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盐碱地不同种类乔木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本文研究了8种(北栾、国槐、白蜡、馒头柳、法桐、刺槐、金叶槐、垂柳)林地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并以各林地旁的空旷地为对照。结果显示:各林地内温度均高于对照(国槐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和刺槐林气温最高,其行间较空旷地高0.27℃和0.25℃;湿度以白蜡林、法桐林和国槐林增加较多,北栾林次之,刺槐林和垂柳林湿度无变化,馒头柳林湿度略低于对照,金叶槐林株行间湿度变化最大;各林地的风速变化值均小于或等于对照(白蜡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降低最多,株间降低了0.65m/s、行间降低了0.43m/s,其次是法桐、刺槐和馒头柳林;各林地的光照强度均下降,光照较强的林地为北栾林、垂柳林,光强为全光照的71.83%~85.1%;其次是白蜡、馒头柳、刺槐,为42.03%~65.57%;再次为金叶槐、国槐和法桐,仅为8.89%~30.88%。此外,不同树种株间与行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合强度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金叶槐林、刺槐林和法桐林的生态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盐碱地区造林绿化中乔灌组合栽植对生长的影响,以提高造林绿化水平,选择了3种乔木(国槐、栾树、合欢)和3种灌木(忍冬、榆叶梅、金银木)进行了组合栽植试验,共设置4种组合(国槐-忍冬、国槐-榆叶梅、栾树-金银木、合欢-金银木),以单独栽植的纯种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组合栽植条件下各树种的植株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乔灌组合栽植与乔木单独栽植相比,乔灌组合栽植的栾树株高和冠幅显著增加、乔灌组合栽植的国槐及合欢株高和冠幅显著降低,茎粗均无显著变化;乔灌组合栽植与灌木单独栽植相比,乔灌组合栽植的榆叶梅的株高和冠幅均显著降低,其叶幕厚度无显著变化;金银木与不同种类的乔木混栽时,其株高和冠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合欢混栽的叶幕厚度显著大于与栾树混栽的叶幕厚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点定时观测方法,在春夏秋3季对安塞县具有代表性的退耕模式如混交林、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及对照裸地进行小气候观测,选取光照强度、大气温湿度、土壤温度进行小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退耕模式对小气候均有改善作用,较对照裸地降低了光照强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了大气湿度;混交林在改善小气候方面的作用最明显,人工乔木林次之,人工灌木林较差;季节更替对不同退耕模式的影响不明显。建议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优化退耕地植被结构,增加退耕还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2015年冬季,江苏省北部城市及临近的山东地区供暖时间为2015年11月中下旬至2016年3月中旬,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连续监测4种林地和对照内空气负离子浓度、PM2.5、PM10、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比4种林地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种林地及对照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按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日本早樱纯林(305个/cm3)、旱柳-广玉兰混交林(295个/cm3)、水泥广场(286个/cm3)、多树种复层针阔叶混交林(256个/cm3)、雪松-国槐混交林(223个/cm3);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13:00左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和PM2.5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针对扬州古运河风光带营建的生态保健型和生态环保型两种城市森林模式,进行噪音、风速、光照强度及滞尘量等环境指标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的绿地类型在降低噪音上具有显著差异;代代×夹竹桃 云南黄馨、枇杷×珊瑚树 探春、石楠×狭叶十大功劳等林地模式减噪效果均明显优于草坪及硬质园路。林分内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由林冠上层逐步向林地表面递减;国槐×海桐 瓜子黄杨、琼花林、雪松×珊瑚树 小蜡等林地模式对粉尘的吸滞作用均显著高于草坪和硬质园路。林地对风速的阻碍作用也大于草坪和裸地。  相似文献   

6.
以滇中高原森林生态站辅站点昆明树木园的麻栎+栓皮栎混交林与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对林外和林内小气候,通过分析林内外空气温度及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风速5个气象因子,探讨区域内典型林分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麻栎+栓皮栎混交林与云南松林对气象因子的影响是显著的,林内光照强度、土壤温度、风速明显低于林外;林内空气湿度显著高于林外;林内的月均气温、最低气温均高于林外,最高气温低于林外。林内外空气温度变化呈现早晚低、日间高的变化趋势;空气湿度变化规律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均呈现倒"U"型曲线;土壤温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差值逐渐减小;风速变化呈现早晚低、日间高的趋势。无论是麻栎+栓皮栎混交林还是云南松林,空气温度与空气湿度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乔草组合林中不同种类草本植物的生长变化,本试验以天津市武清区4种纯乔木林(裸地、国槐林、金叶槐林、金叶白蜡林)为样地,在其林下分别种植草本植物(大豆、苜蓿、万寿菊),通过测定不同乔草组合中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鲜质量、干质量)及生长指标(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等),研究了不同种类草本植物在不同乔木林下生长的状况。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的乔木林下,大豆在国槐林的生长量最高,在金叶白蜡林下的最低;苜蓿和万寿菊在金叶槐林下的生物量最高,在国槐林下的次之,在金叶白蜡林下的最低。不同草本植物在相同乔木林下生长状况均是与大豆组合较好且生物量较高,而苜蓿和万寿菊相对较低;3种乔木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状况最优组合为国槐+大豆、金叶槐+苜蓿、金叶槐+万寿菊;因此,在乔草组合中,大豆与国槐林组合较好,苜蓿和万寿菊与金叶槐组合较好,且生物量高。  相似文献   

8.
调节林内小气候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本研究在辽西北昌图县付家林场内,对樟子松人工林林内林外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数据进行了长期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林外年平均空气温度比林内年平均空气温度低0.9℃,林外年平均空气湿度比林内年平均空气湿度稍高,林内风速比林外风速平均降低了30%。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气候定点观测方法,从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表层土壤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方面对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抚育间伐更新林、渐伐更新林、皆伐更新林和无林地等5种不同干扰方式下的兴安落叶松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不同干扰方式下的兴安落叶松林小气候特征有区别,大气温度、表层土壤温度、风速气象因子方面原始林、抚育间伐更新林、渐伐更新林、皆伐更新林、无林地数值依次递减,而大气相对湿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以行列式和围合式2种布局方式为例,使用ENVI-met软件,通过场地内的建筑物高度、植被高度和绿量参数的变化,来模拟微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加场地内的建筑高度或者植物高度,两者的天空视域因子、湍流动能、长波辐射量和散射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变化在两者之中是不同的,在行列式布局中,天空视域因子减小了0. 04,湿度平均增加了11. 82%,风速平均增加了2. 60%;在围合式布局中,天空视域因子减小了0. 13,湿度平均降低了3. 81%,风速平均降低了8. 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