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sbS蛋白在植物非光化学淬灭(NPQ)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同源比对方法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全长cDNA文库中得到1个PsbS同源基因序列(FP091683),命名为PePsbS1。该基因全长1 069 bp,具有多种光应答元件和参与光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PePsbS1的开放阅读框为807 bp,编码一个268 aa的蛋白。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由转导肽(53 aa)和成熟蛋白(215 aa)组成,成熟蛋白包含1个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4个跨膜区;疏水性分析表明该蛋白组成氨基酸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占42.5%;Blastp分析发现该蛋白与玉米的一致性最高,达80.3%。构建含有PePsbS1编码成熟蛋白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3a-PePsbS1-mature,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8 kD,与预测PePsbS1编码成熟蛋白的大小相符。这将有助于对竹子PsbS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猪囊尾蚴凋亡蛋白酶抑制剂(AP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最佳表达条件,为API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表达载体pEGX-4T-1、pET-30a及猪囊尾蚴API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GX-4T-1/API-Flag、pET-30a/API为材料,对影响API蛋白表达的载体(pEGX-4T-1、pET-30a)、温度(25,30,37℃)、诱导时间(2,4,6,8h)、IPTG终浓度(0.2,0.4,0.6,0.8,1.0mmol/L)和卡那霉素终浓度(100,200,300,400mmol/L)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重组蛋白最佳的表达条件。对在最佳条件下获取的目的蛋白进行超声处理,4℃、10 000r/min离心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对目的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SDS-PAGE后,将目的蛋白条带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抗His标签抗体共孵育,检测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当选择pET系列载体(pET-30a)时,API表达量高于其在pGEX系列(pGEX-4T-1)中的表达量。API融合蛋白最佳表达条件为:在含200mmol/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上于37℃培养3h后,加入终浓度为0.4mmol/L的IPTG,再于30℃诱导培养6h。SDS-PAGE结果表明,pET-30a/API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3ku,与预期蛋白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ET-30a/API能够识别特异性抗体,显示获得了大量表达正确的目的蛋白。【结论】确定了API基因的最佳表达条件,获得了较大表达量的API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根据同源序列克隆原理设计一对引物,以绵羊脑组织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绵羊Noggin基因cDNA全长编码区,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验证后,提取pT-Noggin质粒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条带,亚克隆到pET41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序列分析表明,绵羊Noggin基因的cDNA全长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为FJ751853)为699bp,编码232个氨基酸,与其他哺乳动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5%以上。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60ku,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为His融合蛋白。说明成功克隆了绵羊Noggin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目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杜仲黄酮醇合成酶基因(Fls)全长,对其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原核表达分析。【方法】以杜仲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杜仲Fls基因;Fls基因的ORF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ET-28a-Fls;最后利用IPTG诱导Fls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结果】获得了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1 220bp,ORF为1 011bp,编码336个氨基酸;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Fls;利用IPTG诱导Fls在BL21(DE3)中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约44ku处有特异性的蛋白条带出现。【结论】获得了杜仲Fls基因的全长和ORF,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质粒载体,高效表达E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2亚单位疫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用RT-nested PCR技术扩增CSFV流行毒株SX-YL株E2基因主要抗原区,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2a中,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32a-E2,将pET32a-E2转入BL21(DE3)受体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E2蛋白,对E2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分析和可溶性鉴定。【结果】CSFVE2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量占菌体蛋白量的33.2%,表达蛋白E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E2能识别天然猪瘟多克隆抗体。【结论】E2蛋白表达量高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PCR法扩增了牛疱疹病毒Ⅰ型B artha N u/67株gB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TOPO中构建重组质粒pBAD-gB。将pBAD-gB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OP 10后进行了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抗原性检测,并通过改变诱导剂L-A rab inose的浓度和诱导时间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BAD-gB构建成功,gB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gB蛋白的纯度达90%以上,gB蛋白抗原性良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L-A rab inose终浓度为0.2 g/L,诱导时间为5 h。  相似文献   

7.
运用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cation of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hepcidin基因全长cDNA,为774 bp,包括ORF 282 bp、5’UTR 117 bp和3’UTR 383 bp,3’UTR存在1个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AATAAA)和1个mRNA不稳定基序(ATTTA)。推定编码93个氨基酸,与其它鱼类hepcidin的序列同一性为27.9%~51.6%;SignalP 4.0软件预测信号肽位于1~24位。在邻接(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草鱼hepcidin前体肽和其他已报导的鱼类hepcidin前体肽聚为一枝。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结果显示hepcidin基因mRNA主要表达于肝脏、脾脏、头肾和眼等组织;柱状黄杆菌注射后4~48 h,hepcidin基因在肝脏、脾脏和头肾中表达均显著上调。研究亮点:克隆到草鱼抗菌肽hepcidin一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阐明了其所编码的hepcidin与其它脊椎动物hepcidin具有类似的结构与功能;证明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参与了对细菌的免疫应答,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羊草 Leymus chinensis CDPK 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DPK基因的功能,探讨羊草适应生境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羊草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基因,命名为Lc-CDPK;构建了羊草CDPK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经SDS-PAGE分析CDP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羊草CDPK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 704 bp,包括1个1 64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48个氨基酸,从第81~339个氨基酸构成了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活性的S-TKc结构域,有4个保守的EF手型结构域;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禾本科作物比对后发现,与小麦CDPK基因的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96%;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61 350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大小与预计理论值相符.诱导7 h蛋白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9.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月季Ⅲ型聚酮合酶基因(RcPKSⅢ)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原核表达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催化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月月粉’花瓣为研究材料,从其基因组中筛选月季PKS基因(RcPKSs)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软件对RcPKSs与其他植物PKS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DNAMAN软件对RcPKSs和紫花苜蓿查尔酮合酶2(CHS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对RcPKSs和紫花苜蓿CHS2活性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进行比较,分析其催化特征;利用SWISS-MODEL对RcPKSs进行同源建模,并与紫花苜蓿CHS2蛋白三维结构进行比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RcPKSs和间苯三酚甲基化酶编码基因在‘月月粉’花蕾期、半开期和盛开期的表达模式;克隆RcPKSs基因全长,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cPKSs,进行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从‘月月粉’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RcPKS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cPKS1、RcPKS2RcPKS3CHS基因,RcPKS4、RcPKS5RcPKS6为新型PKSⅢ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RcPKS1、RcPKS2RcPKS3编码CHS蛋白,RcPKS4、RcPKS5RcPKS6编码新型的非CHS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RcPKS1、RcPKS2和RcPKS3蛋白与紫花苜蓿CHS2相似度均为72.16%,RcPKS4、RcPKS5和RcPKS6与紫花苜蓿CHS2相似度分别为67.52%,33.85%和32.73%。活性位点上氨基酸残基比较发现,RcPKS1、RcPKS2和RcPKS3活性位点上氨基酸残基均保守,RcPKS4氨基酸残基在起始口袋和延伸口袋处发生替换,RcPKS5和RcPKS6氨基酸残基均在延伸口袋处发生替换。对RcPKSs蛋白质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RcPKS4、RcPKS5和RcPKS6蛋白质采用了几乎相同的αβαβα三维整体折叠形式。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RcPKS4、RcPKS5和RcPKS6表达量在‘月月粉’花朵盛开期最高,间苯三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POMT)、苔黑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1(OOMT1)和OOMT2表达量在盛开期最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诱导并且纯化成功。【结论】鉴定了‘月月粉’新型RcPKSⅢ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花发育调控过程。克隆了RcPKSs基因,并诱导表达获得了RcPKSs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的羊Fas细胞凋亡因子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将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引入到引物两端,同时加上保护性碱基。利用RT-PCR技术,从新疆卡拉库尔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特异性基因片段。将分离纯化后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利用双酶切反应与菌液PCR对阳性重组克隆进行鉴定筛选,然后进行序列测定。使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来完成Fas的定向克隆,成功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T-28a-Fas,然后将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感受态,设置不同IPTG浓度和诱导温度,选择最佳的表达条件,然后初步纯化重组融合蛋白。结果表明,在pET28a表达载体中,Fas基因的插入方向和读码框均正确;同时Fas基因也完成在E.coli BL21融合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39.7 ku。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草鱼MHC I区基因及其表达特征,利用已知斑马鱼MHC I区基因序列,通过本地Blast得到草鱼MHC I区的部分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检测MHC I区BRD2、KNSL2、RXRB、TAPBP、FABGL、MHC Ia、PSMB9以及TAP2等8个基因在健康草鱼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除FABGL在肾脏表达量最高外,其他基因都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草鱼在嗜水气单孢菌感染后4、12、24、48及96h,MHC I区免疫相关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BRD2表达量分别在12h和24h在肾脏和脾脏中达到最高;MHC Ia表达量在脾脏和肾脏中都先上升后下降,并都在24h达最大值;PSMB9表达量在脾脏先上升后下降,在12h达最大值,在肾脏中则先下降后上升,在24h达最大值;TAP2在脾脏和肾脏中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4h都达最大值,并最后都回调至正常范围。BRD2、MHC Ia、PSMB9、TAP2的表达量在攻毒后都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这4个基因在草鱼免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猪瘟病毒石门株NS3基因的丝氨酸蛋白酶、NTPase、RNA解螺旋酶活性功能区长度为2 000 bp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ET-32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NS3,并将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了表达,同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IPTG诱导表达得到的pET-NS3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7 ku,与预期结果一致,且该重组蛋白能被CSFV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成分(紫云英苷、绿原酸、芦丁和金丝桃苷)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并以效果最好的紫云英苷为例,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紫云英苷应用于食品防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对大肠杆菌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通过生长曲线测定、结晶紫染色、核酸泄漏、蛋白质泄漏及扫描电镜探究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生长、生物被膜及壁膜损伤的影响结果4种辣木多酚单体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IC50值大小依次为金丝桃苷(676 μmol/L)>绿原酸(605 μmol/L)>芦丁(588 μmol/L)>紫云英苷(490 μmol/L)。经紫云英苷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物膜形成及生物膜粘附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细胞膜通透性极显著增加(P<0.001),导致生物大分子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泄漏;菌体出现表面褶皱、塌陷等严重变形现象。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对植物源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N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草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实际生产中阿维菌素的使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用初始质量浓度为0.3 μg/L的阿维菌素水溶液药浴草鱼,于给药后0.5,1,2,3,4,6,8,10,12,24,48,72,96,144,216,336,528和576 h采取血浆、肌肉+皮、肝脏、肾脏、鳃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阿维菌素在草鱼血浆中的质量浓度及在组织中的含量,数据经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结果】在(26.0±1.0) ℃的水温条件下,阿维菌素单剂量浸泡给药0.3 μg/L,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34.2 h,吸收半衰期(T1/2(ka))15.61 h,消除半衰期(T1/2β)163.2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 486.02 (μg·h)/L,达峰时间(Tpeak)40.75 h,峰质量浓度(Cmax)11.92 μg/L。药后72 h时草鱼肌肉、肝脏、肾脏和鳃中阿维菌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其中肝脏中的含量最高,达到17.8 μg/kg,其后依次为肾脏(12.1 μg/kg)、肌肉(10.7 μg/kg)和鳃组织(5.2 μg/kg),血浆中阿维菌素含量在48 h达到最高(11.2 μg/L)。肝脏、肾脏和鳃组织中阿维菌素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前两者在144 h时都有第2次吸收高峰,分别为15.0和8.4 μg/kg。【结论】草鱼血浆及各组织中阿维菌素在给药后24 d未检出,考虑到临床应用情况的复杂性及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距,建议对草鱼单剂量(0.3 μg/L)药浴阿维菌素后的休药期为24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牛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不同牛场采集腹泻犊牛粪样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D、qnrS、aac(6′)IbqepA基因)及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gyrAparC基因),并选择2株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杆菌经恩诺沙星诱导后检测QRDR的gyrAparC基因突变。【结果】分离鉴定得到75株大肠杆菌,其中60.00%的菌株对至少2种FQs耐药,40.00%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均耐药,且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程度较为严重。75株大肠杆菌均未检测到qnrA、qnrDqepA基因,但检测出qnrS、aac(6′)Ib亚型aac(6′)-Ib-crqnrB基因,61.33%的菌株至少携带1个PMQR基因,其中以qnrSaac(6′)-Ib-cr最为常见。58.67%的大肠杆菌发生了QRDR突变,主要突变方式为GyrA:(Ser83Leu+Asp87Asn)+ParC:Ser80Ile,发生突变且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均耐药。恩诺沙星诱导后,PMQR阳性菌的gyrA基因发生5处碱基突变,PMQR阴性菌无碱基突变。【结论】大肠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与QRDR突变密切相关,因此兽医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来减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摄食蚕豆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脂肪蓄积情况以及形成原因,采集了摄食蚕豆的草鱼(试验组)和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对照组)的肝脏样本后,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草鱼肝脏进行病理学特征、脂质蓄积情况和肝细胞的超显微结构观察,同时检测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草鱼相比,试验组草鱼肝脏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线粒体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试验组草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肝脏中TG、TC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草鱼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和fas)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长期摄食蚕豆的草鱼肝脏会发生脂肪变性,其可能与脂肪酸从头合成(DNL)增加、氧化应激增强及线粒体结构破坏等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脆肉鲩营养调控和预防鱼类肝脏脂肪变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60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成Ⅰ-Ⅳ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黄芪多糖0、10.0、30.0、50.0 mg/(kg·d),于D0、D8、D15、D22、D29测定草鱼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及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与溶菌酶(LSZ)活力等指标,D29时对4组草鱼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实验剂量的黄芪多糖可不同程度提高供试草鱼血液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各实验组草鱼血清中T-SOD、CAT、LSZ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投喂实验剂量的黄芪多糖均可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草鱼的死亡率(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黄芪多糖可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每千克鱼体质量的推荐剂量为10~30 mg/d。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草鱼疫苗接种的经济效益,依据选择成本原则,构建了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华北某地草鱼免疫后的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当地草鱼疫苗接种效益成本比为7:1,使用疫苗后每公顷养殖水面增加净收入14500元,表明草鱼接种疫苗后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疫苗净效益随着疫病压力(未免疫鱼死亡率)增大、疫苗品质(免疫保护率)变好而升高,盈亏平衡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免疫鱼死亡率1.8%,或者疫苗免疫保护率15.3%是草鱼疫苗接种的盈亏平衡点.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疫病压力的升高,疫苗免疫保护率对净效益的影响高于免疫成本.该模型可用于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企业、养殖户等选择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微囊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以及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为原材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草鱼出血病口服微囊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加入疫苗体积对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疫苗加入量>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制备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5%,壳聚糖浓度为1%,氯化钙浓度为4%,加入疫苗体积为2 mL。该微囊疫苗平均粒径为(7.02±3.95)μm,平均包封率为60.53%,平均载蛋白量为8.12 mg/g,在pH 7.4的PBS溶液、生理盐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