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其特点为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主迁入期第3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第3代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危害高峰期比历年早,危害期长,第5代发生比历年同期平均轻.原因如下: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5月份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迁入成虫很快扩散于稻田产卵繁殖;第3代残存虫量和第4代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积累虫量大;6月上中旬及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盛发期雨日多,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等因素,造成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药剂及使用剂量,2012年在晚稻田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危害高峰期,笔者选择480克/升多杀霉素悬浮剂等4种药剂进行防治高龄稻纵卷叶螟大田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防控稻纵卷叶螟,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采用赶蛾法、黄色诱虫板诱集法和水稻白叶和卷叶数统计法,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不同品种水稻田中的行为。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上海的始见期为7月初水稻分蘖期,7月中旬稻纵卷叶螟第四代成虫第一次发生,8月中旬和9月中旬相继第五、六代成虫发生,10月中旬成虫数量急剧减少,10月下旬几乎消失。至水稻收获期,田间很难再见到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踪迹。稻纵卷叶螟成虫最适的栖境为‘浦优608’水稻田,最不适的为‘旱优53’水稻田;稻纵卷叶螟成虫偏向于在‘宝835’水稻苗上产卵为害,最不喜好在‘旱优53’上产卵为害;稻纵卷叶螟成虫偏向于在‘HSF越光’和‘浦优608’水稻田活动,最不喜活动在‘嘉33’水稻田。水稻亚种、育种方式对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发生动态规律,有助于采取更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灰飞虱在郯城县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第五代若虫在麦田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入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底6月初是一代成虫向秧田转移高峰期,6月下旬水稻移栽前出现二代低龄若虫急增期,7月上中旬大田即进入第二代发生高峰期。抓好秧田期一代灰飞虱成虫和水稻移栽后二、三代卵孵化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行为,记录每天的产卵数量,成虫每天的产卵数有1个高峰期.观察稻纵卷叶螟幼虫、蛹的行为,包括争斗、蜕皮、做茧等行为.不同水稻生育时期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分蘖期水稻饲养幼虫最合适,以水稻幼苗、抽穗期水稻饲养均无法很好地完成世代.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系统调查了免耕直播--再生稻、免耕抛秧--再生稻田主要病虫害(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并与翻耕直播、移栽晚稻田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栽培中稻--再生稻田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等的发生为害具有明显的特点:(1)二化螟。头季稻一代二化螟发生较轻,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较一代重;再生季三代二化螟发生轻,没有为害。(2)纹枯病。免耕栽培田重于翻耕栽培田。(3)稻纵卷叶螟。免耕栽培田轻于翻耕栽培田。因此,防治重点是头季稻的二代二化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式的效果,对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田赶蛾、性诱监测、灯诱监测3种稻纵卷叶螟监测方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监测方式对稻纵卷叶螟五(3)代、六(4)代的世代划分、成虫高峰期及高峰日的判定基本一致;3种监测方式3个代次累计监测蛾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赶蛾累计监测量变化趋势与田间发生程度变化趋势一致;性诱效果可能受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实践中,应综合应用3种监测方式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上,我县以往一直是以稻纵卷叶螟的2龄幼虫高峰期作为防治适期.根据有关研究报道及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适期可提前到稻纵卷叶螟的1龄幼虫高峰期.其主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3,(15):34-35
一、纵卷叶螟1.发生规律江苏省初始虫源均来自南方稻区,夏季成虫随西南气流迁入。稻纵卷叶螟在江苏省年发生2~3个世代,四(2)代和第五(3)代为主害代,暖秋年份、迟熟单季中晚粳稻六(4)代危害也较重。四(2)代成虫均由外地迁入,常年主降区为江南和江淮南部,波及江淮北部和淮北。五(3)代成虫前期虫源以外地迁入为主,迁入范围遍及全省,后期虫源以本地繁殖、羽化的成虫为主。六(4)代成虫大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是我市水稻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受区域性气候变化和水稻栽培制度变动的影响,常间歇暴发,造成严重为害和产量损失。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我市年发生5—6代,早季主要虫源来自春夏季随高空西南气流迁入大量抱卵成虫;晚季主要虫源,除少量外来迁入外,大部分是本地  相似文献   

13.
<正> 为改变我县在稻纵卷叶螟发生时,大量乱用农药,污染环境,破坏稻田生态平衡的局面,从1979年起,我们着重对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率,水稻对卷叶螟低龄幼虫的抗性,稻纵卷叶螟卵期、幼虫期被天敌寄生以后的生存率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据以改革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并应用于大田防治和预测预报。一、稻纵卷叶螟为害的损失率选取早、中、晚稻不同品种40块田,分别在不同生育期进行剪叶和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陆川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特点,指出其暴发原因主要与成虫迁入量大、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数量下降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措施,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适期可提前至稻纵卷叶螟的一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正>稻纵卷叶螟是南方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在水稻生产上主要以早稻的第二代、晚稻的第四代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在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带来的损失是不容低估的。最近,由于南方锋面天气多,稻纵卷叶螟迁飞虫量出现了突增现象,加强晚稻三、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注意。1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叶片,成虫随锋面天气的气流迁入落地后,白天一般隐藏在生长茂密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或栖息在稻田附近的山坡、沟边、小山上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和游草Leersia hexandra),于盆钵内人工栽培种植。将盆栽水稻和杂草植株置于纱笼中,接入初羽化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分别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杂草与水稻之间的栖息选择性、产卵选择性,以及稻纵卷叶螟在各种杂草上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稻田田埂种植各种杂草条带(宽1 m)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栖息、产卵分布的影响,通过赶蛾法调查杂草条带中及距离杂草条带1、5和10 m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蛾量,调查不同杂草条带中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密度及卵被寄生率。【结果】稻纵卷叶螟成虫喜好趋向栖息于秕谷草和马唐,不喜好趋向双穗雀稗,在游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和水稻间,稻纵卷叶螟的栖息选择则没有偏向性。稻纵卷叶螟成虫在稗草、牛筋草、千金子、双穗雀稗、游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水稻上产卵;秕谷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秕谷草上产卵;马唐和水稻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稻纵卷叶螟在7种杂草上都能完成世代,但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在秕谷草上发育历期最短,双穗雀稗次之,游草、千金子、牛筋草、马唐、稗草和水稻上的发育历期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寄主上的稻纵卷叶螟蛹重也存在差异,其中在马唐上的雌蛹、马唐和千金子上的雄蛹蛹重显著轻于在其他寄主植物上的蛹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稻纵卷叶螟的羽化率差异较大,秕谷草、游草、牛筋草、稗草和水稻上的羽化率为42.17%—51.31%,在千金子和双穗雀稗上最低,仅为11.76%和13.29%。雌性比以水稻和稗草上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大田试验表明,除了牛筋草和稗草外,其他杂草均能吸引稻纵卷叶螟栖息且在单位面积内的虫量显著高于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各种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量差异显著,以秕谷草、游草、稗草和千金子上着卵量最多,每分蘖草上的着卵量达2.92—3.92粒,双穗雀稗和马唐分别为2.16和1.72粒,牛筋草最少。不同禾本科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的被寄生率差异显著,介于21.90%—55.61%。其中,秕谷草和游草上的卵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47和1.42头/分蘖,为各种禾本科杂草上最高。【结论】秕谷草最具有成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功能性植物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口十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1a发生1~11代,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的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稻纵卷口十螟对水稻的危害非常大,必须做好预防预报。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普查范围、防治药物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思南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全球气温上升,南方虫源地冬季温和,越冬虫量大,为冬季死亡区的春季迁入提供了充足的稻纵卷叶螟虫源。该虫在思南县世代多而重迭,蛾峰缀联危害期长,连年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且日趋严重。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思南县不能安全越冬,属外地迁入型害虫,从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系统监测资料统计,第2代成虫迁入始见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较早年1995年4月19日,较晚年2001年5月10日,历年平均为5月1日。初期虫源栖息在低海拔坝区双季早稻秧田中产卵,但气候及食源等条件恶劣,不适于卵孵化和幼虫取食,基本不造成危害。1.1第2代稻纵卷叶螟基本属南方(…  相似文献   

19.
<正>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内寄生、单寄生的天敌。雌蜂产卵于1—3龄初期的幼虫体内,消灭于3龄后期至4龄初期。我县二代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寄生率高达70%左右。我们通过室内外饲养、试验和观察,认为这种蜂保护利用价值很大,于1980年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和致病力,以及调查稻水象甲成虫迁入秧田及产卵高峰期,研究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没有显著影响,药后10 d对成虫均有较好杀虫效果。田间调查显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插秧后3 d开始陆续迁入秧田,7 d虫量达高峰期,10 d产卵达高峰期,插秧后7 d稻水象甲成虫数与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插秧后3~7 d是施用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