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育肥的好时期,但由于气候多变,故易造成缺氧浮头,同时也会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所以环境管理不能松懈。此外,秋季仍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季节,养殖户一定要注意。一、环境管理1.加强水质监测管理要定期测定水质状况,如溶氧、pH、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 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进入育肥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进入秋季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有时阴雨连绵,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变化,在投饵、用药、施肥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缺氧浮头,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生长。所以,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 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  相似文献   

3.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项非常常见的水质指标,同时也是制约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综述了氨氮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氨氮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水环境条件下氨氮毒性以及氨氮毒性的机理等内容,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由非离子氨(NH3-N)和离子态铵(NH4+-N)所组成,主要来源于含氮物质的转化分解,包括无机和有机氮肥、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及死亡残体(藻类等)。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另一方面可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降低其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原因,影响水产养殖生产。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5.
<正>水产养殖水质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软件平台针对水产养殖业水质环境监测的特殊需求而开发,用户可通过该监测平台对养殖水质环境参数如水温、p 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等数据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对未知的水质突变险情做出提前预警,可有效遏制养殖风险并显著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一、底层平台设计与开发自主研发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Z-smart是专门  相似文献   

6.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进入育肥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变化,在投饵、用药、施肥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缺氧浮头,如果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高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那么,这个时候,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保  相似文献   

7.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进而关系到水产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及时测量和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养殖水质的调节十分必要,也是水产养殖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而测量水产养殖水质离不开水质分析仪,了解各类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正确选择和使用水质分析仪器则是做好水产养殖水质管理的先决条件。一、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推荐的测试标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水产养殖用水质分析仪器电测量的测试原理如下。1、温度测量:采用数字温度计电路…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6,(12):84-84
影响水产养殖效果的几大要素依次是:水质、饲料、疾病、应激。一、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要想取得水产养殖成功,最关键的是将水质调控做到位。而水质调控的关键是:溶解氧、水温、氨氮、亚硝酸氨、有机物等。1.水的肥度:水的肥度是水产养殖最关键的因素。水的肥度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9.
<正>金秋10月,是水产养殖进入育肥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进入10月,气温会逐渐下降,有时阴雨连绵,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变化,在投饵、用药、施肥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缺氧浮头,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那么,这个时候,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管理技术要点。一、加强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 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  相似文献   

10.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密度高、风险大,养殖对象对pH、溶解氧、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变化敏感,受影响严重,监测水质参数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特点和需求,研发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分析研究pH、溶解氧、温度、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阈值,设计水质监测数据无线采集节点和基于Zigbee的无线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实时监测,保证生产安全,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渔业养殖水域是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每一种水产养殖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环境,水质环境若能满足要求,水产养殖动物就能生长和繁殖,如果水质环境中的水受到某种污染,某些水质指标超出水产养殖动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水产养殖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批死亡。为了防止因水质污染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破坏,就必须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分析和监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水质,以满足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养虾池氨氮的科学认识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波 《水产养殖》2013,(11):26-29
水质调节是水产养殖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水质调节产品制造厂家的技术资料均提到氨氮的毒性及对虾的危害,却并没有让养殖户科学r解氨氮,而造成养殖户担心受怕,即使养殖成功亦不能合理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失败亦难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法的缺陷,营养盐污染、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等对养殖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同时养殖生命的脆弱,易遭病虫侵害。因此,净化水质进一步发展养殖业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菌藻系统由可被鱼类食用的藻类和复合细菌组成。藻类在利用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的同时向水体富氧,然后通过生态食物链逐级被降解。复合菌主要包括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这些细菌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胺、氨氮、COD等。本文通过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以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调控途径探究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内源污染不断加重,导致水质难调,病害难控,水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安全存在风险。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养殖水体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养鱼先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充分证明溶解氧是水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是水质管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龙勇 《河北渔业》2006,(1):25-25,37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配备循环水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养殖设施对水交换的依赖.循环水系统在水产苗种孵育场、工厂化养殖场和城市水族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克服水源供应不足的困难和满足将水交换量降至最低的要求,并且使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大大下降,同时又具有保持养殖系统自身水质稳定、有效防止病害传播的特点,可以在水交换量极小的情况下维持水质条件满足养殖动物的需求.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多种多样,但要达到高效都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1)充气;(2)清除颗粒物质;(3)生物过滤祛除氨氮和亚硝酸盐;(4)缓冲pH值.  相似文献   

16.
阴雨天气海水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杨 《科学养鱼》2007,(12):25-25
"养鱼先养水"这一定律已成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共识,如何将水养好是池塘养殖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弱、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低、病原生物的暴发性增长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发生变化,水体中亚硝酸、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剧增,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本文着重介绍阴雨天气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以供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首先是要养好水,水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水生生物的疾病发生,更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水体颜色、氨氮含量、池底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我们对几种变色水质的调节方法介绍给各位养殖用户,仅供参考。1.红水养殖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藻、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的,在通常情况下无大碍,而一旦天气突变,藻类大量死亡,分解毒素而导致水质恶化,甚至直接引起水生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用的水质和底质调节剂是用于调节和改良水产养殖水质和底质环境条件的一类物质,它包括一些化学产品、生物产品和天然物质。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这类物质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类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对这类似药非药性物质的管理几乎是空白,存在着对养殖环境影响和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隐患;如何加强对这类物质的管理已成为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水质恶化是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水产动物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水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外虾、蟹、贝类、鳗等水产品出口旺盛,我国的水产养殖面积及集约化程度均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水质恶化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其中以氨氮、亚硝酸盐等水化学因子浓度超标最为突出,也最为常见。目前养殖过程中用于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剂以化学制剂居多,比如大分子聚合物、强氧化剂等,但其短效性的缺点限制了该类制剂的大规模应用或慎用。而良好的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水质方面则能弥补化学制剂的不足,能从源头上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保护及修护养殖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20.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