月8日,再生稻留10-20cm低桩,通过促大穗大粒获得高产;海拔250m以上中稻地区,超级稻宜3月19-24日播种,最迟不超过4月3日,再生稻留高桩,保留倒2节,通过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12.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7d左右  相似文献   

13.
14.
杂交组合头季稻—再生稻栽培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杂交组合红莲优6号、两优航2号、Y两优1号、II优航1号、II优602为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在辰溪县安坪镇新屋场村布置头季稻—再生稻小区试验,对它们抗病性、生育期、株高、产量、再生能力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头季稻产量、头季稻与再生稻总产Y两优1号>II优航1号>II优602>红莲优6号>S63>两优航2号;再生稻产量II优航1号>Y两优1号>II优602>S63>红莲优6号。头季稻—再生稻全生育期209~216d;头季生育期S63<红莲优6号、两优航2号II优航1号>S63>两优航2号>II优602>红莲优6号。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再生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方法及头季稻施氮时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在田阳县五村乡五村村早稻田开展了再生稻头季稻前氮后移对再生稻的影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要实现头季稻产量9 750 kg/hm~2,再生稻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目标,采用头季稻前氮后移施肥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头季稻氮肥后移的4种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量分别为252、126、42 kg/hm~2)的产量最高,达3 225.3 kg/hm~2。  相似文献   

16.
滁州市是单季稻地区,利用早熟中稻发展再生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之一.通过试验头季稻留茬高度低,再生稻产量也低,有效穗少,植株矮,生育期长.头季稻齐穗22 d施用促芽肥,留茬高度20 cm,再生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当阳市水稻再生稻面积已由点片种植向成片发展,两河镇胡场村五组连片种植的再生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头季稻进入黄熟期即收获前15 d左右,出现由北向南向一侧全部覆地倒伏,经过实地调查,对连片倒伏田块和连片未倒伏田块的植株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栽培方式有关,即抛秧栽培易引起倒伏,机插秧相对抗倒。倒伏的发生主要与根颈粗度、地上伸长节间数、穗粒数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头季的一期光全产物的分配及其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头季齐穗后15天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往穗部,其余27%-51%分配到营养器官。其残留于稻桩内的多少对头季稻营养和再生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残留在稻桩的光合产物越多,稻桩总糖,可溶性糖含量则越高,再生稻的发苗数,有效穗和产量也越高。头季收获时,再生芽与长芽中分配的光合产物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