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赏水草,顾名思义就是放在水族箱里种植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多数为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少数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文化生活内容也不断丰富。在居室摆放一个水族箱,再种植各种翠绿明亮的水草,会使室内环境变得更加清新幽雅,富丽堂皇。早在130多年前,德国人就用玻璃缸放养鱼和水草  相似文献   

2.
滩涂是水陆交替的两相地带,也就是陆地上各种营力与潮流、波浪、沿岸流等海洋营力相互作用的地区。它是个非常活跃的海洋地貌类型,地球上的四大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这里紧密接触、相互制约及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小梅 《海鲜世界》2005,(5):157-158
很多大都市的人们,都渴望亲近自然,将自然生态带国家,但碍于工作的繁忙或居住环境的不便,转而寄情于鱼缸的造景之美。但小型鱼缸的水质不易稳定,购买相应的配套也不够完善,使很多满心欢喜,准备营造梦想的人,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只好望缸兴叹了。如何营造一个绿意盎然的水草缸呢?下面谈谈本人的浅薄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草     
黄伟 《长春渔业》2001,(2):29-30
  相似文献   

5.
<正>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水草有挺水、浮叶、湿生和沉水等生活型。挺水植物指根生底质中、茎直立、光合作用组织气生的植物生活型。主要为单子叶植物。浮叶植物为茎叶浮水、根固着或自由漂浮的植物生活型。沉水植物指在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根生底质中的植物生活型,主要为单子叶植  相似文献   

6.
水生高等植物,又名水生维管束植物,统称水草,依其生态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漂浮性植物(如红萍)、浮叶植物(如菱)、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和挺水植物(如菰)四大类。这些水生植物,有的是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良好产床;有的是它们的适口饵料;有的是它们栖息、隐蔽、防敌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何杰 《河北渔业》2008,(2):56-57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观赏渔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摆设了水族箱,而漂亮的水族箱里水草是不可缺少的天然艺术品。本文将对水草的作用及选购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观赏水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赏水草,顾名思义就是在水族箱或水池里种植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多数为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少数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相似文献   

9.
10.
水草的营养     
在地球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衍生出数十万种高等植物。它们的营养需求大体上是一致的,目前科学家所能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为十六种,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氯、铜、锌、钼。根据在植物体内所占重量比例和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将这十六种  相似文献   

11.
12.
经过科学研究,水草中必需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钠、镁、锌、铁、铜、锰、硼、氯等16种元素。这些元素或直接参与了水草的组织构成,或参与了水草体内的代谢反应,缺一不可。一旦缺乏,便会产生叶黄枯萎、生长不良等现象。易患的营养性疾病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2)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1.39%、2.65%,总体水平高于北岸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0.54%、1.4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3)黄河口南岸滩涂泥螺密度均值为16.7 ind/m2,明显高于北岸的0.6 ind/m2,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各断面泥螺密度(x)与泥螺个体的平均壳长(y)变化趋势相反,其关系式为:y=-0.180 1x+19.184,R2=0.776,呈显著相关(P<0.05),泥螺的个体规格与密度成反比,即泥螺密度越高的站位,个体规格越小;4)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orisita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泥螺种群空间格局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5) 泥螺种群密度与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回归关系显著(P<0.05),说明食物可能是影响泥螺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水质调节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物理调控法该法是采用沉淀池过滤或沸石粉吸咐,将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此法不会对养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是操作繁琐、成本较大,所以在大面积养殖中都不采用。二、化学调控法  相似文献   

18.
宋长太 《齐鲁渔业》2002,19(12):19-19
近年来,养蟹的病害频频暴发,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研究证明,河蟹的病害与蟹池的底质关系很大。因为河蟹是爬行动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底泥中度过的,所以蟹池的底质不仅对成蟹的色泽、鲜度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许多蟹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流行、发生都与藏污纳垢的底质有关联。 养蟹池塘经过1年或多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蟹的粪便、残剩饲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池埂下塌的泥沙混和,使池底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蟹池中的淤泥过多,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往往使池塘中本来就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  相似文献   

19.
文蛤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和水体COD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硫化物和COD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5组。结果表明:随文蛤密度加大,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产生幅度加大,溶解氧的消耗急剧增加,水质的恶化愈提前,这表明文蛤密度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变化的波动性亦随文蛤密度的加大而加大。各实验组中,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具显著正相关,硫化物量值变化与COD量值变化相匹配,并且硫化物高值与COD高值的出现基本吻合,并稍微滞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