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利用突变系育成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黑农41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农4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突变系龙辐81 9825为母本,突变系龙辐73 8955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选种法选育而成的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高蛋白、高产、大粒、生育期适中、抗灰斑病、耐轻盐碱及抗不良环境能力强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长江春1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重庆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99.08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5.49%;2009年在重庆市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65kg/hm2,比对照增产13.15%。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春性中熟、高蛋白(粗蛋白含量为47.62%)、高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外观商品性状优良,在重庆各区县皆可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从经低能重离子诱变的狐米草突变系中筛选出适合在滩涂生长、营养丰富的牧草株系,在前文比较了模拟滩涂环境种植的各突变系生物量和光合能力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测了几种主要有机和无机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几种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在各突变系地上部分的积累量。结果显示,除N5、N10、N3突变系的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系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26.95%、18.87%和10.91%)、N4突变系的无氮浸出物含量略高于对照系(2.84%)外,所有突变系的有机营养含量与对照系或没有明显差别或略低;其无机营养含量均较对照系有明显提高,其中N1、N3、N5等突变系的含量相对较高。表明低能重离子束诱变改变了狐米草的经济性状,其中,N5和N3突变系因生物量大、光合能力强、营养丰富,较适合于沿海滩涂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蛋白大豆最佳水肥耦合模式,本研究以高蛋白大豆齐黄34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设置水分、氮、磷、钾4因素6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耦合效应对高蛋白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以产量为结果,4个因素为反应因子,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过低(20%、36%)或过高(100%)下植株生育期均较长,在适宜水分(52%、64%)下生育期较短。主茎节数受水肥影响较小,有效荚数、荚长和有效分枝数在水分过高(100%)或过低(20%,36%)下均表现较低。不同水肥耦合效应对根、茎、叶片、叶柄、豆荚等器官中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配均有影响,过高或过低水肥处理(T1、T2、T6)均对干物质积累不利,适宜水肥处理(T3、T4)下,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相关系数为-0.93**,呈显著负相关。适宜水肥耦合(T3)下单株粒重、百粒重和单株籽粒数均表现最高,且单株粒重、百粒重和单株籽粒数与籽粒产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1.00**、0.98**、0.89**,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良好的水肥条件会加速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移,进而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籽粒产量。PLS建模分析表明,水分对大豆的生长影响大于施肥的影响,水分充足时增加施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株高,在水分含量为47.60%,施氮70 mg·kg~(-1),施磷100 mg·kg~(-1),施钾111.57 mg·kg~(-1)时,大豆最优产量为5 121.26 kg·hm~(-2),这与实测产量值大致相近,表明由模型优化出的预测值2符合实际生产要求。本研究为高蛋白大豆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也为均匀设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性杂交和激光辐射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大豆新品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对大豆孢囊线虫 2号生理小种免疫的品种资源“黑豆 2”与高产“黄沙大豆”进行有性杂交 ,再对表现良好的杂交后代进行激光辐射处理 ,经过多年的稳定和筛选 ,并经多年多点品系比较试验 ,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系德豆 99 1 6。该品系 2 0 0 3年参加了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 ,产量居第 1位 ( 2 739 0kg hm2 ) ,比对照鲁豆 1 1号增产 8 0 5 %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达国家优质大豆品质标准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 2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在黄淮海区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圣豆18、圣豆24、菏豆37、菏豆3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各大豆品种(系)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出苗至始花期缩短幅度较大,大豆全生育期缩短;大豆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随播期推迟均逐渐降低;各大豆品种植株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根干重、茎干重、豆荚干重、植株总干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产量均随着播期推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随着播期推迟,豆荚干重变化幅度较大,根、茎干重所占比例均逐渐缩小,豆荚干重所占比例均逐渐增大;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产量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圣豆18、圣豆24、菏豆37、菏豆38均在6月1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分别为3 940.95、3 750.24、 3 252.37、3 905.54 kg·hm-2,且单株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综上可知,只有适期播种,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才能实现合理过渡,促使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等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保证大豆优质高产,进而推动大豆及高蛋白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大豆磷素吸收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g),进行了3个大豆品种磷素吸收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在吸收土壤速效磷、植株含磷量、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脂肪含量方面存在着差异。生育期内高油品种土壤速磷含量始终低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高油品种全株磷素含量最高,高蛋白品种含量最少;高蛋白品种从分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中间型品种和高油品种,高油品种干物质积累最少;高蛋白品种单株产量最高,高油品种单株产量最低,中间型品种单株产量介于二者之间;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大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8.
EMS诱发大豆脂肪酸组成优良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0.2%甲烷磺酸乙酯(EMS)溶液(pH7)处理大豆稳定系LF81-9903和F_1(合交77-153×哈80-3249)种子,研究大豆油主要脂肪酸的变异,以探求改善大豆油品质的有效技术方法。试验表明,经EMS处理后,大豆油中脂肪酸含量发生遗传改变,其方差明显提高,较未处理对照提高1.2~6倍。广义遗传力、遗传进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一些亚麻酸含量明显下降、亚油酸含量降低较少甚至增加的优良突变体,如518-1,643-3等。现正进行抗病性、丰产性的培育。0.2%EMS对诱发大豆脂肪酸有益突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以来,本所利用60Coγ射线、激光与快中子复合处理,选育出两个极早熟小麦突变系“152”和“321”,生育期分别为218和217天,比当地晚播早熟品种“鲁麦4号”还早熟2—4天。经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缩短了拨节至抽穗时间,而且灌浆早、速度快。两个突变系播种期弹性大,秋播、晚秋播或春播均能正常抽穗结实,具有弱冬性和春性双重特点,适宜麦—棉、麦—花生一年两熟地区种植。“321C”突变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16.86%,赖氨酸含量高达0.42%,湿面筋含量高达42.0%,干面筋含量为14.0%,适宜制作优质面食,同时对育种工作也是颇有价值的优质源和早熟源。  相似文献   

10.
以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和2个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为试材,利用CAPS标记对这些品种(系)的FAD2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的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普通油酸含量品种花育22号和花育28号油酸含量分别为51.62%和41.38%.基于CAPS标记在7个品种(系)中的扩增产物及酶切带型分析推测,AhFAD2A位点花育28号为野生型,其他6个品种(系)符合448 G>A突变类型;AhFAD2B位点花育28号和花育22号为野生型,开农H03-3、花育32号、P76和F18符合441-442insA突变类型,而06B16在该位点不符合441-442insA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1.
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缺锌的砂姜黑土上 ,氮锌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盆栽小麦增产1 0 2 %~ 1 8 8% ;大田小麦平均增产 9 76 %~ 1 6 6 %。氮锌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和速效氮含量水平 ,促进了小麦对氮锌的吸收 ,有效提高了植株氮锌含量 ,土壤水解氮含量增加了 9 1 3%~ 2 1 2 % ;有效锌含量提高了 32 3%~ 6 4 5 % ,小麦氮锌含量分别升高 5 2 0 %~ 1 3 0 %和 1 8 9%~ 36 7% ,氮和锌积累量分别增加2 2 2 %~ 49 7%和 40 2 %~ 6 8 2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的氮锌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60 Coγ射线 2 0 0Gy辐照处理 (晚粳“丙 92 1 2 4” 晚糯“绍糯选”)F2 干种子 ,经多代筛选获得晚糯稻突变体ZH2 0 6。ZH2 0 6经试种表现为产量高、籽粒大且品质优。 2年、2地区域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 9 4% ;籽粒较双亲明显增大 ,千粒重较母本丙 92 1 2 4重 4 1g ,较父本绍糯选重 3 6g ,千粒重达 30g以上。糯性优于对照祥湖 84,更优于亲本绍糯选。 2 0 0 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浙糯 36” ,成为近 2 0年来在浙江省 (市 )级晚粳糯稻区域试验中 ,增产幅度和籽粒均达到最大的晚糯稻审定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辐射诱变同步改良糯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早籼新品种浙辐910的培育、特征特性与生产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辐 91 0系用浙辐 2 1 9与广东优质籼稻长丝软占杂交、杂种F1辅以 3 0 0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选育而成的早籼新品种。浙辐 91 0在湖南省湘潭市 1 997、1 998两年区试中 ,比对照品种湘早籼 1 3分别增产 6 4% (达显著水平 )和 6 9%。在浙江省金华市 1 997、1 998两年区试中 ,浙辐 91 0比对照品种浙 852分别增产 5 5%和 9 8% (达显著水平 )。已分别于 1 999年 1月和 2 0 0 0年 4月通过湖南省湘潭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稻米品质分析 ,浙辐 91 0糙米的蛋白质含量达 1 3 2 % ,因此 ,它是一个高蛋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991年开始 ,利用60 Coγ射线对 30个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处理 ,通过南繁北育 1 0代的个体选育 ,已育成 30余个大豆辐射品系。其中中作 96 5、中作 96 2、中作973、中作M1 5和中作M1 7产量性状表现较好。同时对大豆品质进行了筛选 ,含油量超过 2 2 %的有 3份。其中中作 397 2含油量达 2 3 52 % ,348 4粗蛋白含量在47 6 7% ;对 30个大豆品系分析了再生能力和研究了对农杆菌的敏感性 ,发现黑农35、黑农 37、Throne和中作 97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改性尿素N在土壤-烟株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2 7 9%。从土壤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58 3 %。N肥利用率 ,改性后处理为 45 8%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1 0 1个百分点。N的回收率 ,改性后处理达 98 3 %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 1 2 8个百分点。改性尿素省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作物从土壤N库中吸收了较多N素 ,同时所施N肥的利用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热凝胶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卫旗  何国庆 《核农学报》2003,17(5):343-346
利用60 Coγ射线对产生热凝胶多糖 (Curdlan)出发菌株GM 2 4的菌体细胞与原生质体分别进行辐照处理 ,发现60 Coγ射线对GM 2 4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明显优于对其菌体细胞的作用。对最终诱变筛选获得的 1株高产稳定的Curdlan生产突变株A81研究表明 :与GM 2 4相比 ,其Curdlan产量提高了 5 0 4%,发酵周期缩短了 1 8%,发酵终止后底物残糖由 1 5 3g L降至7 4g L。糖的转化率从 38 7%提高至 5 8 2 %。这说明在Curdlan生产菌株的筛选中60 Coγ辐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吕金印  刘军  高俊凤 《核农学报》1999,13(6):357-361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220 % 。从花前标记、灌浆到成熟,901 穗颖壳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了122% ,陕229 上升了87 % 。在花后21d 前,两品种旗叶14C同化物分配率逐渐下降。花后35d 901 旗叶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存在一个高峰,尔后又下降,比花前标记时下降42 % ;陕229 则一直下降,比花前标记下降45 % 。花后同化物转运,陕229 早于901 ,陕229 籽粒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相对高于901 。花前标记的14C同化物在901 中有45 % 转运到籽粒中,陕229 中有111 % 转运到籽粒中去。  相似文献   

19.
以旱稻基因型远F2 1 [旱 65 (Oryzasativa) 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 ]为母本 ,高粱(Sorghumbicolor)基因型沈农 1 33为父本 ,进行属间远缘杂交 ,获得三属间杂交实粒种子。对杂交种F0 、F1、F2 代连续观察结果表明 :( 1 )杂交F0 代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发生 ,结实率仅为 2 63‰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株高、穗长、1级枝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诸性状超母本优势为 0 61 %~ 2 0 5 6% ;主茎叶片数多于母本 1片 ,总叶面积超亲优势为 1 1 95 % ;F1出现母本没有的红芒、红护颖和紫柱头 3个可遗传性状 ;( 3)F2 除在生育期、株高及穗长等性状发生分离外 ,其典型特征是穗型、芒性、芒色、柱头颜色、护颖颜色等性状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20.
克百威残留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活化酯法与牛血清蛋白联接 ,制备出较高活性的人工抗原 ,以此来免疫兔子制备抗克百威的多克隆抗体。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 ,以14 C 克百威建立了克百威放射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对克百威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量为 0 1 75ng ml,线性检测范围为 0 2 56~ 40 0 0 0ng ml,I50 值为 650 0ng ml。在线性检测范围内 ,添加不同浓度克百威的蔬菜样品检测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 1 0 %。在甘蓝菜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 93 0 %~ 1 0 4 0 % ,变异系数为 4 3 %~ 1 1 5%。所得克百威抗体特异性强 ,与丁硫克百威的交叉反应率为 9 1 5% ,与呋喃酚的交叉反应率为 5 2 9% ,与供试的其它 3种氨基甲酸酯类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