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晚粳稻强化栽培配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季晚粳稻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嘉兴市成功选育和推广了杂交晚粳稻“嘉乐优2号”,单产水平有所提高,一般产量约在8250kg/hm^2,高的可达9000kg/hm^2。要使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在栽培技术上创新,才能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使水稻持续高产,笔者于2004年起开展了杂交晚粳稻“嘉乐优2号”强化栽培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2.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嘉乐优2号单季强化栽培的产量为10185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8.62%左右。其强化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5月中旬播种,比常规栽培方式提早5-7d播种,宜采用旱育秧方式,秧龄10-15d,行株距25cm×25cm,施纯氮2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促花肥应为3∶3∶2∶2。  相似文献   

3.
甬优6号是我国首个育成的推广面积最大的感光型籼粳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2007年引进武鸣试验种植,表现优异。强化栽培试验表明: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100.65kg/667m2,增产18.6%。文章介绍甬优6号特征特性和强化栽培技术核心,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顺州坝在连续5年干旱的情况下,2013年全面实施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8 000余亩,平均亩产达624.7 kg,比常规栽培亩增产103.9 kg;高产攻关试验田最高亩产达812.2 kg,再次创下顺州坝粳稻产量历史新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新品种“钱优1号”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索杂交水稻新品种"钱优1号"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特进行宽行窄株强化栽培、机插、直播、常规湿润育秧栽培(对照)等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行窄株强化栽培、机插、直播栽培每亩产量分别为687.5.622.6.566.4kg.比常规湿润育秧栽培增产32.8%、20.3%、9.4%,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钱优1号"作单季晚稻种植,宜采用宽行窄株强化栽培和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前两年的优质稻米生产中,我镇着重研究推广了优质杂交粳稻超稀植扩行减本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本地区杂交粳稻栽培中因基本苗过多而引发的群体过大、病虫危害重、产量与质量不稳等问题。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大、省种、优质、节水等优点。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移栽秧  相似文献   

7.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结构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粳稻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5.55%~8.62%;与强化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秧龄10~15d,行株距25cm×25cm,施纯氮2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促花肥比例应为3∶3∶2∶2。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开始,我镇被列为国家级水稻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并在王家村建立了千亩晚稻示范方.两年来,我们以王家村晚稻千亩示范方的建设为突破口,引进种植杂交粳稻"闵优128",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平湖地区土壤气候特点探索了一套亩产超600kg高产栽培技术.为全镇示范基地的建设,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两段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段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是北方高寒地区利用温室和大棚两段育秧移栽,然后将秧苗再插入大田的一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生产实践表明,水稻两段育秧栽培比常规大棚育秧栽培插秧时间提前1个月,有效积温增加了250℃,水稻平均公顷产量由9387kg增加到11250kg,增产19.8%.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产环境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总叶龄数不同,但差异较小.在理想气候的条件下,基础产量为10.5 t/hm2,基础供氮量120~165 kg/hm2.按精确定量技术栽培的水稻产量都在16 t/hm2,明显比常规栽培法增产,并能省工节本.使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涛源水稻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在豫南试验研究杂交水稻栽培的新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豫南杂交水稻在施氮量为210kg.hm-2,栽插密度为21万穴.hm-2的处理下产量能达到最高,为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会昌县在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杂交水稻栽培从浸种、催芽到移栽、田间管理的一套技术模式,以为杂交水稻增产、增收、节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我们在岚下乡岚下村建立了百亩粮经轮作示范片,推广西瓜一稻高产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产,早季西瓜平均产量每亩2800kg,纯收入1200元:晚季水稻每亩平均产量480kg,纯收入600元。现把示范片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 584.5kg/hm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9 394.05 kg/hm2增产2 190.45 kg/hm2,增产率为23.3%。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 285.2 kg/hm2,增产1 299.3 kg/hm2,增产率为12.63%。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 kg/hm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黔东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通过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理论和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系统集成组装中低产田水稻超增产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该技术在海拔1320m的雷公山进行示范,产量达622.9kg/亩,突破了当地历史记录;2010—2011年在全州推广应用100.05万亩,平均亩产494.8kg,比非技术区每亩平均增产88.6kg,增产21.8%.实现了黔东南山区中低产田水稻平均亩产量从406.2kg提高到494.8kg的超增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解决鄂糯8号在生产过程中栽培方法不当、配套措施跟不上和品种退化等原因而导致的未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性状的问题。[方法]于2004~2007年对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进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保优增产栽培技术对鄂糯8号具有明显的保优、增产和增效作用,作双季晚稻栽培其平均产量达6758.8~6830.4kg/hm2。[结论]该保优高产技术为鄂糯8号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水稻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技术,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据报道,国外通过应用强化栽培技术都可大幅增产,亩产可达800~1000kg。我国自引入SRI以来,已有10余个省的科研、推广部门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为探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南汇地区的可行性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等6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结果】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5、11.5、10.7和9.0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5%、38.6%、28.9%和8.4%。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5%、93.9%、86.1%和31.0%(相对值),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5%、84.4%、98.2%和70.1%。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磷、钾的吸收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同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直播栽培模式对常规晚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强化直播栽培、常规直播栽培(对照)和无氮直播栽培(N 0)4种直播栽培模式,观察不同直播栽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0.0、9.2 t/hm2,较常规直播栽培分别高出20.5%、10.2%;与常规直播栽培相比,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水稻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型显著增大,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显著增加。因此,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是常规晚粳稻较优的直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