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珠穆沁羊作为我国宝贵的肉羊资源,以体格大、产肉多、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特点而著称于世。乌珠穆沁羔羊在随群放牧且没有任何补饲条件下,羔羊初生重公羔为4.07 kg、母羔3.75 kg,6月龄羔羊屠宰前平均活重35.6 kg,胴体重15.56~17.97 kg,屠宰率49.65%,净肉重13.25~14.39 kg,净肉率39.93%,其产肉量可达成年羊的45.7%。多脊椎乌珠穆沁羔羊净肉:(T14+L7)型净肉量高于(T14+L6)型的0.9 kg和(T13+L7)型的0.8 kg、(T13+L6)型的2.5 kg,净肉率分别提高1.5%、0.4%和3.0%。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脊椎变异尤其是多脊椎变异是一个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重要性状。为给选育优质高产的新疆特色的多脊椎绵羊新品系做参考,本研究统计了屠宰后的569只哈萨克羊和218只阿勒泰羊的胸椎(T)和腰椎(L)的数量和比例。在哈萨克羊中共发现T13L7、T14L6、T14L5、T12L6、T12L7、T14L7这6种脊椎变异现象,在阿勒泰羊中发现T13L7、T14L6、T14L5、T12L6、T12L7这5种脊椎变异现象。其中T13L7、T14L6和T14L7为多脊椎性状,在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中分别占26.01%和23.39%。对哈萨克羊的生产性能分析显示,胸椎或腰椎增加一个,胴体长度和胴体重量分别平均增加2.86 cm,1.94 kg或1.88 cm,1.56 kg,且多胸椎性状优于多腰椎性状。本研究表明,多脊椎现象广泛存在于新疆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中,且相对于哈萨克羊而言,阿勒泰羊的多脊椎现象更倾向于多胸椎性状。本研究为高产优质的多脊椎的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新品系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西藏牦牛优良类群之一的斯布牦牛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以及乳、肉成份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是成年母牦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为105.3cm、116.8cm、145.84cm、14.96cm和173.90Kg;公牦牛分别为111.5cm、121.75cm、152.13cm、16.28cm、204.42Kg。牦牛平均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分别为107.9kg、47.0%、37.47%、45.41cm^2。母牦牛180d产奶总量全乳和半乳分别为216Kg和143.4kg。绒毛细度平均25.74μm。还对该类群牦牛的肉、乳品质以及绒毛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的脊椎数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多脊椎现象.我们统计了2070头屠宰后肉牛的胸椎(T)和腰椎(L)的数量和相应比例.在秦川牛中共发现T14L6、T14L5、T13L7、T13L5和T12L7五种脊椎数异常性状,其中T14L6和T13L7为多脊椎性状,分别为61和51头,占总数的5.41%.本调查可为高品质肉牛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川多肋牦牛体尺及屠宰性状的测定,揭示金川多肋牦牛这一遗传资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肉性能,为其今后的选育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金川多肋牦牛中心产区金川县毛日乡热它村75头牦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对15头牦牛进行屠宰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金川多肋牦牛体型小于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相近,产肉性能方面15肋骨牦牛要高于14肋骨牦牛。结论:金川多肋牦牛中15肋骨牦牛相对14肋骨牦牛具有较高的体尺性状和产肉性能,金川多肋牦牛是一个优良的地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犏牛、牦牛生长发育、增重效果及屠宰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犊牛培育技术,6月龄犏牛公犊牛和牦牛公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体重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犏牛对照组和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犏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138.27±3.17kg和113.29±2.87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8.47%和47.91%,犏牛设施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99.09±2.35kg和79.83±1.91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7.46%和46.29%,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相比,牦牛设施组和犏牛设施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牦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提高,总增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犏牛和牦牛。  相似文献   

7.
通过屠宰试验和胴体分割可检验一世代大通牦牛的产肉性能.6月龄组和18月龄组牦牛分别为14头和12头.结果表明一世代大通牦牛6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88.98 kg±10.41 kg,150.5 kg±56.1 kg,比同龄家牦牛的71.83 kg±10.23 kg和117.7 kg±17.4 kg分别高17.45 kg和32.8 kg,差异极显著(P<0.01);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和家牦牛屠宰率均为48%~50%;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块重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拉日马牦牛的产肉性能及其种质资源特性。对12头5.5岁成年拉日马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公、母各6头),结果得出:成年拉日马公牦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分别为333.37 kg、177.30 kg、22.77 kg、154.53 kg、52.51%、45.75%、87.12%、1∶6.78,成年拉日马母牦牛则分别为245.97 kg、123.41 kg、15.47 kg、107.97 kg、50.32%、43.96%、87.40%、1∶7.03。本研究表明,拉日马牦牛的产肉性能良好(净肉率高),应深入挖掘其特性,加强保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金川牦牛群的繁殖情况,试验对2011—2015年金川县毛日乡热它村金川能繁母牦牛5 419头(15肋骨母牦牛3 746头,14肋骨母牦牛1 673头)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5肋骨母牦牛平均繁殖率、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达到86.00%、61.93%、52.50%,分别比14肋骨母牦牛的高8.48,4.31,8.22个百分点;金川母牦牛平均繁殖率、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7.72%、72.77%、50.80%,最低分别为64.75%、53.90%、46.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标准化生产牦牛体尺和产肉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笔者选取了年龄及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进行了体尺性状测定。按照标准化饲养100 d后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略高于金川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麦洼牦牛净肉率为42.76%,略高于金川牦牛的42.06%(P>0.05);麦洼牦牛屠宰率为51.90%,略高于金川牦牛的50.83%(P>0.05);胸围与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估测牦牛生产能力的体尺指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