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引入区位商模型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测定福建省主要农产品中的优势农产品。结合更为翔实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名特优农产品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加速增长阶段、高位稳产阶段和平稳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空间布局上的地域集中表现为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的总体布局。最后,结合福建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开发初级,农业附加值有限,加工技术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在开发名特优农产品的过程中运用创新元素,增加农业附加值;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形成区域集聚效益;引进新型生产模式,实现多元化农业格局;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拓展多功能农业。  相似文献   

2.
创建农业名特优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农业标准化运作创建名特优品牌,必须依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与名特优品牌建设“三位一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体系;根据国情制定农业品牌的战略定位与市场定位,通过名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农业产业化组织管理创新与整合提升、农业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有序运行,优先建成一批优势特色农业品牌与标准化农业的示范点,并推动其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供销经营体系,构筑名特优农产品交易平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根据笔者经验,结合黄山市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加强品牌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方面对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2010,(20):12-12
自2003年始,江苏省每年秋季都在上海举办"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交易博览会"。7年来,集中展示、宣传了江苏省发展绿色农业取得的成就,树立起江苏省农产品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业》2010,(21):12-12
自2003年始,江苏省每年秋季都在上海举办"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交易博览会"。7年来,集中展示、宣传了江苏省发展绿色农业取得的成就,树立起江苏省农产品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车士鸣 《广西农学报》2013,(4):F0002-F0002
2013年8月15日,2013·广西名特优农产品(香港)推介会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广西共有37家企业组织了80多种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参展,香港九龙果菜同业商会、香港农业促进会等80多家企业和单位近百名嘉宾与会。  相似文献   

7.
买天峰 《北京农业》2011,(12):225-226
如何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挖掘丰富的名特优传统农产品,形成区域优势产业,提高全县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的课题。以山西省泽州县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就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农业产业增收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自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分明显。以江西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数量、使用量、名特优标志数量以及产值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发现目前运用地理标志制度保护农产品及农民权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江西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9.
信息荟萃     
★农业部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分区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部综合考虑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条件以及农业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基础等因素,重点提出四大类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分区指导意见。一、沿海和经济发达区。这类区域沿海地区毗邻港澳台及日、韩和东南亚市场,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东南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优质高档“菜篮子”产品,促进热带、亚热带花卉、水果、中药材、名特优水产品等规模化生产。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名特优水产品等农产品,建成规模化、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创…  相似文献   

10.
农展会是展示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和现代农业成果的平台,农业企业是农展会的展示主体。该文分析了大田县农业企业参加农展会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特色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农产品原产地信息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基于多元素指纹技术的特色农产品产地鉴别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多元素含量差异可对农产品进行原产地判定。本文重点介绍了矿质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植源性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名特优新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跨地区贸易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原产地信息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应用多元素及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原产地判定的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氢、氧、碳、氮、硫、锶同位素比及多元素含量特征可对农产品进行原产地判定。综述了多元素及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在肉品、乳制品、饮品原料、谷物、葡萄酒等农产品原产地判定中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和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特色经济与农产品差异型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农业形成过剩经济的新形势下,本文在阐述差异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特色经济与农产品差异型竞争的关系,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实施农业特色技术、农产品名牌战略及完善标准化制度六个实现农产品差异型竞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万媛媛  闫淑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93-4894,4897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组合分析和战略研究。研究表明:陕西省农产品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应该充分发挥在交通、生产、劳动力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克服信息机制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劣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区域名、优、特产品,实现农产品物流向高效、迅捷、快速、便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影响百色市优果工程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右江河谷4县(区)历年气象要素资料、气候特点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百色市优果工程中右江河谷重点发展的芒果、荔枝、龙眼、葡萄、香蕉等名优水果的生物学特性、物候发育期及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探讨影响右江河谷优果工程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各种灾害对不同水果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以达到趋利避害,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6.
安徽与拉美农业互利合作有良好的合作背景、稳定的合作平台、坚实的合作基础。安徽与拉美国家有各自的农业优势和互补需求。安徽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农产品特色优势明显。安徽的涉农科研院所和农业研发企业较多,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丰厚。安徽对拉美农产品特别是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安徽农业走出去面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语言等多层面的问题,如政治和政策问题、资金问题、本土化问题、人才问题等。政府需要在宏观政治指导、融资、投资立法、信用担保、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和科研院要在相关信息整理、应付本土化挑战、产学研结合、抱团合作、资产投入、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片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河南秦巴山片区包括11个县,有9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种中国名牌农产品、5项与特产相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研究研究河南秦巴山片区名优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与与品牌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特用玉米一种的高油玉米,实现了籽粒全面优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发展高油玉米,应从提高农民认识、培育优良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重视产品开发等方面着手,走科研、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业园区中广泛应用,已成为引领农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梳理了信息技术和产品在现代农业园区中设施农业、大田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现代农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园区信息化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关键技术研发不成熟、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和产品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山区核桃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调研河北省山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产、产品及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剖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核桃优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强技术培训、转变政府职能、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创名牌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