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6~1979年河北辛集、晋县、正定、永年试验基地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经 1996~1999年 4年试验数据检验表明 ,4月10日以前播种的早春玉米玉米粗缩病发病株率低 ;5月份播种的晚春玉米和麦套玉米发病株率最高 ;6月份播种的夏玉米发病株率最低。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的关系式为Y=-673.5 -0.0439X2+11.5X。该关系式适用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常规发生和大发生年预测病情 ,符合率达80%~100%。但该关系式在灰飞虱极轻发生年不适用 ,符合率仅为20%。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商河县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为害。如1996年全县播种玉米3.6万hm2,全部发病。其中春玉米0.1万hm2,90%以上毁种,未毁种的几近绝产;麦田套种玉米2.0万hm2,病株率一般为15%~20%,严重的地块病株率30%以上;直播玉米1.5万hm2,一般病田病株率在5%~10%,严重地块病株率15%~20%。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1 影响发病的因素  1)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在生产中,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  相似文献   

3.
玉米叶螨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调查研究发现,玉米叶螨6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春玉米、夏玉米6月底开始受害。发生期内降雨频繁、日降雨量在20mm以上时受到抑制。播期早,发生重,5月15日播种的,雄穗下第三叶的百株螨量是5月25日播种的2.8倍,是6月5日播种的75.7倍。小区试验证明,损失率随单株三叶螨量危害指数和枯叶数的增加而加大。单株三叶螨数达124头,气象预报10天内无中雨应立即防治。  相似文献   

4.
莠去津残留期长,后茬敏感作物易受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圆 《杂草科学》2011,29(2):75-75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步凤镇一读者2010年12月29日来电话说,当地10多亩地夏玉米在7月初播种,播后苗前用科赛玉希望42%丁.异.莠去津悬乳剂除草,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玉米收获后在田中播种菠菜和移栽甘蓝,  相似文献   

5.
1993年德州、宁津、夏津、陵县、庆云、武城、平原七县(市)的套种玉米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玉米粗缩病 Maize Rough dwarf Virus。被害株显著矮化,仅有健株的1/3—1/4,茎节粗而短,叶子挺直,叶片浓绿而厚,顺叶脉有间隔的半透明状条斑,叶背叶脉微突起。发病株多数不能抽穗。据调查,4月下旬前播种的春玉米和麦收后播种的玉米极少发病;5月下旬播种的套种玉米和晚春玉米发病最重,一般病株率20—40%,严重地块达87%,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6.
玉米苗枯病是惠民县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常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者造成死苗。该病以麦套玉米田和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发病较重。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本县麦套玉米田大多都不倒麦茬,土壤板结,玉米苗长势弱,利于病菌的侵染为害;而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病菌逐年在土壤中积累,从而使该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发病盛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重病地块病株率可达30%以上,可造成5%~10%的死苗,给夏播玉米造成严重为害。近2a大田试验,在玉米播种前,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拌…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旱地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电动式精量播种机。以穴播轮容种高度、穴播轮转速、活动鸭嘴长度为因素,以空穴率和单粒率为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再利用试验结果做出了方差分析,得出影响播种机工作性能的因素主次,进一步优化了组合部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容种高度为130 mm,穴播轮转速为0.85 m·s-1,活动鸭嘴长度为65 mm时,该播种机的平均空穴率为1.9%,平均单粒率为93.1%,播种效果良好,满足玉米精量播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植物保护》1986,12(4):19-20
1984年8月中、下旬,在临泽县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玉米制种田里,母本773因受玉米黑束病而发生枯死株,9月5日到17日,对全区播种的主要杂交种及其亲本做了调查,1985年又做了系统观察和初步防治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6年豫北地区玉米小斑病暴发流行玉米是豫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斑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1996年玉米小斑病暴发流行,如安阳县病虫测报站8月8日调查,大田病株率在5%~19%,且病叶多已发展到雌穗以上;封丘县植保站8月10日调查,病株率1...  相似文献   

10.
使用农艺措施调控农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是生态控草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明确玉米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田间杂草的影响,将玉米种植密度分别设置为6.0万、7.5万株/hm~2,耕作模式分别设置为翻耕、免耕,水分管理分别设置为玉米播种前浇水、玉米播种后浇水,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调查杂草的数量和鲜质量。结果表明,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相比,玉米在7.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杂草的密度和杂草地上部鲜质量均有下降的趋势。翻耕模式下,水分管理对杂草密度的影响不显著,玉米播种后浇水处理比播种前浇水处理的杂草鲜质量减少26.4%;免耕模式下,玉米播种后浇水处理的杂草密度和鲜质量均显著低于玉米播种前浇水处理(P0.05),前者杂草密度、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比后者减少36.7%、30.9%。研究表明,玉米播种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密度和鲜质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显著;无论是翻耕还是免耕,玉米播种前浇水均有利于杂草获得竞争优势,杂草鲜质量显著高于玉米播种后浇水。  相似文献   

11.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样枝的年轮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应急输水后,喀尔达依断面胡杨的横向响应范围达到离河1 000 m;应急输水后不同断面、不同离河距离,地下水埋深梯度、过水时间梯度随着离河道和大西海子水库距离增加,胡杨生长量减少;输水量大的年份胡杨生长量明显大于输水量少的年份,在相同输水量和输水时间前提下,春秋季持续输水对胡杨生长恢复效果要优于夏秋季输水;在持续输水后,胡杨生长量增长幅度减小,其大小逐步趋于近似.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 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 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芳香镰刀菌F.redolens?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 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 表明8种药剂中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对病原菌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处理第6天, EC50均不超过0.7 mg/L?对两种病原菌防效最好的药剂是戊唑醇, EC50分别为0.107?0.169 mg/L?这两种药剂可以选择应用于平贝母生产来防治茎腐病?  相似文献   

18.
苦瓜枯萎病病残体上病菌的存活力及其传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表、田边草丛和室内纸盒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 Sun & Huang),次年均有传病作用;在稻田水中和稻田泥下5~10 cm处的病菌,3 个月内失去传病力;菜土地下5~10 cm处的病菌,经6~12个月也相继失去传病力,菜地土表和田边草丛中的则需12~18个月失去存活力。木霉可加速病残体上病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浮培养的方法,研究4种不同激素培养基对银柴胡悬浮细胞的生长特性及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到16 d时,M4处理(MS 6-BA 0.5 mg/L 2,4-D0.5 mg/L NAA 0.5mg/L)的细胞鲜重、干重、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M4处理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在16 d时处于最低水平;M4处理的电导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其他处理;培养到4 d时各处理的磷已消耗60%以上,表明磷是银柴胡细胞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硝态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4 d以后。  相似文献   

20.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 16 95 .12km2 ,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 4个等级。研究了沙漠化发展趋势、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 ,针对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目标、综合防治方案、防治工程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