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县旱粮生产概况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而其中主要又是水稻,占粮食总产96%。旱粮作物以蚕豆为主,1984年全县旱粮面积18.34万亩,其中蚕豆18.08万亩。旱粮总产所占比重小。 慈利县地处湘西北部山区,武陵山脉东部边缘。全县耕地65万亩,常年种植旱粮面积20万亩,占耕地31%,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旱粮以小麦、红薯、玉米、大豆为主。1984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区三十五年来旱粮生产的兴衰情况,对如何发挥我区旱粮生产优势,搞活经济,加速农民致富,谈四点看法。 一、我区旱粮生产的现状 解放以来,我区旱粮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旱粮播种面积91.81万亩,总产10,713万斤,占粮食总产的8.2%。1973年旱粮播种面积180.07万亩,总产41,540万斤,占粮食总产的14.48%,为1950年的3.5倍。当时旱粮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旱粮下田,大力发展了稻秋薯、稻秋大豆,每年达12—20万亩;二是旱粮单产大幅度提高,1973年旱粮单产230.6斤,比1950年单产提高112.3%。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区旱粮播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79年旱粮总产下降到24,076万斤,其后还继续下降;1983年旱粮播种面积下降到86.49万亩,总产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现状 红薯、大豆和玉米是零陵、郴州地区(下简称湘南)主要旱粮、饲料作物。据统计,“七·五”前期(1986年—1988年,下同)年平均种植面积140.6万亩,占本区同期旱粮种植面积的79.9%;总产1.55亿公斤,占同期旱粮总产的84.2%。“七·五”期间,三种作物种植面积均比“六·五”后期(1983年—1985年)有所扩大,其中红薯种植面积80.3万亩,大豆44.8万亩,玉米15.5万亩,分别比“六·五”后期扩大0.7%,  相似文献   

4.
1986年,我省旱粮播种面积1324.2万亩,单产126.3公斤,总产167.2万吨,旱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16.9%和6.35%。播面和总产分别比1978年减少631.3万亩和45.5万吨。  相似文献   

5.
1987年,湖南省旱粮播种面积1352.93万亩,预计总产17.73亿公斤。平均亩产131.7公斤。与1986年相比,面积扩大28.73万亩,总产增加1亿多公斤,单产提高5.5公斤左右。除了小麦外,其他各项作物都是增产的。尤其是大麦、大豆和玉米,无论是种  相似文献   

6.
一、岳阳地区大豆生产概况 岳阳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大豆生长。1982年播种面积17.41万亩,总产3,422万斤,面积与总产量占全省的7.1%与8.1%,其产区多在丘陵区。稻田种大豆面积比较集中的是临湘县江南乡等地,有一万余亩大豆与晚稻复种轮作。旱土耕作制较复杂,岳阳县的典型调查,约50%种在油菜、小麦、蚕豆等冬作物地,30%种在冬闲地,20%间种在茶园等地。大豆的后作是秋红薯、秋粟谷等。大豆的类型绝大多数是春大豆。  相似文献   

7.
红薯是湖南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400~500万由,总产折谷8~9亿公斤,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而居旱粮作物之首位。历史上栽插面积最高年份曾接近1000万亩,总产最高年份曾达13亿公斤以上,故素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说法。但近年来由于稻谷产量的稳定增长,红薯已不再充当半年粮的重要角色,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道县总人口58.7万,其中农业人口49.7万,总耕地面积56.7万亩,其中水田39.8万亩,旱土16.9万亩,旱土占耕地面积的29.8%,是零陵地区旱土比重较大的县之一。农业人口人平耕地1.14亩。宜农可垦荒地14万多亩。198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4万亩,单产301.0公斤,总产25.1万斤,人平粮食427.8公斤。农业生产总的情况是集约的水田,粗放的旱地。1988年水稻亩产359.0公斤,旱粮只111.7公斤,不及水稻的1/3,比全省旱粮平均亩产低11.3%。  相似文献   

9.
美国黄沙豆引种示范初报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张惠平三明市农科所罗英许宗得永安市地处福建三明地区中部,常年种植大豆15万亩,占旱粮面积的25%以上,是主栽旱粮作物,其中春豆播种面积08~10万亩,以山地幼龄果园套种为主。近年来,春大豆生产用种主要有莆...  相似文献   

10.
甘薯在我省旱粮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有较大的发展,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203万亩发展到1962年的750.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500—600万亩,占旱粮总面积的25.92%,总产由1949年的4亿斤(折谷)增加到1973年的27亿斤,占旱粮总产量的54.2%。甘薯生产的发展对我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产  相似文献   

11.
石门是一个山区县,旱粮生产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总耕地面积72.4万亩,其中旱土31.4万亩,占43.4%,43个乡镇中,主产旱粮的有23个,占53.5%,一般年景下粮食作物总播面是140万亩,其中旱粮作物播面是80万亩,占57.1%。然而这个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条件并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水路走得不通,旱路走得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豆在密执安州属于新发展起来的作物,目前已跃居第二,仅次于玉米,播种面积600多万亩,占大田作物面积的六分之一强。密执安州的大豆面积和总产在美国州际间比较占第十八位。1982年其单产在美国占第十位,每亩279斤。近二十年里密执安州大豆生产有较大发展,播种面积增加245%,单产提高36%,总产提高365%,单产以1%的速度递增。其总产迅速提高主要依靠播种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甘孜州青稞育种基本经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500米。由于海拔高差、山川走向,气候上形成高山寒带、高山亚寒带、山地寒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暖温带与河谷亚热带六个垂直气候带。而青稞则自河谷亚热带至小麦不能种植的高山亚寒带都有种植,常年播种面积50万亩左右。青稞面积为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7.3%,总产占粮食作物总产的  相似文献   

14.
1 前 言 龙山县地处湘鄂川三省交界之地。境内山峰林立,气候冬暖夏凉,适宜于马铃薯生长,全县共有土地面积2.65万hm~2,其中稻田1.62hm~2,旱田1.03hm~2,另有非耕地2.76余万hm~2。马铃薯是该县一项传统旱粮作物,年播种面积7330hm~2左右,总产量1900万kg左右(折主粮),占全县春粮面积总产的50%左右,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同时,是我省天然的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基地。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该县于1973年建立了马铃薯研究所,配备了专门技术班子,从事马铃薯…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东经117o36′~119o05′,北纬24o30′~25o56′,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耕地1567万hm2,水田面积1013万hm2,滨海平原占86%,山垅田梯田914%,农地面积554万hm2,分布于坡地占82%。粮油生产的特点是旱地作物比例大,甘薯、花生、大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居福建省前列。经济作物以茶果为主,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南安、晋江、鲤城的龙眼已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由于稻作改制、旱粮作物与经济作物扩种,土地成片开发,鼠类的天敌锐减,…  相似文献   

16.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智民 《作物研究》1992,6(1):47-47,43
红薯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1979年,石门县旱科所种的1亩高产红薯,亩产鲜薯4825kg。1987年,我县杨柳乡先进村的30亩麦薯两熟地,亩产小麦210kg,夏插的红薯亩产4100多kg。红薯适应性广,具有耐酸、耐碱、耐瘠、耐旱等特性。在海拔600m以下均可栽培,是我县山区的主要旱粮作物,可以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我县是山大、坡陡的大山区。全县粮食生产中,旱粮生产历来占居重要地位,播种面积大(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72~79%),产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占粮食总产的52~58%)。 60年代以前,我县旱地生产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单种或一年两熟连作或混作。60年代未至70年代初,官地坪公社部分生产队和五道水公社高家坪大队等地开始试种和小面积推广旱地一年两熟或三熟的间作套种,到70华中期发展到官地坪、马合口等20多个公社的缓坡平塔旱地  相似文献   

18.
早粮分厢套间种多熟制,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实行三种以上作物分厢轮换套种间作的一种种植方式。具体作法是:在秋冬播时6尺开厢(又叫一组或一带),冬种作物与预留空行占地各半,并在空行内间作绿肥、饲料、蔬菜等养地作物。春播时翻沃绿肥,整地套种玉米、大豆等春播作物。冬播作物收获后垄插红薯,或改种高梁、绿豆等夏播作物。第二年秋冬播时,在原来春播作物行内播种冬作物,夏播作物占地成了预留空行,进行分厢轮作。 旱粮分厢套间种,是我县七十年代中期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耕作制度。1983年全县已推广6.5万亩,占旱粮面积的32%。其中三熟5.6万亩,占多熟制面积的86.1%,四熟0.9  相似文献   

19.
1 前 言陕西省榆林地区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1204万hm2,占粮田面积的2168%,居各种作物之首。1996年马铃薯平均单产鲜薯128375kg/hm2(折粮27675kg/hm2),总产折粮3332万t,占全区粮食总产12558万t的2653%。马铃薯是全区的优势作物,鲜薯加工成粉条、粉皮、粉丝,畅销周边各省(区),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拳头产品。2 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效益1984年春,引进马铃薯脱毒技术,对本区主栽品种沙杂15号做了茎尖组织剥离培养,鉴定选出了脱毒试管苗1…  相似文献   

20.
改革旱土耕作制,是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变一熟为二熟,二热为三熟,旱粮增产的重要途径。对全省十种旱土耕作制度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油菜—红薯,小麦—大豆—红薯,小麦—玉米—红薯、蚕豆—大豆—红薯,小麦—玉米—绿豆,罗卜—花生—玉米,油菜—玉米—红薯等七种耕作制度,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劳力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