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概述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cinivorella(Mats.)]是我国长江以北大豆主产区的重要害虫,它以幼虫蛀荚咬食豆粒,虫食粒率一般年份20%,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质量和出口贸易,因此防治食心虫已成为大豆增产措施之一。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一代,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蛀荚食害豆粒。成熟后脱荚入土结荚越冬,在土中达10个月之久,次  相似文献   

2.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农田多年生杂草,有报道使甘蔗减产25—50%,玉米减产12—33%,大豆每公顷减产300—600公斤。近几年,该杂草籽常随进口粮食传到国内,因此,我国将其列为进口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3.
胡笑形 《新农药》2004,(5):51-51
根据巴西农业部(MAPA)搜集的资料,巴西GM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总面积的13.2%,280万公顷。这是按照去年12月通过的法律10.814搜集的。法律要求种植者上报他们准备种植的GM大豆面积。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是我区大豆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豆粒,而减产降质,严重的失去种用和食用价值。据试验,被害后百粒重下降4.9~7.1克,损失产量10~20%,高的达40~50%,虫食率一般19.2~37.5%,严重的达70~80%,降低1—2个等级。为此,1986年以来我们组织大豆主产县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1 发生及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结土茧在地下越冬,来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上升到表土陆续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产区,也是国家大豆商品出口的重要基地。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50年代起,除草剂已在全省部分国营农场试点使用,到1985年全省除草剂应用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占播种面积7%左右。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对于保证黑龙江省农作物产量的上升起着重要作用。如全省国营农场从1965年到1978年在春小麦田应用2,4-D丁酯除草面积累计达246.6万公顷,平均增产15~20%,共增产粮食7.5~9.0亿千克,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 以前以2,4-D丁酯为主的除草剂已被目前应用的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的除草剂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晓诸 《植物保护》1984,10(4):36-36
大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在我县历年发生普遍,常年春大豆虫株率达6—18%,夏大豆虫株率高达98—100%,百株含虫量500头左右,严重发生田高达千头以上。近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已超全县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对豆秆蝇的防治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灰豆象生物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灰豆象生物学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白扁豆为饲料饲料观察结果,灰豆象在温州市室内条件下每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豆粒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灰虫象危害各种扁豆、各种豇豆、蚕豆、绿豆、赤豆、大豆等。以嗜食的白扁豆作饲料,饲养2-3月,繁殖倍数分别为62.7与108.7倍;饲养3个月的饲料损失率为55.58%。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大豆丝核菌病 Pelliculariasasakii(Shirai)Ito。在我县发生危害愈来愈重,致使植株落叶枯死,豆粒腐烂,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弄清丝核菌病的空间分布型,探讨合理的调查取样方法,笔者于1984年10月,晚大豆处于鼓粒期(病害已基本定局),在店下村选择了五块发病程度不一,并有代表性的晚大豆田(品种为本地黄豆),进行该项调查和测定,现将其结果简述如下:一、空间分布型的测定1.方法:在每块豆田中,划出40×50丛的方块,逐丛逐株进行调查,记载病丛数和  相似文献   

9.
36-1菌的固体菌体,液剂和液剂浓缩液分别参加大豆根腐病防治3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苗开花时期以前防病效果为50%-62.98%,平均每公顷增产大豆331.6-334.5kg,增产幅度达17.4%-19.3%.在浓缩液参加防治大豆包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10种药剂筛选试验中,大豆收获时考核结果显示,36-1菌剂处理大豆综合效果名列第五位。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图库曼一研究中心正研究利用病毒防治大豆螟虫,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该中心在3000公顷的大豆田上进行了试验.他们先在试验室培育螟虫核多角体病毒 (NPV Anticarcia),然后由农民使用并自己培育.每公顷大豆约用一茶匙病毒晶体,每年施用一次,病毒还能在田间逐年繁殖.该病毒是靠侵害螟虫皮肤、引起化脓和退化、虫蛹瘦弱而起作用的.它比农药优越,对益虫和人类无害.阿根廷科学家已要求政府批准广泛推广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