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是一年生小型珍稀名贵洄游性经济鱼类,生长的上下限温度为10℃~27℃,在15℃~25℃范围内,生长速度与温度成正比,一般在22℃~24℃为最适生长温度,主要生长期是夏季和秋季。受香鱼生命周期、野生亲鱼性成熟时间和仔鱼发育水温要求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人工繁殖仅局限在每年的10月份~11月份,人工养殖的投苗时间局限在每年的1月份~3月份,  相似文献   

2.
<正> 香鱼通常在秋季产卵孵出,并于第二年秋季产卵后不久即死亡。每年9-10月香鱼进入性成熟期后外观转黑,肉质下降,失去了食用鱼的商品价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福冈县水产试验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香鱼。现育出此种香鱼33,000尾。比较结果表明,在8月中旬前两者生长情况基本相同;9月20日进入性成熟后,普通香鱼外观转黑且停止生长,而三倍体香鱼仍正常生长。据解剖观察,三倍体香鱼无能育力。普通香鱼在一年内死亡,而三倍体雄性香鱼可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了浙江省景宁县陆封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各期卵巢发育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陆封香鱼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7月份部分性腺为细线状,属于Ⅰ期卵巢;7月份和8月份香鱼性腺为Ⅰ期或者Ⅱ期,7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28% 和1.45%;9月份,...  相似文献   

4.
<正> 香鱼(Plecoglossus aItivelis)是一种小型名贵鱼类,由于(它)具有黄瓜味,故被称为香鱼。这种鱼在我国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均有分布。我省秦皇岛石河及汤河也产香鱼,50年代至60年代初,香鱼产量在3~4万斤左右,最大个体达半斤以上,每年供首都宴会之用,从60年代中期至今,由于兴修水利和工业污水的排放,石河、汤河的香鱼资源已处灭绝的境地,产量只有几斤,个体只有几克重,所以恢复香鱼的资源是当前迫切的任务。但在日本也由于水利工程和河流的污染,香鱼产量日趋下降,可是他们坚持把人工放流作为补充香鱼资源的方法,产量逐年上升,现在香鱼的捕捞产量占日本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的1/5以上,1978年香鱼总产量达21600吨(其中捕捞产量14400吨),每年生产香鱼苗种8000万尾  相似文献   

5.
<正>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隶属于鲑形目香鱼科,福建闽东区域俗称"时鱼",当地溪河均有分布。1998~2001年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突破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技术后,促进了宁德市香鱼养殖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香鱼养殖面积近7.0hm2,产量650t,2011年~2013年全市每年均投苗900×104~1100×104尾,年产香鱼700t  相似文献   

6.
香鱼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淡水鱼,在初夏时期被称为“旬”。在日本关东地区,每年要到六月份才允许垂钓,所以显得特别珍贵。美国一位著名鱼类专家称香鱼是“世界淡水鱼的女王”,朝鲜半岛、中国内河也可见到,但是,它是暖水性的夏季鱼,所以,在日本西南部到北海南部分布较广。在日本,  相似文献   

7.
为初探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肌肉清新无腥的原因和确定香鱼产生香气的特征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方法,检测和比较了香鱼肌肉和鱼籽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香鱼肌肉和鱼籽的挥发性物质中,醇类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9.58%和27.29%;其次为烃类,分别为10.16%和13.65%;醛类在香鱼鱼籽和肌肉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分别为2.03%和6.90%。在香鱼肌肉和鱼籽的挥发性物质中,醇类和醛类对香鱼的风味起了决定性作用,醇类使香鱼产生清新的风味,而醛类的不同则是影响香鱼香气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比较肌肉和鱼籽的挥发性物质组成中,对香鱼香气贡献较大的主要是(E)-2-庚烯醛、(E,E)-2,4-庚二烯醛、(E)-4-庚烯醛、2,4-癸二烯醛等物质。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产科技》1987,(2):26-28
香鱼为一年鱼。在天然水域中于每年秋季繁殖,产卵后的亲鱼因体弱而死亡,孵出的稚鱼生长至次年秋天成熟产卵,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其养殖业的发展一直受这种自然规律的制约。现在,利用电照抑制香鱼成熟已获成效,可谋以延长生长时间和出售时间。  相似文献   

9.
田照辉  胡红霞  白燕  朱华 《水产科学》2007,26(11):593-596
对水泥池养殖的香鱼卵巢、精巢发育做组织学观察,并与洄游型、陆封型香鱼的性腺发育做比较:养殖香鱼卵母细胞的结构和洄游型香鱼、陆封型香鱼基本一致;受精孔和精孔细胞出现的时间早于洄游型香鱼和陆封型香鱼。养殖香鱼卵巢发育略早于野生香鱼,但发育速度比野生香鱼慢,尤其慢于陆封香鱼。精巢结构属叶型壶腹型结构。雄鱼发育成熟早于雌鱼,能自然排精。雌鱼不用激素诱导即可获得游离卵。  相似文献   

10.
出售育珠蚌     
道镛 《淡水渔业》1987,(3):47-47
香鱼通常在秋季产卵孵出,并于第二年秋季产卵后不久即死亡。每年9—10月香鱼进入性成熟期后外观转黑,肉质下降,失去了食用鱼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溯河幼香鱼的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 T.et S.)为一种产于沿海山地河流的洄游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食物链短,生长较快,适于淡水或咸淡水养殖,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增养殖对象。我们于1979和1980年的3~6月,在香鱼著名产地浙江宁海凫溪采捕鱼苗进行养殖的同时,收集了有关溯河幼香鱼的生物学资料,期望为香鱼的资源保护与增殖及适时采捕自然苗种,提供一些科学依据。一、鱼苗出现季节与体长组成凫溪香鱼每年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溪流入海口的石砾浅滩急流处产卵。卵分2~3批产出,每批间隔15~20天。卵粘附在  相似文献   

12.
马田 《内陆水产》2003,28(2):28-28
香鱼属鲑亚目、香鱼科、香鱼属。香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身体上侧绿色,背缘黑色,两侧及下侧为白色,香鱼地方名:海胎鱼、秋生子,日本人称为鲇鱼,因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得名。香鱼体长10~30厘米,重50~100克,最大的可达500克左右。1生物学特性洄游习性香鱼多为1年生。每年的2~5月,当河水水温逐渐上升到10~15℃。接近于海水的温度时,在海里越冬的幼鱼(体长2~3厘米)便进入河口上溯。幼鱼在河川中生长发育.随着性腺的发育,又向河川下游洄游,在9~11月产卵。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和水温的继续下降,幼鱼入海越冬。生活习性香鱼又名鲇鱼。…  相似文献   

13.
姜祝飞 《内陆水产》2001,26(12):25-25
香鱼(Plecolossusdtivelis)属鲑亚目、香鱼科、香鱼属。香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身体上侧绿色,背缘黑色,两侧及下侧为白色。香鱼地方名:海胎鱼、秋生子,日本人称为鲇鱼,因能散发出诱人香味而得名。香鱼体长10~30厘米,重50~60克,最大的可达500克左右。1生物学特性1.1洄游习性香鱼多为一年生。每年的2~5月,当河水水温逐渐上升到10~15℃(接近于海水温度)时,在海里越冬的幼鱼(体长2~3厘米)便进入河口上溯,幼鱼在河川中生长发育。性腺发育成熟,又向河川下游洄游,在9~11月产卵。随着仔…  相似文献   

14.
香鱼,又名鲇鱼、油香鱼、年鱼,是一年生小型洄游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有一种特殊的清香,一直被视为“鱼中珍品”,特别是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日本、东南亚更称之为“淡水鱼之王”。由于野生香鱼资源有限,市场价格较高,在日本市场,香鱼则是大众化的消费,每年市场需要量3~5万吨,国内市场香鱼消费也随之日益增长。加上台湾地区的市场缺口,香鱼养殖的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5.
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属鲑亚目、香鱼科、香鱼属。香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身体上侧绿色,背缘黑色,两侧及下侧为白色。香鱼地方名:海脂鱼、秋生子,日本人称为财鱼,因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得名。香鱼体长10-30厘米,重50-100克,最大的可达500克左右。一、生物学特性1.洄游习性香鱼多为一年生。每年的2-5月,当河水水温逐渐上升到10℃-15℃,接近于海水的温度时,在海里越冬的幼鱼(体长2-3厘米)便进入河口上溯。幼鱼在河川中生长发育,随着性腺的发育,又向河川下游涸游,在9-11月产卵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和水…  相似文献   

16.
香鱼是一种肉味鲜美,价格高昂的理想养殖品种。香鱼分陆封型和涸游型两类,陆封型个体较小,洞型游香自最大可达30厘米。洞游型香鱼在淡水中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每年的秋末初冬,随溪流到河口入海处产卵孵化,幼苗阶段生活在咸淡水域中,仔鱼变态长出鳞片后,再溯河到溪流淡水中生长,食物以底栖藻类为主。香鱼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都有很大的消费量,而且市场价格不菲,目前国内(浙江、福建)的价格也已达100-180元/公斤,而目前大多数养鳗场都面临着养鳗亏本的情景,香鱼则是很好替代更新的品种之一。利用养鳗场养殖香鱼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香鱼属尾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是一年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也是冷水性鱼类中较喜高温的品种之一。一般个体重100-150克,最大可达300克以上。市场每千克售价(活体)35-40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珍稀品种。我们于2003年6月首次引种在南平市水产养殖场进行试验,现将香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香鱼人工增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萍  李硕德 《水产科学》1999,18(2):33-34
香鱼人工增养殖技术是丹东市科委1997年下达给丹东市水产研究所科研项目,项目时间为1997年~2000年。旨在通过4年人工增养殖,使香鱼这种丹东固有的小型经济鱼类在丹东地区部分水库得到增殖并形成一定种群,同时在适合条件的池塘中养殖香鱼,力争4年后香鱼...  相似文献   

19.
渔业纵览     
《科学养鱼》2004,(11):35-36
今年天台香鱼养殖继去年的基础上又获丰收,年产达1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经过去年的断电风波,今年香鱼养殖户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积极配备发电专用设施,平时加强值班与管理,以防万一;加上今年的天气干旱,水资源比较紧张,养殖场科学利用水资源,保证生产用水。今年8月,14号台风又给该场造成了数十吨的香鱼、河鳗损失。龙溪淡水养殖场不怕困难,迎着困难而上,克服层层困难,今年香鱼又获丰收,年产达100多吨,预计产值可达500多万元。今年4月份,该场被恢复了电力供应,虽然误了渔时2个多月,但坚持生产,仍放养香鱼苗种180万尾;经四五个月的培育管理,规…  相似文献   

20.
<正> 香鱼(Plccoglossus altivelis)属鲑亚目、香鱼科、香鱼属。香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身体上侧绿色、背缘黑色,两侧及下侧为白色。香鱼地方名:海胎鱼、秋生子、日本人称为鲇鱼,因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得名。香鱼体长10~30cm,重50~100g,最大的可达500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