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它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介绍双水相萃取技术及其原理、一般工艺流程,综述近年来温度敏感型双水相体系、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具有亲合功能的双水相体系在生物分子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双水相萃取结合其他相关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迷迭香提取物中的迷迭香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体系总质量为30 g,迷迭香酸水溶液5 g,PEG分子量为400,PEG加入量10 g,NH4SO4加入量3 g,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的提取率可达95.74%。  相似文献   

3.
溶菌酶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应用极其广泛。以市售溶菌酶为原料,采用PEG 2000/K_2HPO_4双水相体系萃取溶菌酶,考查了不同K_2HPO_4浓度、不同PEG 2000浓度、不同溶菌酶浓度和不同用量NaCl 4个因素对溶菌酶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萃取溶菌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当质量分数为45%(W/W)磷酸氢二钾3 mL,质量分数为45%(W/W) PEG 2000 5 mL,质量浓度为1 mg/mL溶菌酶2 mL,NaCl用量为0.2 g/10 mL时,溶菌酶主要分配在双水相体系的上相,相比为1,分配系数为6.53,萃取率为75.3%。  相似文献   

4.
以药栀子为原料,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藏红花素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各因素对栀子藏红花素萃取率及分配系数的影响规律,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3%,乙醇质量分数为25%,Na Cl质量分数为0.5%,pH值为8,料液比为9%,萃取时间为45 min,萃取温度为20℃条件下,藏红花素的萃取率高达95.44%。  相似文献   

5.
双水相萃取法提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木瓜蛋白酶进行提取。通过与粗酶酶活比较,成相组分对酶活性影响不大,因此建立PEG/(NH4)2SO4体系提取木瓜蛋白酶。探讨了PEG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pH值以及粗酶添加量对木瓜蛋白酶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分子量6000)质量分数为22.0%,(NH4)2SO4为14.6%,pH值为5.0,粗酶添加量为7.5%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下,可获得酶活收率89.30%,纯化倍数2.02,提取的木瓜蛋白酶比酶活达到3639U/mL。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并确立其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论】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分离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根部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1L/h,萃取时间为100min,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6°C,分离温度45°C、分离压力5.5Mpa。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瑞香狼毒根部油脂萃取率达到3.57%。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萃取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工业原材料等样品中有机或无机组分的分离和提取,分析超声波萃取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促进超声波萃取在分离提取技术领域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萃取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工业原材料等样品中有机或无机组分的分离和提取,分析超声波萃取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促进超声波萃取在分离提取技术领域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讨论络合萃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该技术对天然产物—生物碱分离研究应用较为薄弱的状况,简要介绍了作者采用络合萃取技术分离苦参碱稀溶液的相系研究结论,并将此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进行了对比。指出,采用络合萃取技术分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Lewis碱类物质—生物碱,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反胶束技术及其萃取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胶束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简要介绍了反胶束的定义、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原理、影响因素,综述了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机理,并对反胶束萃取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天然香精是从芳香植物中用物理方法提取的有机混合物,具有独特、自然、舒适的香气和香韵,在香料工业、日化、食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利用传统方法萃取易使其原有香味失真;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特别适于不稳定及热敏性天然产物的萃取,利用该技术萃取天然香精可得到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概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介绍了近几年该技术萃取植物天然香精及其与其他分离技术结合的相关研究,探讨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旨在为该技术萃取天然香精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色苷是一类大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养生保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地综述了花色苷的抗氧化、抗癌抗突变、减肥、改善视力、延缓衰老等功能特性,以及有机溶剂提取、水提取、酶法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等一系列提取技术,旨在为花色苷类食品的生产与研发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液-液萃取机理的新型环境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液膜萃取和逆流色谱技术均是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液膜萃取实质上是微型化的液-液萃取;逆流色谱结合了液液萃取和分配色谱的优点,是一种新型色谱分离技术。3种技术均对环境样品中的痕量/超痕量污染物质有高效的富集、净化效果。笔者综述了液相微萃取、液膜萃取和逆流色谱技术的优缺点及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明的一种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或水解程度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方法通过商品豆粕经乙醇提取、抽滤除杂质、减压蒸馏浓缩至无乙醇得水相、以水相为底物进行水解、用乙酸乙酯从水解液中萃取大豆异黄酮苷元、萃取液减压浓缩、薄层层析,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对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油工艺参数,以杜仲翅果为原料,杜仲翅果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分别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及分离时间,再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性试验,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油得率的影响因素大小次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最优萃取工艺技术参数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5 MPa、分离温度45℃、分离时间50 min,在该工艺参数下,杜仲翅果油的得率为14.73%,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61.37%。  相似文献   

17.
<正>为研究瑞香狼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北京农学院科研人员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别对瑞香狼毒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采用玻片法进行了朱砂叶螨的活性测定。他们从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香狼毒素A、槲皮素;从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表枇杷素。波片  相似文献   

18.
分析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色谱分离领域、固相萃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明喜树碱植物水培体系中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长期积累对植物生产的作用。建立了喜树幼苗和野生型蛇根草水培体系根系分泌物的新分离富集方法:首先以硅胶填充固相萃取柱萃取水培液根系分泌物,然后取出填充硅胶加到硅胶层析柱上层进行柱层析分离,再经洗脱后,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组分的洗脱液。从喜树水培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1,1,2,2-四氯乙烷、N,N-二甲基苯胺、二苯铬等11种化感物质;在广州蛇根草水培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硒酚、二苯铬等14种化感物质。2种含喜树碱植物水培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的大量分离富集和分析,为清除水培体系的生长抑制物、优化水培体系、实现喜树碱的高效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柱前衍生、柱后衍生、荧光检测、紫外检测的分离检测技术和免疫亲和柱净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硅镁吸附剂净化、液液萃取净化、硅胶净化、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方面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液相色谱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